• 49阅读
  • 0回复

镶牙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0-18
第3版()
专栏:

镶牙记
辽宁省农业劳动模范、复县松树人民公社朝阳生产大队社员王金作,今年六十岁了。他年轻的时候,给地主扛活,被地主的骡子把牙踢掉了,现在只剩下三个大牙,吃饭非常不便。最近趁他到省城开会的机会,他儿子给他带上二十五元钱,嘱咐他一定把牙镶上。
可是,王金作到了沈阳,并没有去找镶牙馆。他下了火车,逢人便打听:“新华书店在哪里?我要买毛主席的书。”来到招待所,他看到新华书店设立的临时售书摊上摆满了毛主席著作,如获至宝,高兴极了,一共买了四十多本《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著作选读》,把准备镶牙用的钱全部用上了。
王金作在旧社会,给地主扛了二十四年活;日本统治时期,当了两年劳工,差一点送了命。一九六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他把全队的青年都组织起来,学习毛主席著作。他亲眼看到许多青年,在毛泽东思想熏陶下,很快地成了农业战线的好把式,心想,毛泽东思想用到那里,那里就发光。他对青年们学习毛主席著作更加关心,很早就打算给青年们多买一些毛主席著作。这回遇上了,他宁愿不镶牙,也得多买些。
过了几天,大会秘书处收到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信封里还装着三十元钱。信上说:“省农业劳动模范、复县松树公社朝阳大队老贫农王金作的模范事迹,激动得我几夜没有睡好觉。现请你们把这三十元钱转给王大爷,让他趁在沈阳开会的机会把牙镶上,有一个好身体,以便更好地为党工作。”收信的是沈阳市新华书店政治部派到大会临时售书摊上服务的陈平同志。经过几番查找,原来写这封信和送钱的就是陈平。
陈平在售书过程中,听到王金作谈他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心得,很受感动。她想,王金作六十岁了仍然忠心耿耿为革命,用镶牙的钱给队里青年买了毛主席著作。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以无产阶级的感情帮助他把牙镶上。她怕王金作不收她送的钱,便写了那封不署名的信。
王金作找到了陈平,紧紧握住她的手说:“姑娘,你这份心意我领了,我把你的精神带回去教育青年人,要他们好好地向你学习。这钱,说啥我不能收。我家有四个劳动力,生活很好,往后镶牙的机会有的是。”
“王大爷,你就把我当做你的女儿吧!在家你儿子给你的钱,你不是收下了吗?女儿给你的钱也应该收下。”陈平再三说服,王金作仍然执意不肯,还是婉言退回了。
事情并没有完结。
八月三十一日晚上,大会秘书处接到沈阳市牙病防治所打来的电话,要求给王金作镶牙。原来,在这天午后,牙病防治所的医务人员们从《沈阳晚报》上得知了陈平慷慨助人的消息。镶牙科指导员伊春华领着全科同志读完了报纸,心情激动地说:“这本来是我们应该做的事呀!大家看应该怎么办?”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咱们一定给王大爷镶上假牙!”做假牙的老技师丁晋熙恳切地向指导员请求:“把制造这口假牙的任务交给我吧!明天早晨管保叫他戴上假牙。”当伊春华向防治所领导汇报了这件事以后,镶牙科的同志们已经把器械和物品准备好了,并在晚饭后把王金作接到牙病防治所。
这天晚上,正赶上全所职工学习毛主席著作《纪念白求恩》。大家趁着制做牙型的空隙,请王金作做了一次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辅导报告。王金作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一心为革命、培养接班人的事迹,给了全所职工以极大的鼓舞。很多人表示:要向王金作学习,用强烈的无产阶级感情来为患者服务。
晚上九点钟,制完了牙型,送走了王金作,伊春华和丁晋熙等四位医务人员连夜干了起来。镶牙需要十五道工序。按常规,镶牙者必须四次去医院试验。他们为了让王金作戴上假牙回去,打破了常规,一夜工夫就把假牙全部做好了。
第二天早饭前,牙病防治所把一口新制的假牙交给了王金作,并且告诉他,医护人员代他付了镶牙费。但是,他们的好意仍然被王金作婉言谢绝了。最后,由同王金作一道来开会的同志给先垫付上,才算了事。
王金作戴上了满口假牙,吃饭得劲,说话清楚,也显得年轻些了。他高兴地说:“这都是因为有了毛主席教导出来的好医生!” 新华社记者 张世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