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来信摘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0-25
第2版()
专栏:

  来信摘要
  面向农村有些什么思想问题
  身在农村向往城市
  县委领导革命化,的确首先是思想革命问题。
第一,从县级机关到公社一级的干部,都是成年累月搞农村工作。但是,有些人思想深处还是认为农业没有搞头,搞农业费力不讨好,是慢功,不能象工业那样很快出成果。不消说,向往城市、羡慕工业的思想是有的。“蹲点”也好,“跑点”也好,并不是真想解决问题,而是图形式,应付公事。不下去觉得不好意思,下去以后,又安不下心来,一心想回来。任务观点、临时观点都是有的。
第二,有的领导干部不愿意做艰苦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而满足于大会作报告,一般化的领导。自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来,会议比以前少多了。但是下面的干部往县城跑的仍然很多,县招待所里总是应接不暇。例如,抗旱这样紧急的任务,非要开大会动员不可。要知道,开一次大会所耽误的时间是相当可观的。大好的时光,不注意就浪费了。
第三,有的人不善于开动脑筋,抓不住主要矛盾,上级布置什么就做什么。什么事都要等待上级的指示,大小事情都要请示上级批准。形式上看组织观念很强,其实是懒汉作风。客观事物是如此复杂,而且又处于变化发展之中,那有只靠上级指示就能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必须解决的。
山东栖霞 刘宏
干革命不能怕字当头
在农村工作很长时间,是不是就可以说是熟悉农村了呢?我看不一定。从实践中体会到,工作是风里来雨里去,没少出力。先进经验来了,赶紧学习;任务来了,努力完成。但是,由于抓不住精神实质,思想跟不上发展变化的客观形势,不善于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就不能因地制宜的提出不同要求。结果是任务完成的不好,先进经验在本地不能开花结果,这怎么能说是熟悉农村工作了呢?
为什么不能从农村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而总是抱着完成上级任务的观点往下照抄照转呢?根本原因还是个精神状态问题。由于思想上站的不高,看的不远,为革命、为人民打算的少了一些,工作起来就是怕字当头:怕犯错误、怕受批评,怕这怕那,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就是不怕建设不好社会主义。由于这种思想的支持,就使自己胸无大志,缺乏革命的远大理想,缺乏革命者的强烈责任感。这样就不会从实际出发,就不能具有闯的精神,就不敢于担几分风险,采取根本性的革命措施,也就不能改变老面貌。
河北大名县委 张升魁
总是带着框框下去
我本是农民出身,从农村调到县委工作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天以上是在农村跑的。因此,以前认为“面向农村”、“为谁服务”的问题在自己身上不存在了。其实不然。我们所做的,讲的,不少是为了完成脑子里事先规定了的计划。在下乡之前就制订出一大堆框框,到农村以后,就按框框一个个地去调查、了解,大搞烦琐哲学,发出大量的统计表格,使公社、大队、生产队的同志“兴师动众”东奔西走,忙来忙去。由于我们是县里去的同志,他们更不敢怠慢,就是手中的工作放不下,也要首先应酬我们所要的情况和数字。结果是,本来能深入下去做实际工作的基层干部,也被我们拖住,浮在上面,脱离了群众。所以,自以为身在农村,就解决了“面向农村”的问题,那只是个人的主观想法,群众是通不过的。
广东恩平县委 冯强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