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新旧社会两重天——曲阜县陈家庄唐友荣大娘家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0-26
第5版()
专栏:

  新旧社会两重天
  ——曲阜县陈家庄唐友荣大娘家史
三十多年前,俺一家四口人,只有九分地,租种着地主六亩地。一年到头,死拼活挨,交了租子,自己不够吃两个月的。一九三一年来了蚂蚱,庄稼苗被吃得精光。俺家交不上租,只好眼看着地主把地抽走,还把自家那点地卖给他,房子也押了出去。穷人没了地,指望什么活命啊?只好另找出路——丈夫陈绍祥一头挑着家当,一头挑着俺儿炳仁,俺领着闺女,向黄河北去逃荒。
拖儿带女的走起来可不容易啦!路上,要着一点,一家人分开垫垫饥,要不着,就吃野菜。晚上睡在人家屋檐下。那时候俺儿才六岁,闺女九岁,都饿得直哭。一家人连滚带爬地算是到了济南。
俺们满想着省城是个大地方,好人多,就是要口饭也容易。谁想一到济南,又受了大难为。俺那时是个“双身子”,一路上连饿加累,眼看就要生了。绍祥去央求店老板,想找个遮人眼的地方。那些买卖人把头摇得象个货郎鼓似的,连说:“不行,不行!”一个过路的大嫂,也是个穷人,她借了一把剪子,要绍祥扶俺到近旁一个厕所里。那时的厕所,满地屎尿,插足都难啊!还好,一个小子顺顺当当地生了下来。咳!那年月咱穷人多一个孩子还不是多一分累赘!掐死他吧,心里不忍;养着吧,俺瘦得皮包骨头,能有奶吗?要一点糠啊菜啊的,孩子又不能吃。为了不让孩子眼睁睁地饿死,只得忍痛给了人家。
离开济南,俺们到了黄河北济阳县的二太平住下来,租了一家姓董的大地主的五亩地。全家死拉活拖地劳累一年,交了租子,剩下的不够半年喝稀糊涂的。还凑二太平靠近大道的方便,俺又摆了个小摊,卖个花生、纸烟什么的。这是个碰运气的买卖,有时候挣两个,有时候连本也赔去一大半。要是碰上些不讲理的“二尺半”(国民党军警),不光白丢了东西,还得挨揍哩。
到了十冬腊月,全家粮食吃光了。绍祥给董家打杂,好歹还有口吃的,俺只好领着孩子们去要饭。
就这样,俺们在二太平呆了四年。到了第五年,那里也遭了蝗灾。地里没收成,小摊没了本,又欠下了董家一笔债。最后,只好把闺女卖给一家当了童养媳。
卖了孩子还了债,还是没法吃饭,一家人只好又逃荒到沧州。天下老鸹一般黑,沧州的地主也是一样狠毒。俺儿有一次去要饭,叫恶狗把腿咬得稀烂,疼得滚在地上大哭。门里出来个拄着文明棍的老家伙,张口就骂:“那里来的王八羔子,在这里叫唤什么?滚到一边去!”俺看见孩子血淋淋的样子,真想扑上去揍他几巴掌。看的人都劝说:“他家谁也惹不起!”把俺们拉走了。
第二年,俺家又回到二太平。不到一年,日本鬼子来了。二太平紧靠大路,鬼子常来常往,进了村,又杀人,又放火。有一次,绍祥叫鬼子逮住,给打得浑身没块好肉。俺们又逃到了白官庄,要了一年饭。
后来,绍祥回到二太平租地种,俺又领着俺儿到济南去给人家当老妈子。城里的富人也都是狼心狗肺的,他们嫌俺是个乡下佬,往往平白无故把俺打发出来了,俺一年的工钱给三扣两扣只不到半年的。
城里呆不下去了,俺们又回到二太平。三年后,俺们听说老家陈家庄年成好,都想回家去看看,就动身回家。俺一家进了村,那些有钱的都讥笑说:“大要饭的陈四又把个家挑回来了!”老家的庄稼长得倒真不错,可哪一穗一粒是咱穷人的?租地租不着,要饭要不到。大地主派人来看庄稼,丢了先到俺家来翻,把俺家当成贼窝。绍祥连愁加气,得了重病,没多久就死了。俺把抵押的房子卖成死的,找回几个钱,发送了他。一家人又逃到了黄河北。
解放后,俺家在黄河北分了地,翻了身。一九五○年,俺们再回到了老家。这回可和从前大不同了,干部们给找房子,送粮食,乡亲们送用具,喜得俺直流泪。不久,俺家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日子过得更好了。一九五八年成立了公社,俺这个将近七十的老太婆第一个报名当上炊事员。大家叫俺“老来红”,还评上个一等模范呢!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咱不能忘掉阶级压迫的苦。解放后十多年,俺看见什么觉着什么好,常编个顺口溜,唱唱咱的好日子。这么一来,县里称俺是“诗奶奶”,北京制电影的同志还来给俺照过电影呢。
中共曲阜县委陈家庄村史编辑组 整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