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丰年多储 平年少储 靠增产节约来储 大桴公社逐年储备粮食 一年留一点,逐年往上加,队队都有了储备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0-28
第1版()
专栏:

  丰年多储 平年少储 靠增产节约来储
大桴公社逐年储备粮食
  一年留一点,逐年往上加,队队都有了储备粮
编者按:粮食丰足的社、队,要努力逐步建立集体和个人的粮食储备。粮食还不那么丰足的社、队,也要尽可能地逐步建立集体和个人的粮食储备。今天发表的湖北蕲春县大桴公社、甘肃永登县缸子沟公社和贵州黎平县的三条消息表明,只要工作做好了,并不一定需要很长的时间,都是能够办到的。
各个地区、各个社队情况不同,储备粮食的步骤、进度也应该有所不同。这里发表的三条消息,提供了几点有普遍意义的经验:一、突出政治,加强思想教育,使广大社员群众真正懂得储备粮食对国家、对集体、对个人的重大关系,把长远利益同眼前利益正确地结合起来,自觉地积极地储备粮食。二、依靠增产节约,即增加粮食生产和计划用粮、节约用粮来储备粮食。大桴公社注意发展多种经营,缸子沟公社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社员的当年收入增加了,储备粮食的任务也完成了。三、按照实际情况办事,丰年多储,平年少储,“一年攒一点,逐年往上加”。四、依靠群众建立科学的储备粮保管制度。
除了国家的粮食储备以外,公社、生产队和社员个人,都按照实际的需要和可能,储备一定数量的粮食,这是一项有着重大战略意义的任务,是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改善社员生活,防备灾荒和其他意外事件的有力措施。各地党政领导机关,应该及时把这个任务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来。
据新华社武汉二十七日电 湖北省蕲春县大桴公社用年年储一点,逐年增多的办法,不断增加粮食储备。经过几年的努力,队队都有了储备粮。今年,这个公社各生产队又获丰收。经过讨论,社员们决定:完成征购任务以后,把粮食多分点给社员,多留点储备。这样,集体的储备粮将进一步增加,社员很满意。有的人说:“我们积攒的粮食还不多,也不可能一下攒很多,就这样一年攒一点,再攒几年,粮食就多了,遇到天灾就好对付了。”
“一年攒一点,逐年往上加”,是大桴公社建立粮食储备的一条重要经验。这个公社位于偏僻山区,耕地少,土质薄,生产水平比较低。在开始讨论建立储备粮的时候,有些人认为生产水平不高是谈不上留储备粮的。有人说:“储备粮食,是那些粮多的地方的事,我们这里不行。”有些人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说,愈是粮食不多,就愈要注意储备,以防天灾,这是大好事。经过讨论,有更多的人认为,集体不留点储备粮,碰上灾荒年,都指望国家,不是好办法;一口想吃成胖子,也办不到;最好是粮多的多留,粮少的少留,一年留一点,逐年往上加。只要把生活安排好,提出点粮食攒起来,是没有问题的。第二、第八两个大队的干部和社员首先在认识上取得一致,他们从一九五九年起就开始留储备粮。在以后的两三年中,其他七个大队也先后建立了粮食储备。各队始终坚持丰年多储,平年少储,靠增产节约来储备的原则,使储备粮逐年增加。
大桴公社主要生产粮食。集体生产投资和社员分配需要的现金,主要靠卖粮食得来。增加粮食储备,就相对减少了当年现金收入,在储粮多的年份,这个问题相当突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各生产队组织社员讨论。大家认为,出路在于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副业生产。第二大队社员会做皮纸,因为缺乏纸树树皮,停了多年,经过有关单位同意,社员们到山里去找,弄回了纸树皮,恢复了皮纸生产。其他副业也搞得很好。在恢复皮纸生产的这一年,他们储备了九万多斤粮食,少收入卖粮现金七千三百元,而各项副业收入却达四万元,做到了集体储粮多,社员分钱多。
各队都建立了管理和使用储备粮的制度。他们选出专人管理仓库。粮食进出仓库,要干部、保管员、贫农下中农代表“三当面”,做到粮、账“两相符”。不经群众讨论和领导批准,任何人无权动用。
去年,这个公社的部分生产队因为受灾没完成生产计划,吃粮发生了困难。过去碰到这种情况,就得靠国家供应或救济粮食,还要到远处去运,既加重国家负担,又花费队里人工。有了储备粮以后,有些队经过社员讨论,拿出了三万斤粮食,补给大家,保证了社员的生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