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充实了生产后方以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1-04
第2版()
专栏:来信

充实了生产后方以后
在生产新高潮中,我们碰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生产后方的技术力量跟不上生产前方的需要。其实,这个问题在我们厂是个老问题,只是过去我们一直没敢去碰它。
乐器生产、特别是西洋乐器的生产,是相当复杂的。每种乐器,都由大大小小的许多零件构成。这些零件,绝大部分是模具冲压制件。例如,一百二十个贝斯的手风琴,共有四千一百个零件,其中百分之八十是用模具冲压制成的。在全厂各个生产部门当中,制做模具和维修设备的,我们称之为生产后方;使用模具、设备生产乐器零件和装配成品的,我们称它是生产前方。
我们厂的生产后方一直是薄弱的。过去,当上级要求我们增加产量的时候,我们总是把生产后方的人员调到前方去,一块来突击产量。在前几年,我们没有敢把生产前方和生产后方的技术力量合理调整一下。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思想上存在着片面性,认为生产前方是直接产成品的,如果把一部分技术力量调到后方去,那不仅要影响产品的质量,而且增加产量也困难了。
今年,国家交给我们厂的生产任务相当于去年的两倍,质量要求又很高。不但讲究内在质量,对乐器的音量、频率等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讲究外在质量,要求外观具有工艺美术性。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后方技术力量薄弱的矛盾充分显露出来了。有些模具供应不上;有些模具应该改进也可以改进,但是改进不了;至于创造新模具代替手工劳动,那就更谈不到了。设备维修跟不上,也影响了产量的提高。我们还采取老办法,从生产后方抽人到生产前方帮助突击。但是,过一段,产量和质量都上升得很慢。怎么办呢?显然,出路只有一条:充实后方的技术力量!这部分技术力量那里来呢?向上级、向兄弟厂要吗?当然不行。工厂党总支委员会作出决议,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自己解决。这样,就只有从生产前方抽调一部分技术力量到后方去。有些车间主任抱着过去的老观点,不同意这样做。有的人激动地说:“你们还让不让我们完成生产任务?”
任何一种变革,往往总要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障碍。我们一面组织干部学习毛主席的《矛盾论》等著作,一面向职工讲明道理,发动群众讨论。最后,思想还是统一起来了。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从生产前方抽调了一部分技术力量到后方去。这样做的结果,生产前方所需要的模具得到充分供应。生产后方还腾出力量改进和创造了一些模具,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例如,手风琴一车间,生产后方充实了技术力量以后,抽出人力进行技术革新,创造出四个自动下料和跳步下料的模具,提高生产效率二倍到十五倍,并且使零件规格标准化,提高了质量。手风琴二车间,制造簧框(手风琴上用的最多的一种小零件)过去一直是手工下料,现在他们的生产后方制成了一个能够自动下料的模具,节约了三个人力。
从全厂的情况来看,我们坚决充实了生产后方的技术力量以后,不仅没有妨碍生产,反而使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质量也相应提高。这就说明,生产后方虽然不直接生产成品,但是它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同样是重要的。在某种情况下,它对提高质量、增加产量也会起决定性的作用。生产前方与生产后方是辩证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厂矿领导如果重视生产后方,前后方的力量有合理的安排,前方后方都做好政治工作,使生产后方能及时提供充足的工具,及时维修好设备,那就象部队打仗,后勤人员及时充足地供给前线武器弹药一样,生产前方打起仗来自然就得心应手。要是生产后方进一步革新技术,改进了工具,那末,生产前方就象得到了新式武器,就更能打胜仗了。反过来,如果忽视生产后方,后方力量过于薄弱,前方使用的工具得不到充分供应,设备因为不能及时维修无法正常运转,生产也就搞不好了。当然,不能片面强调生产后方的作用,以致忽视生产前方,把人力不适当地集中到后方,那样,前方的工具、设备没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去使用,生产同样也搞不好。看问题要有辩证观点。象我们过去那样,只看到生产前方的作用,看不到生产后方的作用,那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充实生产后方取得的成果,对我们很有启发。这就是,当我们运用辩证法来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在生产中就会主动;当我们违反辩证法,用形而上学的方法对待生产中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在生产中就变得十分被动。当然,运用唯物辩证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并不那么容易,这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天津乐器厂副厂长 吴英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