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河北农村广泛改善饮水卫生条件 保障劳动大军身强力壮投入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1-05
第1版()
专栏:

河北农村广泛改善饮水卫生条件 保障劳动大军身强力壮投入生产
近半年来,有七十六万原来吃地面水的群众吃上了自来水或井水;有八百九十多万原来吃砖井水的群众吃上了密封井水。农村卫生面貌显著改善,各种疾病大大减少。
本报讯 河北农村许多人民公社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因地制宜地修建了各种形式的饮用水井,保障广大社员的身体健康。
河北农村不少地区,过去长期饮用河水、坑水、淀水、塘水、沙窝水等地面天然水。经过各地干部和群众的努力,这种状况有很大改变。仅近半年来,就有七十六万群众原来吃地面水,吃上了自来水或井水,有八百九十多万群众原来吃容易受污染的砖井水,吃上了比较干净卫生的密封井水。据天津专区十四个县的统计,目前已建成机井、砖井、自然渗透井、沙滤井等一万九千多眼,将近百分之九十的人口喝上了井水。在解放前只有十五眼井的宁河县,几年来发动群众自筹资金,自己动手,建成了三百多眼饮用机井。现在全县已有百分之八十七的人口,吃上了清洁卫生的深层地下水。
各地在改善饮水卫生条件时,都根据当地的经济和自然条件,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天津市郊区在有良好地面水源的村庄,兴建了包括沉淀、过滤和消毒净水工艺的农村自来水厂;在没有地面水源和季节性缺水、而农民居住又比较集中的大村庄,开凿了一百多米到三百多米的深井;住户分散的村庄,则修建了浅水井。新河、霸县、文安、静海、黄骅等县,因连年遭受自然灾害,经济比较困难。他们便根据自己的条件,创造了很多打井和水源保护方法。在旧社会因疾病蔓延,造成群众大批死亡的新河县,去年,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反复试验,找到了在水坑边修建沙滤井和自然渗透井的办法。这种井不仅水质清洁、甘甜可口,而且简便省钱,群众非常欢迎。不到一年,全县就新建和改建了二百二十多眼这样的饮水井,使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吃上了干净卫生的井水。
在改善农村饮水卫生条件的工作中,各地党委都加强了具体领导。霸县、静海、安新、青县等四十多个县,还专门设立了给水卫生建设的领导机构。他们采取了领导、群众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的办法,先从调查研究入手,摸清当地的经济条件、生活习惯、水文地质等方面的情况,确定打井样式。然后通过试点创造出样板,再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广。
许多地方改善了饮水卫生条件以后,农村卫生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各种疾病大大减少。据调查,新河县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一九六四年比一九六三年下降了百分之七十六。霸县岔河集公社、宁河县南涧沽公社等地的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也都逐年大幅度下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