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群众帮助我们挖出了保守思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1-05
第2版()
专栏:

群众帮助我们挖出了保守思想
领导工作一般化,老套套多,新道道少。什么原因?说不清楚。有些同志到此也就不往下想了。清涧的同志却挖出了思想的根,从此工作大有改进。
近几年来,我们经常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清涧县的农业生产为什么长期上不去?是群众干劲不大吗?这里的群众有着三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既经过严重阶级斗争的考验,也经过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群众是很好的群众,富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是客观条件差吗?但是为什么同一地区,有的生产搞得好,有的生产就搞得不好?有的自然面貌变化很大,有的自然面貌就变化不大?
今年年初,我们研究了这个问题。许多同志认为:农业生产上不去的原因主要是,领导工作一般化,老套套多,新道道少,赶不上客观形势的发展。但是要问为什么?就说不大清楚。后来县委带着问题学习了毛主席有关文章,并和广大群众一起参加了抗旱斗争,才逐渐认识关键问题是县委领导上的保守思想,没有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自己的战略任务,缺乏雄图大略,思想因循守旧。
清涧县今年连续六个多月没有下过透雨,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群众的生活。如何克服这个困难?我们以为除了抓紧当前抗旱之外,根本措施就是大兴水利,大搞梯田、埝地等农田基本建设。不然年年抗旱,抗不胜抗,贫困面貌仍然不能彻底改变。但是当时有些同志却说:咱们这个山圪?,十年九旱,要钱缺钱,要水缺水,大兴水利谈何容易。建国十六年来,全县总计才修水田六千多亩,就算有了投资和水源,没有技术干部还是不成。讨论来讨论去,认为即使把潜力挖尽,全县顶多只能再修水地一万三千多亩。
怎么办呢?我们只好下去,同群众并肩抗旱,寻找解决干旱问题的根本办法。在抗旱斗争的过程中,我们的保守思想不断遭到冲击,我们亲身感受到农民群众要求改变山区面貌的强烈愿望,他们已经行动起来了,要求县委领导上的支持,他们中间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他们自己在那里开渠、筑埝、淘井提水,一不靠国家投资,二不强调技术支援,把旱地修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水地,就连几股泉水也积蓄起来灌溉了农田。今年旱地严重减产,这些小块水地却获得了很好的收成,秋田平均亩产四百斤,有的高达千斤以上,打破了清涧地区无高产的神秘观念。根据我们和群众一块调查摸底,全县象这样的水地,至少还可以再修三万多亩。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不解决县委领导革命化的问题,不彻底克服保守思想,就很难把生产搞上去,为农民服务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在我们这里,保守思想的主要表现是:
一、只看到困难条件:认为清涧县山大沟深,土地瘠薄,风多雨少,土地变不了,产量提不高。当然,有人已经认识到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但是他们把这种变化看成是十分缓慢的。
二、因循守旧:束手束脚,畏首畏尾,不敢打破陈规旧习,缺乏革命的胆略,以小农经济的方式指导大农业生产。
三、依赖国家:只看到国家援助,看不到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过低估计群众的思想觉悟,因而也就不去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思想斗争,提出树立几个过硬的思想:反对单纯依赖国家,敢于依靠群众的力量摘掉低产帽子;反对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反对四平八稳,安于现状,敢于承担风险;打破老框框,扶植新生事物;等等。
最近,我们都学习了《人民日报》关于县委领导革命化讨论的“按语”和有关讨论文章,研究县委机关实现革命化的问题。县委领导成员带领干部下乡蹲点去了,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决心为改变全县干旱面貌而尽心尽力。
陕西清涧县委书记 郝延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