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教学中的多和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1-05
第5版()
专栏:

教学中的多和少
求是
学多一点,学差一点;还是学少一点,学好一点?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认识。
有人主张“以多制胜”。他们的逻辑是:“讲授的知识越多,教学质量就越高。”“多学一点总比少学一点好。”这样的观点对不对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来看看一位高二同学在题为《变化》的作文中,谈教改前后学习质量的变化。
这位同学说,过去课多、书多、作业多、考试测验多,负担很重。书包里每天要放六七门课程的书,脑子里闪出的不是这本书,就是那本书。代数加几何,作业本就有十来种。物理加化学,实验报告一大堆。拿起外语单字想背,可是担心着明天的语文检查。还有历史、生物,得想法应付老师的提问。一个晚上,不处理掉这一切,就不能好好入睡。但是,即使忙到深更半夜,还是不能完成任务。每天晚上,带着一笔糊涂账进入睡乡。每天早上,心惊胆怕地上学。虽然这样辛辛苦苦,却落得四门学科不及格。进行教学改革以来,减轻了课业负担,发挥了学习主动性,学习质量大大提高了。比如做代数题,虽然题目做得不多,但解法却多了,有的一题二解,有的一题四解五解。由于不被迫地忙于做作业,还能学习毛主席著作,读报纸,看参考书,一个晚上,常常是大有收获的。
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它说明:过去负担太重,灌得他消化不了,被动得很,学习差;减轻了负担,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学习成绩上升了。它证明:教学“多”不一定能“制胜”,反而是“致败”;不是“多学一点总比少学一点好”,恰恰相反,学得多一点,可能学得差一点,学得少一点,却学得好一点。
为什么“多”没有“制胜”,反而“致败”呢?因为它违反了事物的辩证法。形而上学,把多和少看成是绝对的、静止的、孤立的、不变的,认为数量少质量一定差,数量多质量一定高,因此,结论是“多多益善”。辩证唯物论把事物当作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化的、互相转化的东西去看。毛主席说:“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多和少,数量和质量,都是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多可以转化为少,少可以转化为多;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质量可以转化为数量。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决定质量的数量界限,不超过这个界限,能保证一定的质量;超越了这个界限,就会起质的变化,走向反面。比如,吃一定数量的饭,是人的生理机能所需要的,如果吃得太多,就要患消化不良。维生素甲,用三、五千个国际单位,能助长发育,但用量太多,达到十万个国际单位时,就走向反面,妨碍发育。教学和吃饭、用药不同,但道理有共同之处。书是需要读的,但读得太多,不能消化,就会变成书呆子,变成废物。比如识字吧,教几千个汉字,可以使学生能读会写,出校以后,有了一种常常用得着的基础工具,大有发展前途。如果不识字或识字太少,不能读,不会写,那么,出校以后的发展是有限的。识字是很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识字为重点。但是,《康熙字典》共收了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汉字,如果要将这些汉字全部教给小学生,就要识字成灾,把学生变成蠢人。
教学中负担过重,食而不化,教得愈多,学得愈不好,象前边谈的那位高二同学,过去负担重学得差,就是多转化为少的一例。
反之,少可以转化为多,质量可以转化为数量。比如,工业产品,质量高,经久耐用,一件顶两件甚至几件,这就是质量转化为数量。在教学上,教得“少而精”,教好学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一通百通,少就变成多了。有一位教师说,他教振荡器,过去高频的,低频的,都一一平列地教给学生,学生接受的是一些孤立的死知识,不会活用。后来只讲高频振荡器,把基本的东西讲好,结果学生连低频的也掌握了。有一个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也能根据自己学的知识找资料,设计并安装了没有学过的超低频振荡器。请看:学好了高频振荡器,结果连低频振荡器、超低频振荡器也掌握了。这不是质量转化为数量吗?
质量既然能转化为数量,那末,是不是教学的东西越少越好呢?当然不是。毛主席说:“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水要烧到一百度才开。火箭要达到每秒十一点二公里的“逃逸速度”,才能战胜地球引力,飞向宇宙。一定的数量才能表现一定的质量。教学工作也不能例外。例如教珠算,要教会加减乘除,学生才能当个生产队会计,算好分配账。如果只学加法,他就算不好分配账,只能当“掰手会计”。
教学工作中的形而上学,在多和少的问题上,总是“扶得东来西又倒”。比如,前几年语文教学曾一度盛行架空分析,教师从打上课铃分析到打下课铃,可是学生连课文也念不通。这时,领导上指出不要架空分析,而要指导学生“多读多练”。这一指示是很正确的。可是,有人把有限的“多”、相对的“多”,理解为无限的“多”、绝对的“多”,要学生背课本上的全部课文,做许多烦琐的练习题。压得学生受不了。当领导上指出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时,他们又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该读的不读,该练的不练,结果又影响了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不读不练不行,读得太多,练得太多,多过了头,也是不行的。
多和少是对立的统一,要处理得适当,就要分析事物的矛盾,找出数量与质量的界限,才能正确解决矛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