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4阅读
  • 0回复

大庆精神的赞歌——话剧《石油凯歌》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1-05
第6版()
专栏:

大庆精神的赞歌
——话剧《石油凯歌》观后 冯其庸
一九六四年的春天,我国英勇的石油工人,在党的领导下,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在大庆油田上进行大会战取得胜利的消息,象春雷一样传遍了全中国,传遍了全世界。从此,中国人民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从此,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妄想利用石油来扼杀中国人民的罪恶阴谋彻底破产了。
大庆,原是个荒凉的旷野。现在,大庆油田已变成人人向往的宝地,大庆精神已成为我国人民的巨大的精神财富。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集体创作并演出的话剧《石油凯歌》,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去过大庆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满足。它使我们从舞台上看到了这一场具有创世气概的大会战的一斑。剧作者们通过对以快速钻井闻名的钢铁八号钻井队英雄们的描写,突出地歌颂了大庆人的精神面貌,大庆人的战斗作风。
话剧一开始,为我们展示了一片茫茫的雪原。这是一个多么荒凉的地方啊!虽然已经是阳春二月,在祖国的南方早就花开似锦、燕语如诉了,在这里却依旧是积雪没胫,朔风似刀,人们即使跨出一步,也要付出不少力气。然而,就在这无边无际的雪原底下,却蕴藏着一座大海——石油的海洋。
摆在英雄们面前的是重重的困难,不仅是雪压冰封,气候严寒,而且是没有房子住,生活艰苦,设备旧,地层不熟悉,汽车、吊车不够用,钻机运不上去。……如何对待困难,这是对大庆人的第一个考验,也是一个严重的考验。剧作者抓住这一点,为我们有力地展示了大庆人的精神风貌,——那种开天辟地的毅力,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革命干劲。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大庆人,想的不是自己的困难,在他们的心目里,“国家缺石油是第一个大困难!”他们深深认识到:“在这里打的不光是一场夺油的仗,还是一场发奋图强,自力更生的政治仗、志气仗。这一仗只能上,不能下,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条件再困难,也要打上去!”
他们为着解决国家缺石油的大困难,就在这茫茫的雪原上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他们把大地当床,把星月当被。没有吊车,没有汽车、拖拉机,钻机运不上去,他们就用手搬,用肩扛,用人拉,终于把七十多吨重的钻机运到了目的地。
在这样艰巨的困难面前,并不是所有的人的思想都一下就过硬的,剧作者并没有忽视这一点。学徒工田家茂由于缺少革命的锻炼,一开始有点被困难压得喘不过气来。他怕严寒,也不习惯于这样艰苦的劳动,不时的发些牢骚,说些怪话。然而,正如人们所说的:“困难就象个大学校”,它能给人们以最好的锻炼。剧中的另一个大学生于国英,就是在这样的困难大学里磨炼成长的一个新型的知识分子。她向小田说:“咱们从学校出来的,都得经过这一关”。她说:手上“缴获的‘大炮’越多,战斗力就越强,‘大炮’磨成了老茧就什么也不怕了。”她说:“光有一双手还不行啊!咱们要好好向老师傅们学习,要锻炼我们的双肩,炼出一副铁肩膀才能挑起千斤革命重担,炼出一副铁脚板,在革命的道路上才能永远向前。”看,这就是在这个困难大学里锻炼出来的新中国大学生的豪言壮语,自然也就是田家茂的未来。
对于大庆人来说,克服这些自然条件的困难,仅仅只是闯过了第一关;接踵而来的是如何利用这台旧钻机对付这个复杂的地层,并使它作出出色的成绩来。这里展开了新的思想斗争。副队长刘永太,出于对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强烈愤恨,恨不得一镐就挖出一个油井来,他心急莽撞,急于开钻,所以对钻机的安装和维修,没有作严细的检查。他觉得“对老钻机不能苛求,一星半点的,能开钻就凑合吧!”队长郭洪则不然,对工作要求严格,连一个螺丝钉也不放过,他发现了学徒工田家茂安错了一个螺丝钉,就马上动员大家彻底检查钻机。他说:“一颗螺丝见作风,没有严格的要求,就出不来高标准”,“思想松螺丝就会松,思想紧螺丝就会紧。”这前后两种思想是鲜明的对照。前者是主观主义,盲目的热情;后者则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求实的精神结合起来。刘永太在郭洪的帮助下,提高了思想。全队统一了认识以后,投入了紧张的战斗。经过三天三夜的苦干,终于把一台旧钻机维修好了。这是表现大庆人精神面貌的一个很突出的方面。
但是,一个矛盾解决了,另一个矛盾又产生了。在经过了两个月的苦战以后,他们连创了快速进尺的新纪录,打出的油井口口质量合格,于是有些人不知不觉地骄傲自满起来了。副队长刘永太觉得“这已经是站井架子上放风筝,够高的了。”在这种自满情绪的支配下,当他听到兄弟队的速度已超过他们的时候,就沉不住气了,他放松了质量,光顾追求速度。在进入二百五十米以下的疑难地层的时候,他不顾技术员于国英和老工人徐松山等的反对,违反了技术措施的规定,加快了钻机的速度。老工人徐松山眼看制止无效,为了挽救油井,当机立断,断然将柴油机关掉。然而已经迟了,测量的结果,井的斜度已经达到五度三,超过了规定指标将近一倍,油井只能作废了。这个严重的事故狠狠地教育了大家,更教育了刘永太。他们沉痛地认识到不顾客观规律,盲目蛮干,不尊重科学的主观主义的作风的害处,归根结蒂,他们认识到“千错万错,还是错在没有抓紧学习毛主席著作,没有照主席著作办事。”于是他们进行了整训,结合工作,清理思想,学习主席著作,学习辩证法。经过这一场整训,人们的认识提高了,思想更加统一了。最后,他们终于冒着暴风雨的袭击,打出了第一个战役的最后一口高质量的笔直的井。
剧作者在戏剧冲突里突出地塑造了队长郭洪的形象。郭洪与刘永太,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对照,前者既充满着革命的热情,同时又有冷静的头脑,对工作严格得一丝不苟,这是大庆工人阶级典型的精神面貌;后者则是热情有余,冷静不足,在具体工作上则又是踏实严细的作风不够,不过他同样在这座困难的大学里经受教育锻炼,他后来的提高也是很明显的。
于国英和田家茂,似乎也是互相映衬的人物。作者对于于国英着墨虽然不算很多,但给人的印象却是比较深刻的,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新中国的新的一代人的成长。剧中写田家茂的不断进步也是相当成功的,通过这个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困难是个学校,人们只有在困难中锻炼,才能迅速地前进。
老工人徐松山给人的印象也是较深的,他关心青年学徒工,工作认真负责,特别是第四场当他说服不了刘永太时,断然关了柴油机,有力地刻划了他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石油凯歌》正是由于成功地塑造了这些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才把大庆人这支无产阶级化、战斗化、革命化的钢铁队伍的精神面貌比较丰富地再现了出来。使我们深深感受到:大庆人那种奋发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大胆创造和严格的科学求实精神,也就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严格按照毛主席指示办事的精神。因此,我们说《石油凯歌》,就是大庆精神的赞歌,毛泽东思想的赞歌。
《石油凯歌》创作和演出的成功,是同青年艺术剧院的同志长时期地深入生活分不开的。为了学习大庆人的革命精神,为了锻炼和改造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深入大庆工地有一年多的时间,与大庆的英雄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深为大庆精神所鼓舞,打心眼里爱上了这些石油英雄,所以演起来那么传神,感情那么充沛,整个舞台上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尤其四五两场,是相当动人的。
当然,这个戏无论剧本和演出,都还有加工的余地。第一场戏的介绍性情节似乎多了一些,第二场戏也拖得较长,可以做必要的精炼。同时,这两场戏,给说怪话的田家茂的戏也嫌稍多了一些,以致在场面上和性格上他都表现得过分突出,反而冲淡了其他人物的性格光彩。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队长郭洪和指导员的个性化还需要加强,特别是指导员,只是分担了郭洪的一部分台词和动作,没有给他充分展示性格的机会,因而,他的性格不够鲜明。
目前青年艺术剧院的同志们正在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力求使这个反映大庆、歌颂大庆的戏在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上,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