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美法矛盾的进一步尖锐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1-11
第4版()
专栏:时事述评

美法矛盾的进一步尖锐化
华林
最近,美法之间爆发了新的激烈争吵,标志着以美法矛盾为中心的北大西洋集团内部大动荡、大分化的进一步发展。
新 的 争 吵
上月底美国国务院召集全国各地八百余主编和记者参加外交政策汇报会,接着美国报纸就发动了大规模的宣传攻势,攻击戴高乐政府的外交政策,特别是戴高乐政府几个月来一再提出的改组北大西洋联盟的建议。这一有计划布置的攻势,立即引起了法国舆论的强烈反击。
法国报纸揭露了美国发动宣传攻势的两个目的,一是企图在北大西洋集团国防部长即将在十一月底举行会议的时候,纠合英国、西德和意大利,对法国施加压力,搞成“军事一体化”,即美国对西欧的核控制;二是趁法国即将举行总统选举的时机,施加影响,以削弱和打击戴高乐的地位。实际上,第二个目的是为第一个目的服务的,美国之所以俟机拆戴高乐的台,正是为了使戴高乐拆不了美国的台。
法国报纸特别猛烈地抨击美国对法国内政的粗暴干涉。戴高乐在宣布参加总统竞选的电视演说中,也针对美国的攻击,呼吁选民“超越外国影响”来“选择法国要走的道路。”看来,美国国务院这次耍的手法,一点也不高明,其结果是适得其反。不仅戴高乐集团势力群起反击,连戴高乐的反对派,包括对美国“抱同情态度”的人,都觉得美国帮了倒忙,表示遗憾。
戴高乐的强有力地位,正在于他坚持法国独立的外交政策,反抗美国的控制;而美国却在这方面攻击戴高乐,当然只能帮助戴高乐加强自己的地位。美国国务院不得不慌忙掩饰说,外交政策汇报会是例行公事,没有布置反法宣传攻势。可是,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辩白,是徒劳的,只能暴露美国在美法角逐中的地位的软弱而已。
矛盾的焦点
美法矛盾的新爆发,显然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内部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尖锐化的必然结果。正象法国《回声报》所说的,当前美法“对立合乎逻辑地集中在这个焦点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最近,美国“多边核力量”计划一再遭到挫折后,仍不甘心,继续采取迂回战术,进行兜售。今年五月底,美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长级理事会上提出建议,由美、英、法、西德和意大利等国国防部长于今年十一月底举行一次会议,成立一个讨论核问题的委员会,来研究“增进和扩大”美国的西欧盟国在使用核力量方面的“发言权”。这显然是企图以分享“发言权”为诱饵,使“多边核力量”计划这个难产的胎儿出世。
可是,长期来美国“多边核力量”计划遭到反对的症结问题,并不是所谓“发言权”的问题,而是谁有权控制核力量的问题。美国一直坚持必须由美国控制核武器及其使用,而其他国家则不仅无权过问,而且连自己既有的核力量也要交给美国将军控制。但是法国不干,英国也暗中搞鬼,只有急于取得核武器的西德才有兴趣。现在,美国想用“恩赐”一些“发言权”来换取“军事一体化”的核控制,无异是在重复令人腻厌的废话。难怪英国表示冷淡,法国更是不仅不加理睬,而且采取了新的攻势。
早在五月下旬,法国外长德姆维尔就透露:法国打算要求彻底改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具体做法是由西欧国家一个个单独同美国缔结双边协定,来代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就很清楚,法国根本不同美国讨论什么“发言权”问题,什么“军事一体化”问题,而是要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台,要打掉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白热化的外交战
法国打中了美国的要害。美法之间的角逐,已发展到了北大西洋集团的重新组合的关键性斗争。因此,一场白热化的外交战就随之而起了。
美国的老手法,依旧是派大员四出游说,企图孤立法国。据《纽约时报》十月十五日透露,美国已向许多国家“悄悄地”进行了“好几个星期的游说”来争取它们对美国的支持。十月二十一日,美国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大使哈伦·克利夫兰还公开发表演说,大声疾呼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所有“准备、愿意和能够”合作的国家一道来加强“军事一体化”;并且叫嚷说,如果找不到“一致同意的办法”,“就会增加我们这个动乱的时代的已经是够严重的危险”。
这次孤立法国的紧张活动有多少效果,是值得怀疑的。至少可以肯定,对法国丝毫产生不了影响。这从美国对法国直接施加压力所引起的强烈反应中,就可以看出来。
八月底腊斯克通过行将退职的法国驻美大使阿尔芳,向法国施加压力,扬言美国将永远不接受同法国缔结一项双边条约作为大西洋联盟的替代品,同时也将永远不参加一个没有军事司令部的联盟。
但是,美国的这个警告得到了什么呢?只不过是戴高乐的一句冷冷的回答:“嗯,这是美国人的问题”。
第一次警告不行,约翰逊又派出副国务卿鲍尔,于九月初亲自前往巴黎,向戴高乐当面重申了美国的警告。但是这次鲍尔所得到的答复更不妙:戴高乐干脆要美国迅速撤走它在法国的所有军事基地。
不仅如此,九月九日戴高乐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最迟到一九六九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所规定的被称之为一体化的附庸关系将结束。”
十月十五日,法国一家颇有权威性的杂志《外交政策》季刊提出了据说是得到了戴高乐同意的改组北大西洋集团的具体方案,主张用一套双重体制的联盟,来代替现有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个是大西洋两岸现有的联盟,一个是西欧国家内部另外结成的“小联盟”。现有的联盟必须取消美国和西欧之间的任何“武装力量或参谋部的一体化”,而只能保持一种松弛的“简单的条约性质的联盟”,实际将是一个空架子。但是,西欧国家结成的“小联盟”,却要实行一定程度的“军事一体化”,还要用法国的核武器来保卫西欧的安全。显然,如果照着这个方案去做,那末,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就名存实亡,等于肯定由法国取代美国,成为西欧的霸主了。
法国《外交政策》季刊这篇文章,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华盛顿更是惶惶不安。《纽约先驱论坛报》十月十八日就气愤愤地叫嚷,这是“法国要把美国驱逐出欧洲的计划”,是美国决不能容许的。
显然,在这一场外交战中,法国不仅没有丝毫后退,而是步步进逼,把美国逼到了穷巷。
找不到新衣裳的皇帝
人们从上述情况中可以知道,美国不惜干涉法国的大选,想倒戴高乐的台,是不足为奇的。
但是,戴高乐已决定参加竞选,并宣布要继续执行他的独立外交政策。美国的希望究竟有多少现实意义呢?美国和西方舆论几乎一致地认为,戴高乐会参加竞选,是预料中的事;戴高乐会重新当选,并“定会给大西洋联盟带来严重危机”(美联社),也是可以预料到的。
其实,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反对美国的控制、争取独立发展的力量,不仅在法国,在整个西欧,也在日益增强起来。帝国主义阵营内部力量不平衡的发展,从而导致四分五裂的趋势,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美国著名评论员苏兹贝格也不能不看到这一点。他在十一月五日《纽约时报》上发表的一篇评论就哀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每一个国家都以某种方法表示出一种独立的态度”,“这不光是象人们常常认为的那样只是法国的态度”。因此,苏兹贝格得出的结论只能是,北大西洋集团的裂痕是弥缝不了的。他嘲讽地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种状况比作安徒生童话中的皇帝光着身子寻找新衣裳,这倒是很合适的。美国官方宣传一向说得天花乱坠的西方“团结”,本来早已是不存在的东西。
西方的大动荡、大分化过程,还要继续发展下去。但是,现在已可以看得很清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在走向崩溃,以法国为首的西欧反对美国控制的力量正在加强,西方帝国主义阵营的重新组合正在加速进行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