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象在农村的时候那样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1-14
第5版()
专栏:

象在农村的时候那样工作
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内科主任 陶寿淇
我参加了上海市第一批巡回医疗队,到金山县张堰人民公社进行巡回医疗工作。这次下乡,虽然给贫下中农治了疾病,得到了直接为农民服务的机会,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得到了锻炼,在思想感情上开始有了变化。
在为农民治病的过程中,我亲身体会到:目前农村卫生工作还是比较薄弱的。农民生了病,由于路途不便,怕耽误生产,又要考虑到经济,因此,一般的小毛病能挺就挺过去了,患了慢性病也常一拖再拖而影响健康和劳动力。因此,今天摆在我们卫生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仍然是五亿农民的卫生工作问题。我开始真正体会到卫生工作的重点必须进一步转向农村。
在与贫下中农的频繁接触中,他们那种勤劳、朴素,热爱集体的精神和诚恳热情的态度使我十分感动,给了我很大的教育,思想感情开始起了变化,为农民服务的意志更坚定了,在工作中就不只是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观点,而是能够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
从农村回到医院以后,根据在农村实践的一些体会,结合毛主席著作的学习,就发现了以往由于思想上缺乏工农感情,群众观点不强,在医疗、教学等工作中,内容、方法和工作作风上都存在不少缺点。在党组织的领导和具体帮助下,对于这些缺点作了一些初步改正。
医疗工作必须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
在农村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农民目前的经济收入还较少,治病要求好、快、省、便。因此,我们在看病用药时,常要反复思索,既要保证疗效,又要尽量选用便宜的药。但过去在医院里,无论对住院病人或是对门急诊的病人,在诊断方面往往化验单一开就是一大堆。这种做法,不但是从经济上增加病人不必要的负担,也助长了医生过份依靠实验室检查,而忽视病史分析和体格检查等基本功,使今后不能在农村的条件下很好进行医疗工作。经过大家讨论,订出了一些精简办法,能不做的化验就不做。例如,对一般心力衰竭病例就不主张查一整套肝功能试验;用洋地黄与利尿剂治疗心力衰竭时,也根据情况而有所选择地检查血电解质的改变。由于大家的重视,据我院化验室的初步统计,今年五六月份的生化化验工作量与去年同时期比较,减少了约百分之四十五。在用药方面,我们也开始改变了过去大手大脚的老毛病。医疗上能这样做到精打细算、合理诊疗,不但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也为国家节约了物资,减少了开支。
在农村为农民治病时,为了方便病人就诊,并尽量少影响农业生产,我们早上、中午和晚上都轮流值班看门诊。下雨天,虽然道路泥泞难走,我们仍坚持巡回医疗。而过去,在上海医院里,农民远道来找我们看病,我们不是热情对待,从挂号就诊、进行各项检查到开始用药治疗,往往一拖就是好几天,过了时间还不让挂号,很少考虑到农民的困难。现在,我们体会到,农民到上海看病要花不少钱和时间,再加人地生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怎么能不尽力为他们解决问题?认识到这一点,就想办法更快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例如:最近有一位农民来内科门诊看病,经初步诊断为血吸虫病,按以往的常规,要经过多次的粪便检查,再考虑约定到每星期只二次的特种检查门诊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完成诊断步骤至少得花一两个星期。当时,化验人员和内科医生、护士等,抱着对自己阶级兄弟的一片热情,经过大力协作和特别照顾,在一天内就为这位农民解决了诊断问题。这样做,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对农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从思想上初步建立了工农感情。
从农村实际需要出发,改进医学教育工作
这学期,自从巡回医疗队介绍了农村医疗工作的情况后,内科教研组的教师们就开始关心到:怎样培养学生能在农村设备较简单的条件下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无论在课堂讲课或病室实习中,都重视了常见病的防治知识和望、触、叩、听等基本功训练。
支气管炎是农村中一种常见的病,对农民的健康很有影响。过去,我们上课时却不讲解这个病,这学期才作为重点来教。为了加强对常见病处理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学生毕业实习中增加了门诊、急诊实习的时间,还补充了消毒隔离、青霉素敏感试验,针灸等诊疗操作的实习内容。
参加农村巡回医疗后,我深深体会到:在农村既可同农民结合,培养阶级感情,上好阶级斗争、劳动锻炼的政治课,又可上好防治农村常见疾病的业务课。为了培养又红又专、适合工农群众需要的青年医生,除了我们教师自己首先要多深入农村为农民治病外,我们医学院的学生也要到农村去参加巡回医疗,上好这一课。这一意见,经医学院领导研究和同意后,我院今年应届毕业生在最后两个月的实习期已参加了上海市的农村巡回医疗队。据同学反映,一致认为这样做不但给农民治了病,也上了一次最好的培养阶级感情和锻炼基本功的课。
农村迫切需要大量的医务人员,但是,我们目前医学教育的学制太长,培养速度慢,不能适应农村的需要。今后应当也完全可以举办更多的三年制医学课程,特别是在农村开办半农半读的医学专修科。
放下架子,发扬民主,加速培养青年医师
在农村,我同巡回医疗队的青年医师和其他同志经常工作、生活在一起,对他们都比较熟悉,能够打成一片,互相关心和帮助。回到医院后,就格外感到在教研组里跟大家接触太少,尤其是同住院医师之间很少了解,没有做到象毛主席所教导的那样:“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于是,我就在党支部的支持和鼓励下,搬进住院医师宿舍住了三个星期。在这段时期内,我尽量多利用早晚的时间到病房与其他工作部门去走走,了解情况。同时,也抓紧学习了毛主席著作,得到不少启发。
毛主席说过:“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又说:“我们练兵的口号是:‘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战士们有很多打仗的实际经验。当官的要向战士学习”,我想,年轻的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都有很多实际医疗经验,就是实习医生也至少比我掌握了更多的第一性资料,我们这些高年资医师能和他们更好地结合起来,那无论对处理具体病例或是解决医疗、科研工作中的疑难或尖端问题,一定能做出更大的成绩来。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我自己放下主任的“架子”,改变以往在处理医疗工作时自己说了算,不倾听年轻医师意见的那种作风。经过大家讨论后,全科的主治医师也逐渐做到,查病房时更好地发扬民主和发挥青年医生的作用。遇到疑难或危重病例,以及当前医疗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还组织大家一起学习,总结和交流经验。例如,对心脏病人发生心脏突然停搏时进行抢救,这是医疗上一件十分紧急与困难的事情,要求当机立断,分秒必争,还需要医生、护士密切协作,仔细观察。我们把关于这种抢救的知识和技术交给了全科的医生,又经过大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抢救措施,逐渐得到了提高。最近抢救的三个病人全部获得复苏成功,其中一个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停跳连续达四十分钟之久,经过积极抢救,心跳恢复后,一个多小时神志就清楚了,即能起立进食。我们相信,能这样在工作中做到青老结合,发扬民主,不但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也是加速培养青年医生的一个重要措施。
参加巡回医疗以后,我对于知识分子需要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来进行自我改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我也体会到: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是个长期、反复的过程,今后,还需要经常用毛主席的教导来对照检查自己,要更多地同工农群众相结合,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