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懒汉、依靠、享乐思想必须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1-15
第2版()
专栏:

编者按:我们怀着高兴的心情,选编了来自新疆、内蒙古、云南、福建和鄂西北深山区的县委同志们的来稿。这些稿件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这些地区县委领导工作的情况。这说明全国各地的县委和一些农村工作的同志们,是十分关心这次讨论的。
为了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县委领导革命化的讨论,我们希望工作在边远地区和偏僻地区的同志们,多多来稿来信,帮助这个讨论开展得更好。
懒汉、依靠、享乐思想必须破
县委领导要革命化,懒汉思想,依靠思想,享乐思想必须破。
以前,清水河县落后的帽子为什么摘不掉呢?主要是县委的指导思想有问题。首先是懒汉思想:归纳起来有“六多六少”,即坐办公室多,深入实际少;工作布置多,深入检查少;一般号召多,具体指导少;交通方便地方去的多,偏僻落后地方去的少;听的多,见的少;“吃老本”多,主席著作学的少。
其次是依靠思想:清水河县位于呼和浩特南部群山中,是内蒙古最南面的一个小县。这里有句俗话“山大沟深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种地靠坡田,交通靠驴驮。”解放后,这里人民生活逐年提高,党和政府对这偏僻山区非常重视,每年都拿出大批物资来支援。干部说:“我们是山区,条件差,国家应当照顾。”群众说:“共产党领导,什么也不要发愁,坐下不劳动也是吃有吃,穿有穿。”广大干部群众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对改变山区的落后面貌就信心不足,决心不大,十几年来成绩不显著。
再次是享乐思想:这种思想在不少的干部群众中都有,只是程度不同。人民的生活逐年提高,特别是人民公社化以后,提高的比较显著。讲吃好的穿好的人多了,生活是往上看;不少劳动人民出身的人,忘记了过去的苦,中等生活家庭出身的人,对旧社会的苦难生活就越发的印象不深了。
由于这些思想,干部愿坐办公室,不愿下乡。我记得在一九六三年末到一九六四年初,县委动员干部下乡,有的干部拿出医生的证明说:“有病下不去。”后来经过多次动员和耐心帮助,背上行李下生产队蹲点,生产搞好了,病也好了。还有的同志找很多借口说:“走不了。”后来县委号召学习毛主席著作,慢慢地领导干部思想通了,一般干部思想也通了,大家勇于走出了“小天地”。在大寨精神的鼓舞下,蹲在条件差的生产队闹革命,大家的劲头十足,一些负责干部也不叫喊人少工作忙了。今年的工作搞的怎样呢?全县一年没下透雨,有些生产队获得了丰收。如果不是领导蹲点,具体地指导了工作,那能有这样好的收成呢?
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委 高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