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立辩证法必须破形而上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1-16
第5版()
专栏:学术研究

立辩证法必须破形而上学
思之
革命就是改造世界,为了改造世界就要认识世界。无产阶级需要科学的、革命的哲学,来帮助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个哲学就是唯物辩证法,它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它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精神武器。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正在深入开展,生产建设掀起了新的高潮,广大群众如饥似渴地学习毛主席著作。“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革命”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得到了空前的大普及,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领会,并运用到革命的实践中去了。这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大事。
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新陈代谢是宇宙间的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任何事物都一分为二,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双方又斗争,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事物的常住性是相对的,一个事物转化为另一个事物的变动性是绝对的。
因此,马克思说,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便是批判的,革命的。
对革命者来说,他们总是希望事物不断变革的,所以他们敢于承认矛盾,并且用革命的方法来解决矛盾,不断地推动革命事业前进。对于一切不愿革命、害怕革命的人来说,他们害怕事物的革命变革,所以,他们总是千方百计的否认矛盾、回避矛盾和抹杀矛盾,来阻挠事物向前发展,来维护他们的阶级利益。这样,形而上学的宇宙观也就很自然地成为一切反动阶级和不愿革命、害怕革命者的共同的世界观。
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全世界共产主义者比资产阶级高明,他们懂得事物的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他们懂得辩证法,他们看得远些。”资产阶级之所以不欢迎辩证法的真理,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被人推翻。无产阶级之所以欢迎辩证法的真理,是因为他们最欢迎革命。“世界上最愿意改变自己地位的是无产阶级,其次是半无产阶级,因为一则全无所有,一则有也不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现代修正主义者自己不愿意革命,也不许别人革命,所以他们在理论上也背叛了革命的辩证法,大讲矛盾的融合,矛盾的消失,滚到形而上学的立场去了。他们把这种错误的理论同资产阶级的哲学配合,到处宣传,迷惑人民群众,以达到他们的反对革命的目的。
所以,要做彻底的革命者,必须做彻底的辩证法论者。
辩证法的对立面是形而上学。我们要立辩证法,就要破形而上学,正象要立唯物论,就要破唯心论一样。立辩证唯物论,破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就是兴无产阶级世界观,灭资产阶级世界观。
近些年来,我们批判了国际上的修正主义理论,批判了“矛盾融合”“矛盾调和”的反辩证法论点。在国内,也进行了对“合二而一”论、“无差别境界”论等错误理论的批判。这些批判,对形而上学观点作了有力的打击。在我国的人民群众中,形而上学也同唯心论一样臭了。然而,形而上学的影响,还是相当普遍的,在实际工作中,形而上学的表现和危害还不小,甚至革命队伍中还有少数一部分人十分喜欢它。立辩证法,破形而上学,还是长期的艰苦的工作,是思想战线的重要任务。
在现时代,形而上学本质上是属于资产阶级世界观的,但并不等于说,思想中有形而上学影响的人,他们的世界观整个都是资产阶级的,也不等于说,基本上树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人,在具体问题上不会陷入形而上学的观点。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地在各种具体问题上,各种活思想里贯彻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这样我们就会越来越掌握客观真理,就会少犯错误,多做出成绩。
要提倡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首先就要划清这两种宇宙观的界限。
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形而上学的宇宙观也有它的核心,就是否认矛盾,否认对立统一,主张矛盾融合论和阶级调和论。
无论是“矛盾融合”的理论,还是“合二而一”的理论或者“无差别境界”的理论,都是对辩证法核心的进攻,都是抹煞矛盾,否认斗争。
因此,承认不承认矛盾,承认不承认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承认不承认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承认不承认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内在矛盾引起的,就成为这两种宇宙观的根本分歧点。
承认一切事物都有矛盾,都有正面和反面,肯定的一面和否定的一面,过去的一面和将来的一面,就能够全面看问题,就能够逐步避免片面性。列宁说:辩证法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这种学说认为反映永恒发展的物质的人类认识是相对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相反,形而上学的特点是片面地看问题,把对事物的某一方面的认识加以绝对化。毛主席说:“片面性就是思想上的绝对化,就是形而上学地看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例如对待我们的工作或同志,辩证的方法是一分为二,既看到成绩的一面,又看到缺点的一面,既看到长处的一面,又看到短处的一面。而形而上学的方法却是只看一面,并且把这一面绝对化。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对待先进的单位,只看到先进的一面,看不到其中还有个别落后的因素或薄弱环节;对待落后的单位,只看到落后的一面,看不到其中还有先进的积极的因素。在困难时期,只想到困难重重,不去想还有许多顺利条件;到了形势好转以后,又只想到一片顺利,忘掉了还有不少困难条件。这都是片面的、绝对的观点。有这种观点的人,总是好自以为是,从不自以为非,总认为自己绝对正确,听不进批评的意见,听不进逆耳之言。这就是对自己绝对肯定,对别人的意见绝对否定,而不是对自己,对别人都一分为二。
我们反对把什么事情都看成绝对的,这并不是主张相对主义。事情总有主要的方面,有本质和主流。先进单位的先进一面是基本的,即使有落后因素,整个说来仍是先进单位,而不是说先进单位和落后单位都是半斤五两,没有区别,那就变成相对主义了。相对主义也是违反辩证法的。
形而上学的另一个特点是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者否认矛盾,否认对立统一关系的结果也必然否认世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他们把世界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彼此孤立,互不依赖,互不联系的东西。这样,他们就违背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是一个有联系的统一整体的原理。一切反动阶级就是有意的用这种孤立的观点来掩盖客观事实真实联系的,来蒙群众的耳目的。在我们革命者内部有时也会用形而上学的孤立观点作为观察问题的方法,所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是这种情况。例如只看到个人或本单位的局部利益,没有全局观念、整体观念,不能正确理解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从思想方法上看,这就是一种孤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广大群众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教育,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通过自己亲身实践的体验,觉悟迅速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冲破个人生活的小天地,冲破了形而上学观点的束缚,看到了中国和世界的全局。“站在家门口,望到天安门;站在天安门,望到全世界”,这种高瞻远瞩的眼光就是辩证法的运用。最近一个时期,人民日报在《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革命》的专栏下发表了各行各业的人们的文章,他们写出了自己认识的转变,指出了象当收发,烧锅炉,收破烂等等平凡琐细的工作和革命的远大目标的联系,这些都是破形而上学,立辩证法的生动例子。
在人民日报关于县委领导革命化的讨论中,提出了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关系问题。这本来是一致的,但有些同志看不到两者的联系,孤立地注意对上级负责,抛开了对群众负责。从思想方法上说,这也属于形而上学。关于这个问题,耿长锁同志在一篇文章中回答得最好。他说:“在我们的社会里,上级、下级,……是一个辩证的关系。谁是上级?公社以上是县,县以上是省,再以上是党中央和毛主席,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上级是谁呢?我们共产党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最根本的上级,党中央和毛主席是依靠人民群众的,人民群众和上级是一致的。”这一段话,生动地说明了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一致性,反对了形而上学的孤立观点。
实际工作中的形而上学是不少的,诸如抓了业务,丢了政治;抓了经常工作,放弃了中心工作;在生产上抓了农业,丢了副业;还有的只愿抓先进,不愿抓落后;习惯于“单打一”,而不善于“弹钢琴”,等等:这都是孤立地对待问题的表现。
用静止的、不变的观点看世界,也是形而上学的特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处在不断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中。形而上学者否认矛盾,就是否认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在形而上学者看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固定不变的,从它们一产生开始起就是这样的。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思想,就是一种典型。有些形而上学,如庸俗进化论者,他们也说有运动,但是只承认数量上的增减或位置的变动,而不承认事物内部的根本变化。换句话说,就是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这实际上还是不变的观点。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是现代资产阶级和现代修正主义者反对阶级斗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在革命队伍中,有些人有骄傲自满、故步自封或者消极保守,无所作为的观点,这就是形而上学的静止的、不变的观点。
客观事物永远在发展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应该随着不断前进。正如毛主席说:“任何过程,不论是属于自然界的和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实践论》)又说:“革命时期情况的变化是很急速的,如果革命党人的认识不能随之而急速变化,就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同上)在县委领导革命化的讨论中,有的文章提到,现在已经是社会主义的大农业了,但有的同志还是用领导小农经济的一套老办法,这就是思想上的停顿,认识没有随着客观情况转变。从领导小农经济到领导社会主义大农业,这需要领导方法实行大转变,需要思想上来一个革命,需要破形而上学,立辩证法。
比、学、赶、帮、超运动是充满了辩证法的运动,是寻找差距(差距就是矛盾),树立对立面,互相竞赛又互相合作的发展过程。许多的先进单位、先进人物,在运动中,或者由于谦虚谨慎,再接再厉,变得更加先进了;或者由于骄傲自满,松懈麻痹,变为落后了。你也可能没有绝对地落后,你的生产指标也可能并没有降低,甚至还提高了,但是你前进的速度比人家慢了,人家超过你了,相对着来说,你就落后了。“不进则退,非真退也,人进而我不进,乃见为退耳。”
形而上学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个表现是烦琐哲学。用烦琐哲学的观点作报告,写文章,做工作,就是罗列一大堆没有内部联系的表面现象,拼凑一大堆枯燥无味的条文,不分轻重大小,不找主要矛盾,眉毛胡子一把抓,使人如坠烟海,得不到要领,抓不住中心。这种方法,就是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中批判的形式主义的方法。烦琐哲学也是我们要大力反对的。
总之,形而上学的特点就是否认对立统一,就是用绝对、孤立、静止、不变的观点看问题,这和辩证法承认对立统一规律,反对把事物的一个片面绝对化,主张从事物的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中去认识事物的观点是根本相反的。形而上学和辩证法这两种世界观的斗争,是不可调和的。当然,也不能要求一天就把形而上学思想完全破除。这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斗争过程,不能企求一蹴而就。形而上学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环节。它不断地被辩证法克服着,而又不断地产生着。我们必须时刻注意它的产生和侵蚀,不断地与它作斗争。这样我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就会越来越多,形而上学思想就会越来越少,我们的思想就会越来越符合客观规律,我们的革命事业就会不断胜利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