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只有为社会主义创造财富的义务 没有损失、抛弃国家资源的权利 锦西化工厂变“三废”为三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1-17
第2版()
专栏:

只有为社会主义创造财富的义务没有损失、抛弃国家资源的权利
锦西化工厂变“三废”为三利
据新华社沈阳电 锦西化工厂职工通过技术革新把厂内废水、废气和废渣等“三废”变成了三利。最近一年内,从几年来积存的工业垃圾两千四百多吨中回收了许多有用的原料和材料。此外,还从各车间排出的废气中提取了三百多吨氯气和氯乙烯气。
锦西化工厂是个厂区比较集中、占地面积较大的多品种的化工企业,每年排出的污水、废气、废渣约有一百万吨,其中有很多有用的化工原料。但是过去由于利用得不够,不但浪费了很多资源,还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职工身体健康和附近的农业生产和渔业生产。
苯酚车间的职工去年算了一笔账:几年来这个车间由于废料废气没有充分合理利用和设备跑冒滴漏而造成的损失,就值人民币七十五万元,这些钱可以买东方红拖拉机七十五台。厂领导把这笔账绘成图表向全厂展览,引起了职工们的重视。有的工人看了展览激动地说:“我们只有为社会主义创造财富的义务,没有损失、抛弃国家资源的权利。”
但是全厂排放的废料那么多,要进行回收,哪来那么多的投资呢?这个厂决定发动群众大搞技术革新,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精神来解决。今年以来,苯酚车间的干部和老工人、技术人员,先后研究了五十个样品,突破了二十六道技术难关,终于试制成功了一整套回收利用酚水的装置。现在这个车间回收的酚水,每年可为国家增产四十多吨做农药用的苯酚,同时还改善了劳动条件,使十七台设备免受腐蚀,消耗定额也有所降低。
这个厂的水银电解工段过去由于废氯气没有排除出去,染污了车间空气,工人不得不戴着面具操作。经过发动职工找窍门,想办法,现在一百多台电解槽上全部安装了用废料做成的排气管。这些排气管排出的废氯气回收提炼以后,可以做成农药、塑料和漂白粉的原料,同时车间里熏人的氯气味也没有了,工人再不用戴着面具生产了。
目前这个厂正在建设年产一百多吨苯基苯酚的工程和精制二氯化苯的工程。这两个工程完成以后,可以将这个厂十多年无法处理的苯酚残渣和二氯化苯残渣变成工农业急需的化工产品,每年能为国家创造价值二十多万元财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