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王杰同志和她们在一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1-18
第6版()
专栏:

王杰同志和她们在一起
在北京第三棉纺织厂并粗车间里,最近出版的黑板报和大字报上都写满了王杰同志的名字。他的名字出现在工人写的诗歌里,决心书上,也出现在巨幅标语上。这些天,大家不论是在会上,还是在宿舍里,都在议论着王杰。王杰这光辉的名字激励着姐妹们,她们正以王杰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精神投入到赶、超运动中。车间的黑板报,记载着数不清的学习王杰的先进事迹。
在车间悬空挂着一幅巨幅标语:“为细纱服务,保证粗纱供应”。这是一幅普通的标语,但也并不寻常。“为细纱服务”作为一句口号,过去还从来没有这样明确地提过。并粗车间,是个半成品车间,主要是为细纱车间服务。过去,她们却很少想这些,只是按计划部门规定的生产指标进行生产,甚至连细纱车间也很少去。有时不是供应不上细纱的需要,就是粗纱多了只好停车。学习了王杰以后,丙班工人最先联系了这个问题检查了思想,她们提出了要跟细纱车间加强联系,要树立“为细纱服务”的全局观点。“为细纱服务”,也就是对革命负责,为革命服务,王杰同志就是以这种精神为党工作的。于是姐妹们就提出了这个响亮的口号。
十日,夜里十点半钟,甲班的共青团员和青年工人,下班以后没有换衣服,就去访问了细纱车间。她们想,既然为细纱服务,就该听听她们的意见,好照镜子,改进自己的工作。细纱车间乙班工人,热情地接待了她们,也不客气地指出并粗车间没有按整数落纱,落的纱尺度长短不一样,给细纱车间工作带来了困难的缺点。
这是一个老问题,过去细纱车间不知提了多少意见,可是一直没有解决。这次,她们决心学习王杰,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克服困难,整数落纱,前纺为后纺服务。可是要做到整数落纱,不但麻烦费事,困难也不少。郭美英开始起龙筋时,摔了好几次,胳膊都摔疼了,但她一想到王杰又鼓起了勇气,加强了信心。为了快点掌握整数落纱的技术,早点能为细纱车间供应整数落纱的粗纱,大家的劲头特别高,你帮我,我教你,掀起了一片学习的热潮。
十一日,生产组长宋本礼,一上班就到细纱车间了解情况,他一看,粗纱只有最低的储备量了,马上回来告诉了丙班。大家一听,改变了揩车的机台,保证了粗纱的供应。
并条的吴兰英、徐美庭、焦宝珍三人,同机台不同班,去年她们组成了“三姐妹”,经常在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互相交心,在生产上互相帮助,创造方便条件。这个星期天,三姐妹聚到徐美庭家中,学习完主席著作以后,就研究如何学习王杰。她们认为敢不敢学习王杰,也就是敢不敢革命的问题。决定不怕困难,在可能的条件下,加快机台速度,改变并条供应不上粗纱的情况。十九岁的焦宝珍,开始有些胆怯,但在王杰的鼓舞下,加上两个姐姐的帮助,她把机器开得飞转。
最近她们又到京棉二厂学习先进经验。她们对二厂并不陌生,过去她们也去过。但这次却大不相同了。她们回来以后不是象过去那样强调二厂的条件了,而是对比王杰,纷纷检查了自己没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姜淑清说:“二厂随时随地抓紧时间搞清洁工作,所以他们清洁工作搞得特别好,我一天做一次,有时还不大认真。和王杰练兵的精神对比,做得更差了。为了保证质量,我今后一定做好清洁工作。这不光是清车,也是清自己的思想。”
并条要提高生产效率,断头是个关键问题。于是青年工人纷纷向老工人张文兰学习并条机后不断头的经验。不但到机台上去学,还把老工人请到集体宿舍里教。小姐妹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研究断头的问题。
落纱的不只管落纱,挡车工也不只光看车,在那里,互相帮助已经成为风气。甲班的工长有病了,四个生产组长主动地挑起担子,互相协作,很好地完成了生产任务。纺纱、织布,就是为了革命。为了纺好纱、织好布的共同目标,她们虚心学习,互相帮助,发扬共产主义风格。
王杰同志的名字,成为一股巨大的力量,鼓舞着姐妹们前进。王杰同志和她们在一起。
〔似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