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学习大庆艰苦办学的革命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1-22
第1版()
专栏:

学习大庆艰苦办学的革命精神
本报评论员
一九六四年春天,本报报道了大庆人奋发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开发一个大油田,保证我们国家结束了一百年来使用“洋油”的历史的革命事迹。今天,本报又刊登了大庆人艰苦办学的消息。大庆人不仅在生产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教育事业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他们开发和建设油田的艰苦创业精神值得学习,艰苦办学的精神同样值得学习。几年来,大庆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办了一百三十所各种类型的学校。其中有小学、中学,也有大学;有全日制学校,也有各种类型的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还有各种类型的短期训练班。他们不仅普及了小学教育,基本上也普及了初中教育,在矿区初步建立起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网,基本上做到了“人人有工做,人人有书读”。大庆人多快好省地办学的成就,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大庆人在教育事业上取得了这样辉煌的成绩?这是由于他们坚持和发扬了奋发图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俭建国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发扬了当年“抗大”艰苦办学的精神。
革命事业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办学校也不例外。大庆人在办学过程中,同样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没有校舍,没有设备,没有师资,没有教学经验……在这些困难面前,大庆人鼓起革命者的勇气,采取革命者的态度,不是等待条件,而是积极创造条件,自力更生,勤俭办学。正象他们自己说的,“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有了革命的思想,就会有革命的行动。没有校舍,就利用食堂、仓库、马棚……,同时自己动手,盖“干打垒”房子;没有桌凳,就垒土坯桌子,用废旧木头自做凳子;没有教师,就在干部、工人和家属中选拔,“能者为师”,谁能教,就请谁;没有教学经验,就向工人、干部、技术员、毕业生、在校学生学习,在做中学习,边做边改进。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大庆人就是用这样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办法,把生活上、工作上的不利条件,变成教育人、锻炼人的有利条件,使革命后代在艰苦环境中、在同困难搏斗中锻炼成坚强的革命事业接班人。
更可贵的是,大庆人不仅在困难时期、创业时期坚持勤俭办学,就是在条件好转以后,仍然坚持勤俭办学。大庆人为祖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他们至今没有盖一幢“教学大楼”,大多数学校住的仍然是“干打垒”房子。他们一直坚持了工作高标准,生活低标准,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大庆人艰苦办学的精神值得学习,他们的创造精神也值得学习。他们脑子里没有旧框框、洋教条,一切都是从实际出发,从有利于生产出发,从满足职工需要出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学校,就办什么样的学校;生产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材,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材。在学校布局、办学形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都坚持了面向油田、面向生产、面向职工的方针,都按照实际情况有所创造。以办学形式来说,就是长短并举,灵活多样。
大庆的办学经验告诉我们:要办革命的教育,要培养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的新型劳动者,就应当学习大庆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革命精神,学习大庆人办学的创造精神。不仅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要学,全日制学校也要学;不仅条件差的时候要学,条件好了也要学;不仅在农村的学校要学,在城市的学校也要学。城市办学校不一定非盖楼房不可,也可以学习大庆精神,因陋就简地办学校,不能盖楼房就盖平房,不能在城市中心建校,可以到城郊偏僻的地方建校。办学的形式也可以灵活多样。比如半工半读可以半天劳动半天读书,也可以隔三天、隔一周、隔双周轮换读书、劳动,等等;可以厂校挂钩,也可以厂校完全结合,厂校合一。这些都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去摸索,去创造。但是,看来最好的形式是半天劳动、半天读书,厂校合一。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的全面发展,又有利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更有利于逐步消灭三个差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