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阅读
  • 0回复

哈尔滨市农业职业学校培养新型农民 学校办在城市面向农村 学生从城市来到农村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1-23
第2版()
专栏:

哈尔滨市农业职业学校培养新型农民
学校办在城市面向农村 学生从城市来到农村去
本报讯 哈尔滨市第一农业职业学校,按照办在城市、面向农村、从城市来、到农村去的办学方向,为国家有计划地培养能文能武的新型农民。
哈尔滨第一农业职业学校是一九六四年春开始创办的一所半农半读中等农业技术学校,设在哈尔滨市郊区,招生对象主要是城市的初中毕业生。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和劳动以后,将直接被分配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或做其他工作。根据有关部门的了解,农民既欢迎一般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安家落户,参加农业生产,更需要一批具备一定农业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可以更迅速更有效地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发挥作用。哈尔滨市第一农业职业学校就是根据农村的这种需要创办的。
在创办过程中,曾经遇到不少思想障碍。城市的学生,让他们到郊区来念书,毕业后到农村做一个新型农民,有些人想不通,总觉得拿钱念书学当农民不合算,没前途。因此,有些录取了的学生也不愿意来;有的是想来看一看,好就呆下去,不好就回头走;有的人抱着各种各样的想法来了,一看到学校房子简陋,生活艰苦,思想上就动摇起来。面对这种情况,有的教师主张首先抓教学,用课程把学生吸引住,不要急于告诉学生将来是到农村当农民。但是,大多数教师认为,办这种新型的革命学校,首先要用毛泽东思想挂帅,以阶级教育为纲,大抓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而且有必要一开始就告诉学生,毕业后就是到农村去革命,当一个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型农民,使他们从一开始就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目的。大家同意了这种从根本上安定学生思想的办法。于是,学校在开学初期,首先集中用三周的时间,向学生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他们学习毛主席著作;组织学生下乡访贫问苦,听老贫农讲家史、忆苦思甜;邀请学校附近生产队的干部、老农和哈尔滨市下乡知识青年标兵来校做报告,向学生进行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的教育。经过这些学习,学生们认识到,到农业职业学校来学习,就是为了将来到农村去革命,就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本领。因而,绝大多数学生思想稳定下来,并且开始自觉地努力学习。以后,学校就把阶级教育和热爱农村教育,列为每期新生入学的第一课。
这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以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新型农民为出发点。整个教学安排,坚持面向农村、联系当地生产实际的原则。文化基础课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学会写农村应用文、说明文,学会打算盘、记账和一般的面积体积计算和测量;化学、物理等根据专业课的需要来决定课程的内容,如物理就把重点放在电学上,要求学生掌握电动机的原理和农村用电知识。专业课方面,要求学生一专多能。农学专业以作物栽培为重点,同时根据农村的实际需要,开设了园艺、畜牧、农业机械、气象等课程。除了学校教师讲课外,还邀请当地生产队的干部和老农来校讲课。在教学上,强调土洋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注意在“用”字上下工夫,既讲先进的科学知识,又讲当地传统的经验,并且和当前的农事活动紧密结合。例如,在肥料中,既讲化肥,又讲当时当地的农家肥;在气象和土地测量中,既讲科学的方法,又讲当地农民常用的土办法。这就使得学生既掌握了一些先进的科学知识,又懂得了一些土办法,能够适应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学了就能用,学用一致。现场教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边学边干,在干中学。在劳动生产中讲解技术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又联系劳动生产中的问题讲解。在考试的方法上,也不断进行改革,既讲理论知识,又讲实际运用和操作。今年三年级蔬菜栽培课考番茄的管理,首先让学生在番茄地里独立进行田间管理操作,然后让他们根据平时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际操作体会写出答案。其他课程的考试也按照这种精神进行。
这所学校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劳动生产技能的训练,使他们毕业后到农村能拿得起各种农活。学校现有的七百多亩土地,从种到收,主要由全校师生自己动手。另外,他们还到附近的生产队参加劳动。农活的质量分出等级,学校用考工升级的办法,督促学生逐步掌握各项农活。为了使学生具备一个新型农民所必须具备的本事,学校还有意识地让学生参加盖房子,赶车,挤奶,碾米,安装电灯等各种劳动。许多学生为了将来能够适应农村的环境,也从体力、生活管理等方面自觉地进行锻炼。有的感到自己体力不行,就练习走远路,假日回家不坐车;有的练习挑水;有的还练习缝补衣服和理发,等等。
不到两年的时间,这所学校的学生已经在革命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他们当初是以农为耻,不敢说当农民,现在是以农为荣,下决心到农村去革命。当初许多人不愿进这个学校,现在已经有四百多人入学。其中有的还是以第一志愿考进来的。学生杨玉林入学后,他的姐姐在工厂为他找好了工作,但他婉言拒绝。他说:“我在这里学习是准备到农村去革命,革命不能半途而废。”最初觉得参加农业生产不需要学习什么知识的蔡庆生,经过学校的教育和参加生产实践后,感到农业生产是一门大学问,坚定了务农的决心,主动地学习各种农活,被评为哈尔滨市的三好学生。入校前,这批学生都没有劳动的习惯,现在已经学会了各种农活,掌握了一定的农业生产知识。在政治思想方面,也提高得很快。三年级的八十多名学生中,入学时只有七名团员,现在已经增加到四十三名。当地的农民群众称赞这些学生是“好样的”。香坊公社和平分社的社长说:“农业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正合农民的心意。”社员们向学校反映:农业职业学校的学生干活又快又好,真有个农民的样子。
现在,哈尔滨还有三四所这样的学校,其中有两所是招的高小毕业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