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纪录电影为农民服务——谈纪录片《北京农业的大跃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1-24
第6版()
专栏:

纪录电影为农民服务
——谈纪录片《北京农业的大跃进》
高汉
看了《北京农业的大跃进》这部纪录片,心里热呼呼的。强烈的政治性,深刻的思想性,光辉的人物形象,生动的艺术手法,很有感染力。这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第一部全面报道农业生产的彩色长纪录片。
这部影片是在中共北京市委的直接指导和郊区农民群众的热情帮助下完成的;可以说是领导、新闻纪录电影工作者和农民群众三结合的创作。
从影片里,观众可以看到:南韩继的麦浪,东高村的棉田,一渡河的果木,陈各庄和南惠庄的大肥猪,四季青公社常年不败的蔬果,红星公社的肥鸭、壮牛、骏马和碧油油的稻田,还有全郊区一个又一个的水库,一条又一条的渠道……。连长城脚下,从来就只有荒砂卵石的古战场,也是浓荫处处,长满了拳头大的水蜜桃和玛瑙般的紫葡萄。这真正是人间的奇迹!但是影片告诉我们,这是历史的必然:
“北京的农业,象全国各地一样,经过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特别是一九五八年人民公社成立以来,生产高潮一浪高过一浪,从一九六一年起,北京郊区连续五年大增产,粮食产量平均每年增加百分之十六。”
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生产关系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迅速发展,全国人民意气风发,迈开了前无古人的脚步。特别是一九五八年,我们有了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国家的进步更是一天一个模样。影片所表现出来的,南韩继人那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志气;富合大队在石头缝里也要挖出土来的韧性;得田沟农民宁可拧榆树梢当绳抬石头,也不舍得花国家一分钱的风格;一渡河大队把水引上八十米高坡浇地的劲头……,正是这个时代农民典型的精神状态。因为有了这一切,所以当一九六一年自然灾害和现代修正主义者,把重重困难压到中国人民头上来的时候,我们丝毫没有动摇,紧紧跟随着党中央、毛主席走自己的路。影片告诉我们,北京农业大增产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的。影片所概括的,也正是北京郊区农民在这几年中所走过的那条艰难而伟大的路程,大跃进的路程!这就决定了这部影片的重大政治意义。虽然北京只是全国的一个地区,但它是一个有代表性的地区,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影片《北京农业的大跃进》可以把它看成是全国农业大跃进的缩影。
影片用农民最熟悉、最关心的东西,形象地体现了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和许多发展农业的方针政策。而且,人和事选得典型;总路线的精神讲得突出而生动;方针政策介绍得准确、全面,甚至连科学、文化、教育、卫生、商业工作和发展农业的关系都涉及了。虽然总的说起来,新闻纪录电影都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然而,在安排和设计上象这部片子那样精到,却不多见。
当银幕上出现了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同群众一起劳动的场面,给人以更加巨大的鼓舞和力量。“劳动创造世界”的伟大真理和我们亲爱的党、亲爱的领袖的伟大精神,深深地感动了观众。影片象一根纽带,它把党和人民,领袖和群众,真理和生活紧紧地联在一起。
看完这部影片以后,有很多观众以本地区的生产同电影所介绍的先进地区的生产来对比。有人说,看了电影,好比照了镜子,一定要把冬闲变冬忙,修旧渠、挖新渠,梯田也整起来,把满街乱跑的猪也管起来,让它们给咱们积肥。学习学习人家种地的先进经验,多锄草,多上粪,说不定明年就能“过黄河!”
有的说,咱们靠天吃饭,人家靠学习毛泽东思想,大家都学好了主席著作,就会超过南韩继!
有的说,只要政治思想工作跟得上,拿出咱当年打日本和国民党的精神种田,落后帽子一定摘得掉,能“过黄河”,也能“过长江”。一年不行二年,二年不行五年……。
从观众的反应中可以看出,影片所渗透着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比、学、赶、帮、超的思想,的确具有伟大的威力。它不但以这种思想教育和启发了观众,同时,又以它自己的内容构成了观众进行比、学、赶、帮、超的对象。
《北京农业的大跃进》是一部成功的影片。从思想内容上讲,最可取的一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红旗、总路线的红旗举得高。从表现上讲,这种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结构方式、逻辑的力量和精炼的程度,也都是很出色的。不过,对纪录片已有的一套手法的突破好象还不够。为了让今天的农民看懂纪录片,还应该在手法上作更大胆的突破。根据观众的反应来看,在表现手法上还可以更朴素、更自然一些。有的地方镜头太短、太快,这一组材料和另一组材料的分隔还不太清楚。克服困难的过程表现得还不够。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联想到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主席指示我们,把实际生活中的日常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造成文艺作品,其目的就是为了把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物质变精神,精神又变为物质的过程;也是从群众中来,又回到群众中去的过程。虽然新闻纪录电影有它自己特殊的拍摄原则和方法,但是除开特殊部分,其它道理和别的文艺则是一样的。从它的摄制到放映,同样体现为这样两个过程。从新闻纪录电影的特点出发,以毛主席所说的去“惊醒”、“感奋”和“推动”群众进行三大革命运动的斗争为目的,正确解决选择典型、反映典型和如何集中等问题,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就可以找到我们自己的道路。要做到这一点,当然离不开毛泽东思想,也离不开今天的工农兵群众,特别是数量最大的农民群众。要想让农民看起我们的影片来不头晕、不眼花,不太快,全能懂,就要批判对待从外国传入的、和我们已经相当熟悉了的各种表现手法和框框,寻求新的、真正适应我国今天的工农兵群众的艺术形式。这样,我们的影片才可能充分起到精神变物质的作用,同时走出一条我们自己的新闻纪录电影的道路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