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略论人民公社的积累和消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1-25
第5版()
专栏:

略论人民公社的积累和消费
承里
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集体经济,可分配收益是由社员群众所创造,并归社员群众所有,在积累和消费的问题上,不存在根本性的利害冲突。只要处理得当,就可以使两者互相促进,推动集体生产迅速发展。
但是,积累和消费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用途,在可分配的农业总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积累部分多了,影响消费;消费部分多了,影响积累。这就是矛盾,它反映着社员群众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在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的情况下,积累和消费的矛盾显得更突出一些。
积累和消费之间,除了互相制约的一面,还有互相促进的一面。因为,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它代表着社员群众的长远利益和集体利益,扩大积累,发展生产,可以为进一步提高消费水平创造物质前提。消费是社员群众生活之必需,它代表着社员群众的当前利益和个人利益,增加消费,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可以为进一步发展生产,为积累提供更大的可能。因此,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要用全面的辩证观点看问题,绝不能用形而上学的片面观点看问题,把两者对立起来,强调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应当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既保证积累的稳步增长,又保证社员消费水平的适当提高,把社员群众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广大社员的积极性和扩大公共积累,不断地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加速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
在分配中,应当解决的几个关系问题
毛泽东同志说过:“在分配问题上,我们必须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对于国家的税收、合作社的积累、农民的个人收入这三方面的关系,必须处理适当,经常注意调节其中的矛盾。国家要积累,合作社也要积累,但是都不能过多。我们要尽可能使农民能够在正常年景下,从增加生产中逐年增加个人收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按照这个指示办事,才能正确解决人民公社的积累和消费的矛盾,合理安排两者的比例。
正确安排积累和消费的比例,首先要确定一个消费界限。这个界限的依据应当是:在一般生产队,在生产和收入增长的情况下,当年按人口平均计算的消费水平,不低于上个年度,或略高于上个年度,使绝大多数社员的收入比上年有所增加,其余社员的收入也不致减少,尽可能使社员群众从增加生产中增加个人收入。
但是,在具体分配的过程中,消费部分的增长应当有个限度。这个限度应当是:在生产和收入增长的情况下,消费部分的增长既要不低于或略高于上个年度的水平,又要低于当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水平;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都应当有所增长,但积累的增长速度应当快于消费的增长速度。
由于客观情况的千差万别,在不同的社队、不同的年度、不同的地区,情况都不一样。因此,确定积累和消费的比例,还需要在实际分配工作中,解决若干具体的关系问题。例如:
需要和可能的关系。目前,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还不够高,广大社员既迫切要求增加积累,发展生产,又迫切要求增加消费,改善生活。但是,每年创造的可分配价值还不多,不可能充分满足积累和消费的需要。因此,要正确认识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合理确定积累和消费的比例。需要是处理积累和消费问题的出发点,可能是处理积累和消费问题的依据。如果只考虑需要,不考虑可能,需要失去客观依据,就会落空。相反,只考虑可能,片面照顾一方面的需要,忽视另一方面的需要,也是错误的。
增产速度快和慢的关系。由于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同,农林牧副渔业的构成不同,生产增长速度和收入水平也不同。在确定积累和消费比例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社队的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在农业生产水平较高、总收入增长较快的情况下,如果其它条件不变,可以把农业内部增加的总收入较多地用于积累,较少地用于消费。相反,在农业生产水平较低、总收入增长较慢的情况下,可以把农业内部增加的总收入较多地用于消费,较少地用于积累。
劳动强度大和小的关系。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目前主要依靠手工操作,因而在一般情况下,农业的增产,常常与加大劳动强度分不开。因此,在确定积累和消费比例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增产因素。如果农业生产的增长在较大程度上来自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它条件不变,可以把农业内部增加的总收入较多地用于积累,较少地用于消费。相反,如果农业生产的增长在较大程度上来自增加活劳动的消耗,应当把农业内部增加的总收入较多地用于消费,较少地用于积累。
原消费水平高和低的关系。由于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同,不同社队的群众消费水平也不同。如果原来群众的消费水平较高,其它条件不变,可以把农业内部增加的总收入较多地用于积累,较少地用于消费。相反,如果原来的消费水平较低,可以把农业内部增加的总收入较多地用于消费,较少地用于积累,逐步改善群众生活。
丰年和歉年的关系。由于目前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在同一地区同一社队,在不同的年度内,农业生产收入的差别也很大。因此,确定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应当根据不同的年度,分别对待。歉收的年份,应当尽可能保证社员的最低生活需要,适当减少积累,或暂时不积累。相反,丰收的年份,应当尽可能多增加一些积累。但是,丰收年份增加积累,也不是无限度增加,而是应当在不影响社员消费水平合理提高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积累,应当保证增产增收。
过去、现在、未来的关系。在一个生产队,一年收成的好坏,对于其后若干年份,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丰收的年份,为下一年或下几年提供了有利条件;歉收的年份,也会为下年留下不利条件。因此,安排积累和消费的比例,既要看当年的经济条件,也要看过去的经济条件。如果过去几年连续增产,社员的消费水平已有相当提高,积累的比重可以大一些,消费的比重可以适当小些。相反,如果过去一年或几年受灾减产,可以适当减少积累的比重,加大消费的比重,尽量满足社员群众消费的需要。
确定积累和消费比例,不仅应当看到过去,还应当看到未来。因为,在一个生产队,生产工具和生产设备的更新,老弱耕畜的调剂,一般不是年年都有,即使年年都有,数量也有多有少。因而需要多的年份,要依靠需要少的年份积累,需要少的年份,要为需要多的年份做准备。同时,有些较大的基本建设项目,常常要靠几年的积累,才能兴办起来。因此,确定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应当站得高,看得远,既要考虑当前的生产需要,又要考虑长远的需要,根据收入情况,在不影响社员消费水平合理提高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增加一些积累,为以后扩大再生产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积累资金。总之,确定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必须瞻前顾后,全面安排,不能割断联系,孤立地看问题,只看当年,不看过去和未来。
影响积累和消费的几个主要因素
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还要在经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处理好影响积累和消费的一些主要因素,才能更好地解决积累和消费之间的矛盾。
首先,农业总收入的增长,是增加积累和消费的源泉。农村人民公社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加速发展农业生产。应当认真贯彻“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扩大收入来源。这是增加积累和消费的根本途径。
其次,精打细算,降低生产费用。在生产队的总扣留中,公积金、公益金、农业税和管理费基本上是比较固定的,而生产费却不够固定。因而生产队总扣留比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生产费用的多少。贯彻勤俭办社的方针,精打细算,合理地节约开支,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杜绝铺张浪费,降低生产费用,就能增加可分配的纯收入,为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创造条件。
再次,合理分配和使用积累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方面,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果。一般地说,目前在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的情况下,提留的积累的数量是不多的。如果使用不当,甚至浪费掉,不仅不能有效地发展农业生产,而且还会影响社员群众提留积累的积极性。
合理地分配与使用积累资金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建设开支。凡是不应当办的坚决不办;可办可不办的一律不办;应当办的也要在非生产性建设服从生产性建设的原则下,精打细算,把费用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内,以便把有限的积累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加速生产发展。
最后,合理安排基本建设投资。为了保证农业增产,有计划地进行农业基本建设,扩大农业再生产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进行农业基本建设,也要根据有多少钱办多大事和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进行,同时要注意不妨碍当年增产和增加社员收入。在进行农业基本建设的时候,要根据需要与可能,分别轻重缓急,分批分期地进行,做到长远建设与当前增产相结合。
政治挂帅,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坚持政治挂帅,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社员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是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可靠保证。
我们知道,在分配问题上,经常存在两条道路的斗争。这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农民,特别是富裕农民,只顾当前不顾长远,只顾个人不顾集体,主张多分配少积累,甚至主张分光吃光。在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时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社员群众认清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一致性,认清分光吃光思想对发展生产,巩固集体经济的严重危害性,从而克服只顾当前利益和个人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与集体利益的错误思想,在不影响社员消费水平合理提高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增加一些积累,以便扩大再生产,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加速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要坚决依靠贫农和下中农。因为贫农和下中农是社会主义道路和集体经济的积极拥护者,只有依靠他们才能正确贯彻党的分配政策,合理解决积累和消费之间的矛盾。生产队在制订分配方案,处理收益分配中的各种问题的时候,都应当经过贫农和下中农充分讨论和酝酿,才能抵制和克服各种错误思想,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做好收益分配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