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精神上要解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1-26
第2版()
专栏:

精神上要解放
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看待历史经验,人的精神往往被束缚得紧紧的,怕这怕那,不敢放手发动群众干;受了社会主义教育,才学会正确使用一分为二的方法,上上下下的革命精神才得到发扬
我们湘潭县在上级党的正确领导下,基本上是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农业生产一年比一年好。但是,同先进地区比较,还是相距很远的。
我县农村有些地方社会主义阵地还不够巩固。资本主义自发势力曾经比较严重地冲击过集体经济,集体经济的家底薄弱。部分手工业生产和副业生产中的两条道路斗争还在继续。农业生产上得不快,一部分贫下中农生活还相当困难。
这些前进中的困难,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是有些问题没有及时解决,确是县委领导的立场、观点和思想作风有问题。我们在总结历史经验时,没有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而是形而上学地看问题,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把支流看成了主流,把现象看成了本质。因而,我们对过去的成绩和积极因素估计不足,没有看到全党全民那种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政治局面,那种决心改变一穷二白面貌的雄心壮志,那种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坚持政治挂帅,把人的因素摆在第一,敢于革新,敢于创造的革命态度,等等。事实上,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由于全党全民的努力,各个战线都做出了很大的成绩,现在许多重要的成就,就是从前几年开始的,或者在那时期就露出了苗头,以后又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反,我们夸大了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是非不明,界限不清,因此就感到理不足,气不壮。在这种精神状态的影响下,总路线的红旗就举得不高,不敢继续大踏步前进。工作上四平八稳,谨小慎微,这也不敢,那也不敢,生怕出问题。这样,不仅束缚了自己的手脚,更严重的是压制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革命积极性。怕字挂帅,“稳”字当先,干劲不足,甘居中游,认为“上游有风险,下游受批评,中游最保险”,什么事情都慢慢来,以不跌交子为原则。比如我们县推广双季稻是个增产的重要门径,一九五八年达到过六十万亩。其中有少数田不宜种植,失败了。可是我们没有全面、正确的总结经验,没有划清积极领导和错误指挥的界限,不敢继续推广,到一九六一年下降到十万亩了。后来虽然逐年有所增长,因为我们以为“稳”一点好,到一九六四年也只种植了二十一万亩。这样,粮食产量的增长也就有限了。
去冬今春,我县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有很大提高。我们狠破了一下怕出问题和单纯求“稳”的思想,精神上有所解放。认真总结了推广种植双季稻的经验。在群众中开展了大讨论,绝大多数的人认为种双季稻是能够增产的。经过充分发动群众,今年种植了双季稻五十万亩,加上增添了一些增产措施,今年获得了大丰收。早、中稻的产量就接近于去年的粮食总产量,加上晚稻,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将比去年增加。
实践证明:狠破怕出问题和单纯求“稳”的思想,是我们县委领导革命化的第一关。什么都怕,怕犯错误,怕负责任,这是与总路线精神没有共同之处的,是干不出什么事来的。我们干的革命事业,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业,那能不犯一点错误呢?
当然,我们要尽量避免犯错误,但也不能怕犯错误而不敢闯。不倒翁是永远不走路,永远不跌交子的,但它却是永远不前进,永远在原地摇摇。我们在工作中,在一些具体事情上出了错误,改正就是嘛!古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圣贤也不是不犯错误的。
相反,如果因为怕犯错误,什么也不敢干,这叫做因噎废食,不敢革命,是更大的错误。怕出问题和单纯求“稳”,表面看去似乎对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好处,其实,是对农民生活最大的不负责任,是个人主义情绪的反映。我们必须坚持继续同这种错误的东西作斗争。
湖南湘潭县委书记 郝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