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是蛇,还是井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1-26
第2版()
专栏:

是蛇,还是井绳?
县级领导干部走出办公室,走上生产第一线,加强领导,这是县委领导革命化的一个良好开端。但是县委领导在工作中真正能实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还应照着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的话那样去做:经常注意总结经验,做了一段工作,就总结这段工作的经验,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前进。
五常县位于黑龙江南部。解放前是“有山无林,有地少收;洼地十年九涝,岗地十年九旱;扣除岗洼没有平川,猛干一年,少吃无穿。”解放以后,县委领导全县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改变穷山恶水的面貌。在水利建设高潮中,完成了近千万立方米土方工程,扩大水稻面积十二万亩。当时,县委出于尽快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但是革命干劲没有和科学态度很好结合起来,在某些事情上超越了客观可能,造成一些损失。因此,县、社领导中的某些同志从消极方面去总结工作,愈总结思想压力愈大,人的精神真象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那种状态。领导干部变得胆小了,慎重有余,积极不足。在一些水土流失、洪涝灾害比较严重的地方,群众迫切要求治理,可是领导不敢下决心,徘徊不定,犹豫不决。由于领导落后于群众,建设速度就缓慢下来。
县委经过学习和讨论,认为首先必须从精神不振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同时组织干部和群众带着问题学习毛主席著作,正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共同认识有这几条:前几年的农田水利建设,真正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巨大智慧和力量调动起来了;大部分工程发挥了效益,对抗洪、治涝、灌溉、控制水土流失起到了很大作用;培训了千万个农民技术骨干;各级干部交了学费,付出了代价,领导积累了宝贵经验。通过总结,基层干部和群众强烈要求县、社党委领导他们大搞农业基本建设。县委领导思想从安于现状的老套套中解放出来,革命精神大振,发动全民讨论和细致的勘察设计,提出了农业基本建设规划。县委领导同志亲临第一线,蹲点调查研究,创办样板田,一个群众性的农业基本建设高潮很快形成了。
事实说明了,客观事物是复杂的,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往往不是一次能完成的,可能失败几次、甚至多次。对县委来说,领导一个县的工作,在某些事情上也不可能没有失利或受到挫折。但是只要按照毛主席的教导,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胜不骄,败不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领导经验就会不断丰富,就会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不断革命,正确领导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黑龙江五常县委 姚德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