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破“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1-26
第2版()
专栏:短评

破“怕”
不少县委同志来信,都谈到思想中有个“怕”字,认为不解决这个问题,就谈不到革命化。
这种思想自何而来?郝诚同志和姚德山同志提出,一个重要因素是不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认识不清,界限不明,就会背上包袱,迈不开脚步。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句老话,对那些不能正确对待经验教训的人,是一个形象的描绘。蛇咬,固然可怕,被咬之后应该积极寻找防治之法;如果不加分辨地对类似蛇形的东西也怕起来,那就寸步难行了。干革命,是改造旧世界、创立新世界的伟大事业,只要你是真正去干,就难免不产生缺点和错误。怎么对待?这是革命化过程中必须澄清的问题。
毛泽东同志经常教导我们,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胜利不骄傲自满,失败也无所畏惧。要善于在斗争中学习,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他说,“吃一堑长一智”,“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我们有些同志为什么遇到一点挫折就止步不前?这不仅是个会不会总结经验的问题,更根本的是个有没有革命世界观的问题。有了革命的观点,就能百折不回,引导事物向积极的方面转化,不断地把革命事业向前推进。没有这个观点,或是有而不坚强,一折就想止步。
怎样才能正确看待工作中的成绩、缺点?毛泽东同志说:要“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所谓“放下包袱”,就是要求我们变消极被动的精神状态为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不管在顺利或困难的条件下,都敢于不断破旧,不断创新。所谓“开动机器”,就是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善于“一分为二”。泼洗澡水连婴儿也一齐泼掉,就不是个辩证唯物主义者。
唯物主义者应该是无所畏惧的。怕这怕那,犹豫不前,除下认识上和思想方法上的问题以外,内心里是不是还有些保卫个人的什么?有了对人民、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就无所畏惧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