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谈分析形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1-26
第3版()
专栏:

谈分析形势
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 王一伦
分析形势很重要。马克思主义者搞革命、做工作,总是要从形势出发的。形势决定任务,并由此产生方针、政策和方法。只有认清形势,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方法,才能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向前发展,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斗争中取得卓越的成效。如果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和方法,就会在工作中发生错误,使革命和建设事业遭受损失。正如毛主席所教导的:“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所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按照客观形势决定工作方针和政策,这是我们共产党人、革命干部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原则。毛主席和党中央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一向重视分析国际国内的形势,提出每个时期的任务、方针政策和斗争策略。例如,在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先后写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等文章。我们应该认真地学习毛主席著作,经常注意分析形势,辨别方向,明确任务,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
形势就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它是客观存在的。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方法不同,对形势的看法也就不同。所以,怎样看形势,实质上是个认识论、方法论的问题,是个世界观的问题。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形势。
观察形势必须既看现状,又看它的发展趋势,分清表面和实质、主流和支流的关系。看形势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分析形势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要透过现象去观察本质,要善于抓住形势的主流。形势是复杂的,形势在发展过程中有主流、有非主流,有时可能出现逆流。对于非主流和一时出现的逆流,要认真对待,以促使形势更好地向前发展;但是,不要为它所迷惑,以致看不清本质和主流。如果只强调那些非本质的、非主流的方面,观其表面,不看实质,抓住一点,不及其余,那就会对形势作出错误的估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困难的时期既要正视困难,又要看到有利因素,要在不利中看到有利,这样,才能防止产生信心不足甚至悲观失望的情绪,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化不利为有利,推动形势向好的方面发展;在大好形势中,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也要看到不利因素,在有利中看到不利,这样才能防止骄傲自满,故步自封,保持清醒的头脑,戒骄戒躁,谦虚谨慎,使大好形势得到巩固和发展。所以,观察形势,必须既看现状,又看发展趋势,既看到有利因素,又看到不利因素,弄清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关系,抓住形势的本质和主流,才不至于被那些表面现象所蒙蔽,才能对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
分析形势要弄清前进和曲折的关系。形势的发展不是直线的,而是螺旋式的上升,波浪式的前进。在前进过程中不会没有曲折,也可能出现回头路,这要经过斗争和努力才能够克服。如果认为没有一点曲折才是好的形势,那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为什么会有曲折?因为客观事物的方面和本质的显露需要一个过程,而人们正确的认识客观事物也要有一个过程。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经过实践、认识的多次反复,人们才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所以,在一个正确认识没有完成的时候,发生一些曲折是不可避免的,这恰好表明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法,表明了形势发展的辩证法。当然,在这里我们必须区别两种不同性质的曲折,一种是客观发展过程本身所必然具有的那种曲折性,这在人们的实践中是不可避免的,形势正是在这种曲折中不断发展,不断前进;另一种是因为主观违背了客观规律,结果在实践中遭到挫折和失败,这是主观上犯了错误。因此,在分析形势的时候,必须弄清前进和曲折的关系,并且要善于区别两种不同性质的曲折,这样才能对形势作出正确的估计。
观察形势,要有全局观点,要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全线和一线的关系。全国是一个全局,一个省、一个县或者一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全局。小全局对大全局来说,它又是一个局部。每一个全局都是由它的一切局部构成的。从战线来说,宣传文教战线是全线的一线,也是全局中的一个局部。以宣传文教战线做为一个全局,教育、卫生、文艺等各方面又是它的局部。单以文艺战线来说,它又包括文学、戏剧、曲艺、舞蹈、音乐、美术、电影等。全局决定局部,局部隶属于全局,局部总是受全局的制约;反过来,局部对于全局又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看形势必须立足于全局,立足于全线,只有看清全局的、全线的形势,在分析局部的、一线的形势时才不至于犯错误。一般说来,全局的形势好,局部的形势也会是好的。如一九五八年政治经济形势大好,文教工作也随着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在政治经济大好形势的基础上,必定促进思想文化革命的深入发展,思想文化革命的深入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当然,全局的形势好,全线的形势好,并不等于局部的、一线的形势就一定好,如果局部的、一线的工作犯了严重错误,这个局部的、一线的形势也会是不好的。一般地说,某一个局部的、一线的形势对全局的、全线的形势有一定影响,但它对全局、全线来说不是决定的因素。因此不能因为某一局部的工作犯了错误或一时形势不好,就否定全局的、全线的形势大好。当然,一个局部、一条战线或某一个方面出了毛病,如果不加注意,任其发展下去,也会影响全局、全线形势的发展。特别是组成全局的多数局部,或者有决定意义的某一两个局部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就会引起全局形势的变化。所以,我们看形势,要看到全局和局部、全线和一线的联系和区别,首先立足于全局,同时又要注意局部,否则就会发生错误。
观察分析形势,要有历史观点,要看到形势发展的阶段性。因为决定形势发展的诸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有些是激化了,有些是暂时地或局部地解决了,或者缓和了,又有些是发生了,因此,形势的发展就显现出阶段性来。我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不断革命论者,我们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发展的阶段论者。在观察形势的时候,不能割断历史的发展,也不能把今天的形势和历史上某一个阶段的形势作机械的对比。今天的形势是大好的,如果用今天的发展变化了的新水平,去衡量过去的形势,就会认为那时形势不好,假如这样比较,回过头来看历史上每个阶段的形势,都会看成是不好的,过几年之后,回过头来看今天,又会怀疑今天的形势是否大好,这显然是不妥当的。形势的发展,总是由一个阶段推移到另一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的形势都有它的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形势,不能脱离开当时的历史条件。同时还要看到,随着形势的发展,革命的深入,认识的提高,对客观存在的问题,有所发现,有所解决,这是合乎规律的。比如把历史上某一个阶段的某一个或某些问题,揭露出来,加以解决,这就使工作有所前进,使坏事变成了好事。如果现在把问题揭露出来,就认为过去形势不好了,这不是历史的、全面的观点。当然,这些问题在没有揭露出来以前,它对当时形势的发展是不利的。但是,不能因此一点,就否定对当时整个形势的估计。我们分析形势,不要脱离形势发展的阶段性,要用历史的观点,对当时的环境作具体的、全面的分析。
观察分析形势最重要的是要用阶级观点,着眼于阶级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在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取得的,大好形势和阶级斗争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阶级斗争贯串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形势之中,没有阶级观点,不看阶级斗争,就抓不住形势的本质和主流,就不能看清形势。阶级斗争是低一阵高一阵,时起时伏的,这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阶级斗争处于高一阵的时候,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发动了猖狂的进攻,形势是不是就不好了呢?应该了解,阶级斗争的尖锐和激烈程度,并不能说明或不能完全说明形势的好坏。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我们能否掌握阶级斗争的主动权,因势利导,夺取胜利。如果我们站在阶级斗争的主导方面,用正确的战略战术进行斗争,不断取得胜利,形势就会越来越好。否则,我们的头脑不清醒,被一时的现象所蒙蔽,把一片乌云看成满天漆黑,那就会对形势作出错误的判断。应该认识,在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里,有敌对的阶级、敌对的势力、敌对的思想,这是客观存在,它向我们的进攻也是必然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揭露出来并向它进行斗争,这样做就会促进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假如我们失去警惕,不去揭露它们,不同它们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就会对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起着不利的影响。
总之,看形势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要有阶级观点,发展观点,历史观点,要全面地从本质上看问题,不要绝对地、片面地、静止地、孤立地看问题。形势是复杂的,是由各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看形势要从各个方面去看,不能只从单方面看,要抓住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既要看到正面,也要看到反面,不要抓住一点就不及其余。观察形势不要笼而统之,对具体情况要作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这样,我们才能认清形势,明确任务,高瞻远瞩,不断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