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铜墙铁壁的战斗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1-26
第4版()
专栏:越南南方通讯

铜墙铁壁的战斗村
在越南南方解放区,每家每户都是一个战斗单位。屋里挖有防炮洞,野外挖有防空洞,粮洞,藏牛洞……。每村每乡都是一个战斗堡垒,村有民兵,乡有游击队。大部分村乡,尤其是那些靠近敌占区的边缘地带,都建立了布防森严的战斗村和战斗乡。
战斗村都设有层层防御工事,有的战斗村内交通壕、地道四通八达,大路口,小路边,草坪里,布设了各种各样的陷阱。这些陷阱布置得如此严实、巧妙,使外来人根本无法发觉。在那树丛里,杂草中,锋利的竹尖遍地皆是,而且难于识别。树上挂的是布满竹尖的吊桩,土里埋的是地雷,门里插的是暗箭。敌人闯进战斗村寸步难行,死伤累累。战斗村组织严密,村民们各人有各自的战斗岗位。游击队和民兵站岗放哨,日夜巡逻,一有情况,立刻投入战斗。老年人组织了支援组,为游击队做饭烧水,帮游击队员家里插秧收割,看管孩子。妇女们又是政治斗争的主力,又是生产支前大军。儿童们是削竹尖、布防的能手。
解放区的农村,真是村村是堡垒,人人是战士,组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我们参观过好几个战斗村,有平原的,有山区的,也有水网地带的。还是先说说那些平原地区的战斗村吧。
我们越过一号公路,搭乘小划子,来到升平县的B乡。到达时,敌人刚刚“扫荡”过这个地区。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美伪军对这几个乡已经“扫荡”了十一次,最多的一次兵力达两个营,还有大批飞机配合作战。结果除了抛下一堆伪军尸体之外,他们一无所获,这里仍旧是战鼓隆隆,斗志昂扬的战斗乡。在这里,我们走访过许多男女老幼,不论从他们质朴而光润的脸上,或者从他们生动而谦逊的言谈里,处处都显出既沉着谨慎,又有随时战斗的准备和必胜的信念。
参观时,我们向村干部问起敌人最近一次“扫荡”的情形。一个村干部告诉我们说:“三月五日敌人又来‘扫荡’,我们的游击队转到村外,转入地道,揍他们。群众也都躲进地道、暗洞。敌人着急了,为了找寻地道,他们先用装甲车在村里乱闯乱辗,不得要领。他们遍地浇汽油放火烧,汽油烧光了,什么也没发现,最后,他们用炸弹炸,除了炸倒一些树木,炸了一个四十米的坑之外,一无所获。美国鬼子气得脚直跳。”
战斗村并不仅仅是防御性的。游击队利用敌人弱点,利用有利地形,打伏击,歼灭敌人。他们两三人一组,神出鬼没地从村外打到村内,从村头打到屋内,有时是东西伏击,有时是南北夹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攻无目标,战无对阵,一个个被打倒了,却不知道弹出何处。敌人只能胡乱放枪壮胆。在人民的枪口、地雷、陷阱重重包围之中,敌人只得夹着尾巴逃跑。
B乡,村干部领我们看战斗村的布防工事。我们在临近海边的沙滩见到,上万根粗圆的木柱,根根牢插在白茫茫的沙滩上,简直是象一片森林。这道圆粗木工事构成了防止海面和空降来敌的防线,尖桩里边还有纵横的交通壕和掩体工事。战斗村的外围防御工事就有好几道。别的不说,仅堑壕一道工事就有十多万米长。这些堑壕都又深又宽,壕底埋有尖尖的竹签。我们没有全部看地道工事,因为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时那能走完!这些地道挖得很深,曲曲弯弯,出口岔口很多,进去了,好象进了迷宫似的。那些暗洞更妙了,只能用一句话作评语:设计巧,看不出,找不到。战斗村的人民用自己的创造性的智慧,使人民战争更为丰富多采。人民布下了这个天罗地网,从空中、从地面、从地下,从水里打击来犯敌人,使敌人来得去不得。
南方平原地区,人口稠密,村与村之间相距很近。这里的战斗村配合得很紧密,敌人进攻一村,各村支援。游击队善于打小仗,打巧仗,打夜战,大摆地雷阵,以少胜多,稳稳歼敌。经过长期的战斗锻炼,游击队成长壮大了。他们不仅能反“扫荡”,而且能主动把伏击、围歼、攻点等作战方法结合起来,痛歼美伪军;或者配合地方武装和解放军主动出击歼敌。现在,一些地方的游击队把暗碉工事修到了敌人据点的脚下,监视敌人,打活靶子。当敌人一出动,游击队又成了没有电线的电话,把情报传回去,村村乡乡,作好战斗准备。那些山区的战斗乡布防更严密,山区游击队善于利用有利地形,布设歼敌工事。我们参观过嘉莱省的T乡,在这密密的山村里,几乎走几米就布设有飞箭、竹签和陷阱。几年来敌人几度企图闯进T乡“扫荡”,可是从来也没有一次能够越过外围防线工事,都是进来后,死的死,伤的伤,慌忙撤走的。
南越人民建立了无数战斗村,扩大和巩固了解放区,使美伪军陷入天罗地网,只有死路一条。本报记者 戴枫
(附图片)
嘉莱省巴那族游击队员用步枪击落的美国飞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