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高山大洋隔不断阶级情——读《锤与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1-26
第6版()
专栏:

高山大洋隔不断阶级情
——读《锤与狮》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 尹仁发 王文松 于时仲
短篇小说《锤与狮》,叙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深情激越地唱出了一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颂歌,一支中国工人阶级和非洲革命兄弟深厚情谊的颂歌。
小说的主人公李宝奎师傅,是一家金银首饰厂的老工人。为了给我国访问非洲的代表团制造一件礼品——一头银狮,在那深秋的黎明,这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用他使惯小锤的手,风声呼呼地抡起了大锤;又用握惯了锤柄的手,颤抖着拈起了绣花针,“一针一线地绣起花来”,苦练硬功夫。这个有几十年工龄的老人,一生不知做过多少狮子,但从来没有感到象今天这样责任重大呀!今天,是革命的时代,战斗的时代,亚非拉美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工人阶级深深懂得自己肩负的世界革命的伟大使命。为了给战斗的非洲兄弟尽一点心意,他们的心,怎能不激动?他们的热血,怎能不沸腾?在宝奎师傅还没有接到制作银狮的任务之前,刘厂长陪他看了电影《黑非洲在怒吼》。看后,他是那样热烈而又迫不及待地说:“老刘,你说吧,我能为黑人兄弟,为他们的革命,干点什么呢?”支援非洲兄弟的强烈愿望,已在他的心里自觉地产生了。现在,光荣的任务交给他了,他怎能不感到责任的重大呢:“这一次我拿出什么样的狮子来,才配得上非洲黑人兄弟革命斗争的气势呢?”短短几句话语,一个富有强烈革命责任感的中国老工人形象,鲜明地站立在我们面前了。
作品的这些描写,生动地写出了中国工人阶级献身世界革命的伟大情怀,写出了他们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但是,作品的人物刻划并没有停留在这一点上,随着情节的发展,它又对人物的精神面貌作了更深的开掘,把人物的思想境界又提高了一步。它告诉我们:中国工人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是一把什么样的“心灵的钥匙”,使宝奎师傅辛勤的劳作,化为战斗的艺术品,从而沟通了非洲兄弟的心的。
刘厂长在厂史陈列室发现的一把小钢锤,成了打开宝奎师傅心灵的钥匙。这把小钢锤,是宝奎师傅苦难的昨天的活见证!正是用这把锤,十一岁他就开始了牛马般的劳动,承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心灵的摧残;正是用这把锤,他向蛮横的美国流氓和无耻的资本家表示了强烈的反抗;也正是用这把锤,资本家把他打昏在地。从此,这个身怀绝技的“江南李活狮”,流落街头。锤,浸透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血和泪;锤,凝聚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仇和恨!今天,非洲兄弟还处在新老殖民主义者的蹂躏之中,还处在美帝国主义的血腥虐杀之中。我们的昨天,正是黑人兄弟的今天;而我们的今天,也正是非洲兄弟的明天。共同的敌人、共同的斗争、共同的前途,使宝奎师傅豁然开朗:世界上一切压迫者、剥削者,都是“坏良心”,而“所有受压迫、受剥削的弟兄,也是一个命运,一个心眼,一个奔头”;共同的命运、共同的要求、共同的理想,使宝奎师傅懂得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深刻的含意,感觉到了气势磅礴、锐不可当的世界革命力量!
就这样,宝奎师傅那蕴藏着无穷智慧和创造力的闸门被打开了。对美帝国主义的旧仇新恨,对非洲兄弟革命要求的透彻了解,对非洲人民和世界人民革命力量的坚定的信念,对世界人民革命必胜的光明的瞻望,都汇合到了那把小钢锤上。宝奎师傅就是用这把锤,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非洲兄弟的深情厚意,表达了中国人民高瞻远瞩的革命理想;就是用这把锤,表达了非洲兄弟觉醒的力量和战斗的呼声,表达了非洲兄弟勇往直前的英勇气概和百折不挠的战斗意志。看看那件辉煌的艺术品吧!你看:“在金色雄伟的山岗上,觉醒了的银狮正在准备攻势。它两眼看得深远,高瞻远瞩;它一身是勇与力,锐不可当”,这不是懂得为真理而战、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正在展开顽强斗争的非洲人民战斗的写照吗?你看:“它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象征着它有坚实的基础;它雄踞在高山之巅,居高临下,山下是一片鲜红的丝绸,似红旗的海,又似不灭的火炬”,这不是象征着非洲人民的团结奋斗、也象征着全世界无产者、被压迫民族的团结和奋斗吗?今天,革命的星火,已成燎原之势。全非洲、全世界的阶级兄弟,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坚持奋斗,汇成了一股无坚不摧的革命洪流,以雷霆万钧的革命气势,向着一切腐朽的反动势力展开了摧枯拉朽的斗争,“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而一轮红日,终将喷薄而出,照遍全非洲,照遍全世界。当我们看到作品中这种革命理想主义的壮丽图景的时候,怎能不欢欣鼓舞、倍感振奋呢?
这篇小说比较成功地运用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因而加强了作品雄浑豪迈的基调。当我们看到那雄踞高山之巅、高瞻远瞩的“非洲雄狮”,那“红旗的海”,那“不灭的火炬”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宝奎师傅想象中的人民大会堂,那“金烁烁,银闪闪,豪光万道”的三十二朵葵花灯下,六大洲阶级兄弟携手喊着革命口号——“团结,革命”的时候,……一股激情的巨流冲击着我们。这时读者、作者、作品中的人物,完全融成了一片。那强烈的爱憎,磅礴的气势,光辉的理想,深深鼓舞着我们,教育着我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