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革命第一 人民第一——小说《夜宿落凤寨》读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1-26
第6版()
专栏:

革命第一 人民第一
——小说《夜宿落凤寨》读后
杨锡根 姚栋新 黄庭槐 王丕莱
在我们英雄的时代里,涌现了许多李双双式的先进妇女。小说《夜宿落凤寨》中的农村女支部书记,要了三辈子的饭,入党前连名字都没有。可是,由于党的教育和培养,她“象被尘土覆盖的明珠,受了暴风雨的冲涤,顿时发出了奇异的光彩。”读了这篇小说,深被这个先进农村妇女形象所感动。
作品通过“我”——一个即将下乡参加农业生产的知识青年夜宿落凤寨的所见所闻,生动地表现了女主人处处从革命利益出发的崇高品质。
小说一开始,通过女支部书记夫妇一场生动的对话,叙述了女支部书记为保护队里鸡群追赶臊狐子而负伤的故事,抓住并展现了女主人行动后面所包含的闪光的思想感情。通过她的行动,批判了那种
“看见油瓶子倒了也不扶的败家子思想”,突出地表现了她的强烈的革命责任感。
作者接着描写了贫农寿长爷对她的一场误会:在讨论解决集体肥料的会上,只有贫农寿长爷和富农宗老富答了话,表示有办法。会后,女支书从斗争需要出发,先找了富农,揭了他乘机捣鬼的坏主意,齐尾巴根儿给了它一刀。但寿长爷却误解她走了富农路线,骂她,不许她进门。女支书从革命利益出发,毫无怨恨,一连三次向寿长爷进行心平气和的解释,终于消除了误会。对一个性格泼辣直爽的人来说,没有革命者的博大胸怀,没有全心全意为革命的赤胆忠心,要做到这样是不容易的。
女支书听了寿长爷献的增产主意以后,在“村里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正沉浸在幸福的梦境里”的时候,她却不管天黑下雨、山路崎岖,也不顾脚伤的疼痛,毅然决然寻找肥源去了。这样的共产党员,为了革命事业,真是忘掉了个人的一切,只知道为革命工作,替千百万人民当“长工”。读到这里,我们和小说中即将奔赴农业战线的“我”一样,“心里也不知不觉产生了一种冲击的渴望和力量”,恨不得立刻跟着她的脚步走,也“象她那样,去为人民干一番事业”。特别使我们感动的是,她从山里回来以后,浑身湿透,满腿糊满了泥巴。小说通过“我”表示了对女主人的敬意,她却说:“嗐,惯了!”脚被钉耙刺得直流血,她也只是淡淡地说:“成天在庄稼地里滚,还短得了搓破皮出点血?”把为集体操劳当作一种习惯,把为革命而忘我地工作当作一种习惯,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当作一种习惯,这是多么高尚的精神境界呵!
女支书跟她丈夫在肥料问题上的冲突,进一步显示了她的共产主义风格。她丈夫是队长,思想上不仅有家大业大,不把几只鸡放在心上的“败家子”思想,而且有一种只想把自己队生产搞好的本位主义思想。对此,女支书不徇私情,严肃批评了她丈夫:“你是领着社员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生产队长,不是几十户人家谋财夺利的带头人!”找到草肥后,她丈夫想的是这下子“够咱驮个把月了”,至于其它队,“咱们给他们提个醒儿,出个道儿,也就够了”。女支书却不仅把贷款化肥让给了缺肥的王二庄、王三庄,而且把辛辛苦苦找到的草肥也让给这两个离山远的队。两种不同思想、不同风格的鲜明对照,突出了女支书处处从社会主义建设整体利益出发的广阔胸襟。
作者在表现女主人公这种新思想、新风尚时,是通过家庭关系来表现的。这种写法,不仅写出了女支书的崇高思想品质,也写出了新型的家庭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建立在脉脉温情上,而是建立在革命的原则上。女主人公正因为爱丈夫,因此对丈夫的非社会主义思想毫不容情;而夫妻间的矛盾冲突,非但没有损伤他们的关系,相反地,使他们的感情更深厚了一步,提高到新的思想水平上。
小说中女主人公的行为,是“我”一夜间在偶然的机会里听到的。尽管作品中连女支书的姓名都没提,但作者通过这一夜却反映了女支书战斗的日日夜夜,通过一个无名女支书的革命行动,表现了成千上万解放了的农村妇女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巨大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