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阅读
  • 0回复

腊斯克的“三秒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1-27
第3版()
专栏:

腊斯克的“三秒钟”
鲁剑
乌拉圭爱国青年赫苏斯·罗哈斯,在蒙得维的亚民族英雄纪念碑前当众啐了腊斯克一口唾沫的事件,给这位美国国务卿出了一个难题。这就是,怎样向全世界作解释?
美国政府的头面人物出访拉丁美洲,挨臭鸡蛋、西红柿、墨水瓶,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脸上挨唾沫,却是破题儿第一遭。
腊斯克的烦恼在于:他无论如何不能把这说成是人民的欢迎,但如果承认这是人民的抗议,这就不仅把自己置于最羞辱、最狼狈的地位,而且等于招认了拉丁美洲人民对美帝国主义怀有刻骨的仇恨。
经过一周多的苦思,腊斯克在回到华盛顿之后,终于提出了两点独到的解释。
他说,第一,这是一件“只有三秒钟的事”;第二,这是一件“一千五百对一的事”。
妙哉,腊斯克之言!
美国国务卿的意思是说,“只有三秒钟”,时间不算太长,数量不算太多,羞辱不算太大,何必大惊小怪。中国古代有所谓“唾面自干”的办法,那是一种封建王朝宣扬的奴隶哲学。而腊斯克装出一副“唾面自若”的姿态,则是为了自我解嘲。其结果反而贻笑天下。须知道,那“三秒钟”,是在军警林立、戒备森严的隆重的外交场合下发生的。这“三秒钟”,集中表达了乌拉圭人民和拉美人民憎恨和鄙视美帝国主义的民族感情。如果让乌拉圭人民自由接待腊斯克“三秒钟”的话,那么,美国国务卿受到的款待,何止是一口唾沫而已!
腊斯克抬出比例数字来辩解,是想说:那不过是一千五百人中的一个,还不到千分之一,何足道哉!不错,向他脸上吐唾沫的,的确只有一个人。但是,难道腊斯克没有听见,那位爱国青年高呼“我代表我国人民”的那句话?难道腊斯克不知道,当时还有成群的青年举行示威,散发传单,要求“把越南和多米尼加的刽子手腊斯克从乌拉圭赶出去”?须知道,吐唾沫只是人们表示抗议的一种形式。腊斯克此次拉丁美洲之行,还遭到了其他种种形式的抗议和反对。与腊斯克同时出访拉丁美洲的美国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所到之处,人民也群起而攻之。这一切,都表明了两亿拉丁美洲人民和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尖锐对立。这是腊斯克用数字游戏所掩盖不了的。
显然,腊斯克所最害怕的,正是拉丁美洲人民反美爱国斗争的蓬勃高涨。腊斯克这次所以要到里约热内卢去策划建立一支镇压拉丁美洲人民的“泛美和平部队”,原因就在这里。但是,腊斯克之流的可悲之处恰恰在于,越是加强镇压机器,就越要激起人民更强烈的斗争。拉丁美洲人民,不仅用唾沫,而且用枪杆子来表达愤怒,来埋葬美帝国主义的时代已经来临了。
(附图片)
方成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