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立志当一代新型的农民——裴家屯集体插队知识青年落户三年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2-09
第5版()
专栏:

立志当一代新型的农民
——裴家屯集体插队知识青年落户三年记
毛主席说:“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
裴家屯集体插队的十名城市知识青年,三年多来在斗争中,坚持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坚持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对促进农业生产,改变落后面貌作出很大贡献。
第一批进入“洼中高”草原的闯将——吉林农安县黄金公社裴家屯集体插队的十名城市知识青年,落户三年多来,坚持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严格要求改造自己,坚持走同农民相结合的道路,苦练劳动本领,大搞科学实验,对促进农业生产,改变落后面貌作出了很大贡献,被评为吉林省青年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标兵。
要革命就不怕困难
这十名下乡集体插队的青年都是长春市第二中学的毕业生。一九六二、一九六三年当他们即将毕业的时候,面临着两种抉择,是升学还是就业?他们一直在思考着:祖国需要工程师、医生、科学家,但也需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农村去,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去!这是毛主席指给广大知识青年的一条革命大道。他们听毛主席的话,决心用革命行动打破各种陈腐观念,说服家庭的阻拦,积极地响应党的号召,立志当一代新型的农民!
这些青年用不能落后、坚持就是胜利的顽强斗志,克服了新参加农业劳动的一些不相适应的困难,胜利地度过劳动和生活的“关”。他们在和农民共同劳动和受到生活照顾中,更懂得珍惜劳动果实和热爱人民。老贫农的痛述家史,使他们受到了阶级教育,更深刻地体会到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伟大意义,决心用更高的标准严格地要求自己。
一九六三年七月,一场涝灾使整个“洼中高”变成一片汪洋。眼看着经过抗旱抢种、辛勤劳动的果实就要被水夺去,他们却没有气馁,而是和社员们一起去战胜困难。他们走在抗灾队伍的前面,涉过深水背回一捆捆的麦子,扶起一棵棵倒伏的庄稼,从泥里水里夺回了四万多斤粮食,他们经受了考验。在共同的战斗中,思想感情和贫下中农靠得更紧了。
改天换地 征服自然
裴家屯是个有名的涝洼地,土质碱性大,“旱了刀枪不入,涝了滴水不漏”,过去连种树都很难成活。三年前,全屯只有一棵榆树。有人开玩笑说:“这屯使根烧火棍都得靠‘进口’。”去年春天,下乡知识青年们响应党的大搞科学实验的号召,同干部、老农相结合,组成了水稻、混种、马铃薯、种子田、园林五个科学实验小组,在十二垧土地上进行了八项科学实验,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过去日本鬼子要在这里种水稻,抓来成万“劳工”,修了那么多的河、沟、水稻池子,也没长出水稻来。水稻小组克服重重困难,就在这“亘古以来不长水稻,碱疤地咬苗,神仙也没招儿”的碱性很大的涝洼地里试种成功水稻,获得了试验田亩产四百八十三斤的成绩,使裴家屯人第一次吃上了自己田里长出来的稻米。这个几乎年年要国家供应口粮的生产队,破天荒地向国家交售了上等水稻。混种小组试验玉米和大豆混种,秋后比一般大田每亩增产一百三十多斤。过去这里因土质发粘,种马铃薯不爱结。马铃薯小组从改良土壤入手,试用草木灰、鸡粪等作底肥,取得了亩产一千六百斤的高产成绩。种子田小组成功地引进了玉米、大豆等的优良品种。园林小组试办实验果园,栽苹果、梨、杏、海棠、樱桃等果树一百八十多棵。青年们种植青松、杨、柳树四万多棵,大部已经成活。
事事听毛主席的话
这些青年所以能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就是由于他们在斗争中坚持读毛主席的书,一手拿着毛主席著作,一手握着犁耙,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前进。
开始提出搞科学实验时,有人想搞水稻杂交出出名,有人贪多求全,好高鹜远。针对这些问题,他们反复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明确认识到:科学实验是关系到全屯人民利益的革命大事,决不能带着任何个人主义动机去干革命。
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他们曾不断地碰到困难和失败。开始试种水稻时,有人说:“连大米怎么来的都不知道,就想种水稻,这不是瞎扯!”这些话,他们没放在心里,他们向各地发信索取资料,在贫下中农积极支持下照样干。可是播种不久,就发生干旱现象,由于缺乏经验,选择的地块离水源太远,陆床育苗失败了;大田播种后,由于水渠突然堵塞,又旱死了一部分稻苗。在困难面前,他们反复学习《愚公移山》、《将革命进行到底》等文章,受到很大启示。他们认识到搞科学实验,同样是一场革命。是将这个革命进行到底呢,还是做一个“半截革命者”“毛主席的话真是又中肯又有原则,“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如果要使革命半途而废,那就是违背人民的意志……。”经过对照检查,有的人发现自己头脑里还有个“我”字作怪,怕万一搞不成功丢自己的脸,没有按照毛主席教导的那样,“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他们听毛主席的话,“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他们马上研究采取补种措施,采用苏打水浸种,终于抢在“芒种”前补种完毕。他们翻阅资料,走路、吃饭都在想科学实验,半夜爬起来去照料,白天黑夜守护在旁边,终于度过重重险关。走同工农结合的道路
他们听毛主席的话,走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他们到了这里,遇到各种困难时,始终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他们学习了毛主席的《青年运动的方向》等文章,懂得了“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的道理。因此,开始搞科学实验,他们就紧紧依靠贫下中农。在打水田埂子时,起初采用旱打的办法,但水一冲就坏了,接着又用水打的办法,还是不行。他们就请教贫下中农,开了个“诸葛亮会”。老贫农尹万有说:“打一遍不够高,要打两遍,头天打完第一遍,隔半天到一天再打二遍加高。”按这个办法去做,果然成功了。他们看天、看地、看苗情,灵活地掌握春夏秋三季稻田换水勤缓的规律,初步地摸清了盐碱地的脾气。
为了帮助贫下中农在文化上翻身,他们办起了扫盲夜校、耕读小学,解决了八十多名贫下中农社员和他们的子女读书识字的问题。
× × ×
天空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正象毛主席说的,“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裴家屯集体插队的青年们做出了成绩,“洼中高”在变,青年们也在变。现在已经有一人入党,九人入团,有些人还分别坦任了团总支副书记、妇代会主任、民兵连政治指导员和水稻技术员等职务。
共青团农安县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