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这是为人民的大事,不是“生活小事”——记南充县龙桥公社认真解决群众烧柴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2-16
第1版()
专栏:

  这是为人民的大事,不是“生活小事”
  ——记南充县龙桥公社认真解决群众烧柴问题
他们联系活生生的事实,学习《为人民服务》、《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文章,用毛泽东思想挂帅,批判了把群众缺柴问题看成是“鸡毛蒜皮小事”的错误观点,树立了正确的生产观点和群众观点。为群众、靠群众,找到了解决烧柴问题的途径。
四川省南充县龙桥公社,四处红山秃岭,林木稀少,历来缺柴。三年前,全社一千四百多户社员,主要以豌豆秸、稻桩、玉米秆等做燃料,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生产队每年缺柴达半年到八个月之久。这不仅是社员生活中很大的困难问题,也成了发展农业生产的阻碍。
一九六二年,在公社党委的领导和组织下,全社社员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大种一种生长快、出草好的野生芭茅草,三年来共种植了大约一百二十万窝。去年,每户社员除分到农作物秸秆外,还平均分到干草一千斤左右,绝大多数社员的烧柴问题解决了。
  “小事”带来了大变化
种草,看来是件“小事”,却给全社生产和社员生活带来了许多重大的变化。
第一,解放出大批劳力投入了农业生产,推动了精耕细作和农田基本建设。过去,全社每年拣柴占用的劳动力达到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耕作管理经常迟误季节,农活质量粗糙。现在,这批劳动力绝大部分投入了农业生产,不仅做到了耕作适时,而且加强了推行先进生产技术和农田基本建设的力量。近两年,全社三千多亩冬水田的田坎普遍加高加厚,新修、整修了几十处塘堰工程,水稻面积由三千亩左右扩大到三千五百多亩。
第二,增加了猪、牛饲草,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过去由于燃料缺乏,青草用于烧柴,饲草不足,发展畜牧业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三年前,全社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社员没有养猪,有的队只有一两头猪。耕牛除了吃稻草外,夏季放牧吃到的青草很少。现在,有了芭茅,猪、牛不再缺草,加上其他方面的措施,绝大多数社员养了猪,全社猪只三年间增加了一点四倍,耕牛也增加了百分之二十。猪、牛粪肥增多,耕地施肥量一般由过去的六七百斤增加到一千五六百斤以上。
第三,保护了林木,促进了林业生产发展。过去,由于缺柴,社员们上山打柴割草,经常损伤林木。年年植树造林,种的多,长大的少。近几年缺柴矛盾缓和,全社新种的桑树、油桐大都成长起来,现在每人平均有经济林木从三年前的十一株增加到六十株左右。黄荆、马桑等速生灌木林,是很好的水田压青的林木。前几年,社员们不等这些林木长大,便砍做烧柴,冬水田压青面积减少到只占百分之十几。去年,社员们不再过早砍伐了,冬水田压青面积便扩大到百分之六十,每亩压青一千五百斤以上。种草,还直接加强了水土保持,起了护山和护坎的作用。
第四,促进了农副业生产的发展,加上出工增加,烧柴不缺,社员生活显著改善。近三年间,全社各生产队集体收入和社员收入年年增长,同一九六一年相比,去年少的增加一半,多的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这是生产和生活上的大事
解决烧柴问题,也经过了一段曲折的过程。他们的经验表明,正确认识烧柴问题与农村人民生产、生活相互间的关系,把这一工作认真抓起来,是首要的关键。
一九六一年以前,群众虽然不断反映要求解决烧柴问题,但是不少干部始终认为这是群众的“生活小事”,不加重视。
第五大队第四生产队是缺柴较多的地方。当社员向干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有的干部却说:“我们是管生产大事的,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你们自己解决吧!”因此,社员们只有上山拣柴一法。山上的林木一年比一年减少,缺柴情况一年比一年严重。
一九六一年一次全区生产大检查,龙桥公社在全区的五个公社中被评为倒数第一。公社党委委员分头到几个生产进度最慢的生产队进行了调查,发现共同的原因是出工的劳动力太少:第一大队四百八十多人,经常外出拣柴的就有一百八十多人;第五大队三百六十多人,每天拣柴的一百二三十人。大家由劳动力问题谈到林木破坏,牲畜缺草,水土流失等严重情况,把日常看到的许多现象联系起来,才恍然大悟:烧柴问题已经不是小事,而是关系全社生产和群众生活的大事了!
公社党委联系到这些活生生的事实,组织干部们重新学习了毛主席《为人民服务》、《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文章,用毛泽东思想挂帅,批判了那种认为群众烧柴问题是“鸡毛蒜皮小事”的错误观点,树立了正确的生产观点和群众观点。他们决心认真为群众和靠群众来解决这个问题,大搞植树造林。
从一九六一年起,公社、大队、生产队都有一个干部专门负责抓烧柴的工作,抓植树造林。造林的重点,也从过去的抓经济林木转到薪炭林方面,迈开了解决烧柴问题的第一步。
  当前和长远要兼顾好
一九六一年秋天,龙桥公社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山丘上,从坡上到坡下,种上了十万多株柏树苗。但是,过了几个月,到了冬天缺柴季节,社员们上山拣柴,大部分树苗又被砍掉了。
为了解决缺柴问题需要种树,但是当前缺柴的情况又无法保证树木培育成林,这是又一个新的矛盾。这就要求:必须首先解决好当前烧柴问题,才能巩固植树造林的成绩。
就在这个时候,公社党委发现了第一大队第七生产队与众不同的变化。这个队在一九六一年春天栽树的同时,种了一部分芭茅草。虽然每人不过一百来窝,每个社员却平均分到了三百多斤干草。因此,当其他队缺柴时,他们仍然有柴烧。上山砍柴的人少,树苗成活的多,出工的社员也多,生产面貌一年间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七队同时种草和植树,解决了烧柴问题的当前和长远的矛盾。草,生长快,每窝芭茅当年就可收草一两斤,第二年就收五斤以上,多的有一二十斤的。这样,当前的烧柴问题解决了,林木发展也有保证了。
这时有人对种草也有顾虑:芭茅根系发达,钻进地里影响庄稼,加以枝叶高大茂盛,遮蔽阳光,影响作物生长。第七队的社员创造一个好办法:在地边挖上一条深沟,隔断了茅根,使它无法伸向地里;在芭茅盛长时把茎叶一齐捆起来,使它无法荫地。
公社党委从第七队的经验中得到了启发:解决烧柴问题,必须植树;植树必先种草,以草促树,以草保树。他们教育干部社员正确认识种草和农业生产的利和害两个方面,做到去害兴利。种草,就在全社普遍地开展起来了。
  首先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
有些人认为:“种草不象种树,更不象种庄稼,号召一声,大家种就对了!”因此,在开始领导群众种芭茅时,只是把任务一布置,每人多少窝就完了。结果,出现了许多问题:有些生产队不重视种草;有些社员到处乱种;有些不懂技术,只会采取分蔸移栽的老办法,不会播种育苗;有的地方芭茅刚发起叶子来就割回晒干烧了,使芭茅生长大受影响,甚至死亡。
公社党委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认真地研究了这个问题。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关系到广大群众生活的,既不是小事,就要象抓大事一样来抓。因此,必须象种树、种粮一样,首先要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提高干部和群众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并且有领导、有计划地解决劳力组织、技术传授、管理培护一系列问题,才能确保在短时期内,不但草种得多,而且长得好。
公社和大队干部分头到生产队去帮助发动群众,制订规划,研究芭茅种植方法。由于领导得好、人心齐、力量大,全社在一九六二年春天,只用了半个多月便栽种了八十多万窝芭茅;接着连续两个春天补种,到一九六四年平均每人就达到有芭茅四百窝。队队还订立了护草公约,依靠群众管树管草,效果很好。
三年来,龙桥公社在大种芭茅同时,大力发展了其他林木,其中包括三十万窝左右的黄荆、马桑等速生薪炭林,二十多万株油桐、桑树等经济林木。有了草,这些林木也普遍成长了起来。但是,林木的发展,还远远不能适应全社进一步发展生产和用材的需要,还不能彻底解决烧柴问题。今年,队队都建立了苗圃,培育了一批柏树、桑树和另外一些速生树苗,新的植树造林活动正在全社逐步展开。
本报记者 李家寻 于竞祁(附图片)
  南充县龙桥公社第一大队利用田边地埂种植的一片芭茅草。
              新华社记者 金勖琪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