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美国少爷兵“出征”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2-18
第3版()
专栏:外论评注

  美国少爷兵“出征”记
英国《每日镜报》十二月十日刊登了该报在南越采访的记者洛伊·布莱克曼从莱溪发出的一篇报道,标题是《美国人搜索赤色分子时丛林中一片混乱》。文章不长,但把美国侵略军那副臃肿不堪、迟滞笨重的形象,刻划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军队,在英勇善战、机动灵活的南越人民武装面前,怎么能不吃败仗呢?
本报现把这篇报道加了一些批语,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编者
当美国陆军扫荡越南丛林,希望对越共部队进行一次突然袭击的时候,他们就象一部庞大的联合收割机在一小块田地里那样是小心翼翼的。同美国第一步兵师一起呆了三天之后使我相信了这一点。我刚刚经历一次这种扫荡的混乱,格里费思上尉的一句话概括地说明这次扫荡,他说:“如果我们发现了又聋又瞎的越共分子,我们就去抓住他们。”
美国人已不再认真相信什么突然袭击了。的确,他们制造的这种军用机器本身,对敌人说来就是一种早期警报系统。
(美国侵略军原以为这次“扫荡”是可以出奇制胜的。但是,美国的飞机大炮起了“早期警报系统”的作用。侵略者的现代化装备,一进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就失去作用,而且起反作用。唯武器论者可以休矣。)
这个师在它的一个连星期一在一次伏击中遭到痛击以后,被调到西贡西北四十英里的这个地方来,以便狠狠地打击越共。
士兵们并没有等待许久……我们刚要出发巡逻,电台便响起来。
“刚刚空中侦察发现距你们阵地八百米的地方估计有三百名越共,正在接近。”两个营的一千二百人立即进入戒备状态。给他们的命令是:“搜索和摧毁”。
(人力:一千二对三百,符合五角大楼所谓“四比一”的要求。距离:八百米,不算很远,在机枪的有效射程之内,且看美国侵略军如何动作。)
  我参加到这次行动部队的中部,同查利—C连在一起。
  在这次行动中,部队分成六路纵队,沿三英里宽的区域进行扫荡,目的是想同越共打一仗。当我们进入丛林的时候,在半英里以外的敌人不会不知道我们正在前来。美国的大炮炮弹不停地从我们头上飞过去。两架直升飞机在上空盘旋,用重机枪向我们前方的丛林扫射。
攻击飞机AE—1和F—100向下俯冲,投弹和发射火箭。
(可以说得上是浩浩荡荡,威风凛凛。可是:)
同时,美国士兵们由于携带的装备过重,进入丛林简直是遇到了灾难。他们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的背上背着一个电台。这些电台里不断传出糊里糊涂的相互矛盾的命令。我们把香烟头和口香糖纸丢在我们身后。
(在南越的丛林里,现代化装备不仅无所施其技,而且成了真正的“灾难”。但是,
即便如此,美帝国主义仍然不能不强调武器的作用,即物的作用。原因很简单,因为
它不可能指望发挥人的作用,即士兵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它怎么能希望不知为什么打
仗的少爷兵,会替约翰逊去拼刺刀呢?)
随后我们收到了一个消息,共有八百名越共就在北边只有五百五十码的地方。
走着走着,我们的几路纵队相互混杂在一起,从丛林里传来军官们激怒的喊声。“这家伙,不要挤进我们里头来!”
一位少尉立即发出询问:“有给我的指示没有?譬如我的方位活见鬼到底是在什么地方,或者别的什么?”
于是营长菲利普斯中校从头顶上空的直升飞机里指示各连放彩色照明弹来表明他们的位置。
(折腾了半天,还是一窝蜂,侵略军的士气,可见一斑。)
然后,整个扫荡暂停半小时,以便营长设法重新部署队伍。有些士兵吃他们的午餐。另一些士兵打开他们的半导体收音机。
(这那里是打仗,倒象是郊游!少爷兵的精神状态何等空虚!)
一位上尉向我走来,他对我说,现在越共离我们不到五百码。
扫荡开始一个半小时以后,队伍便混乱得一塌糊涂了。他们所说的这个“搜索和摧毁”扫荡象蜗牛一样慢腾腾地前进了两英里路就花了五个小时。
(实际上一点也不象郊游那样的轻松,而是寸步难行,胆战心惊,未战先乱。南越
人民武装不发一枪,也照样调动敌人,使敌陷于困境。)
总战果是:两名越共由于空袭和炮击而被击毙,敌人的一名通讯员被截住了,子弹击中了他的腿部。
八百名越共逃得无影无踪,以便另一天再进行战斗。
(美国侵略军一再捏造“赫赫战果”,已成笑柄。这次“扫荡”,没有大事吹嘘“胜
利”,只说人民武装伤亡三人,看来这也未必可靠。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国民党军在
“追击”途中拣到了几双破草鞋,不是也被当作“胜利品”来吹嘘吗?)
可以公平地说,美国人不喜欢丛林,而且也不知道怎样来利用它。另一方面,越共大概是除了廓尔喀人以外世界上最好的丛林战士。
(这个英国记者的论断,是似是而非的。他所谈到廓尔喀人如何如何,我们
姑且不去评论,至于南越人民武装,则不仅在丛林里制服了敌人,也在平原和河网地带制服了敌人。对于美国侵略军来说,问题并不在于他们知道或不知道“怎样来利用”丛林,而是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对付人民战争。这在越南南方是如此,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也必然是如此。)(附图片)
  苗地 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