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等待自然的恩赐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2-22
第6版()
专栏:

等待自然的恩赐吗?
《有关害虫防治的指导思想的一点商榷》一文,尽管未能举出足够的论据,却否认了“有机体与环境条件的统一”原理,作为防治害虫的指导思想,这是一种曲解。我认为:有机体与环境条件的辩证统一,不仅是害虫防治,而且是制订整个农业技术措施的科学根据。
大家知道,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与《自然辩证法》两部巨著里,精辟地分析过有机体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他认为作为一种高级运动形式的生物与低级运动形式的无生命物体的差别,即在于“有些东西在无生命物体中成为破坏原因的,在蛋白体中却成为生存的基本条件。”又说“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实质上就是这些蛋白体的化学成分的不断的自我更新。”恩格斯在这里所说的不断的自我更新,指的是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即同化与异化这样两个相反过程的相成性。即使是被称为生物科学尖端的分子生物学,也不能脱离“分子”的代谢,不能脱离它的环境条件来研究,否则就失去了生物学意义。因此生命的概念本身就应该包括环境条件在内。我们知道新陈代谢“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亦即停止,于是死就来到”(恩格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药物治虫不正是从反面证明了害虫作为一个生物,而与它的环境条件相统一的看法是正确的吗?
由于某些原因,诸如有性与无性杂交,定向培育,物理与化学方法等,使生物的代谢类型发生飞跃性的变化时,生物的本性也相应的产生变化,生物也就获得了在一种新的环境条件中生活的能力,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生物体的适应性的变异,或原同志所说的“再适应能力”,也就是生物的获得性。正是利用生物的这种特性才有可能使生物向着于人有益的方向发展。生物科学与农业科学实质上就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条件怎样统一起来,这种统一又是怎样破坏和发展的,农业科学就是研究生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从而创造这些条件,排除各种不利因素,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原同志所熟悉的害虫以及许多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从一个主要方面向我们提出了如何不断地破坏病虫害所不断形成的统一性,这也是生产上的新课题。文献记载,昆虫能够在滴滴涕的作用下,形成分解滴滴涕的酶。抗药性还将影响抗生素这样一些药剂生产的工艺过程。因此不承认生物的再适应能力,无异于否认变异的可能性,否认生物界的发展观,只承认先天性,否认获得性,在生产上就会处于盲目被动。那么,按照原同志的说法,生物没有再适应的能力,它是什么样就只能是什么样,我们只能束手等待自然的恩赐了。
袁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