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育种十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2-23
第5版()
专栏:

育种十年
我只读过小学,家里是城镇的贫苦居民,一九五二年到农村落户,从学种田开始,逐步搞丰产田,后来走上了科学实验——育种的道路。我搞水稻育种试验十年了,碰过不少困难,走过一些弯路,由于学习了毛主席著作,在党和群众的教育帮助下,初步摸出一些规律,减少了盲目性,路子才走得比较顺当。下面谈谈我自己的体会。
人和种子
选种育种就是要利用作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的规律,变革种子,创造良种,为粮食增产服务。我越来越体会到,在育种的过程中,人的因素第一,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优良品种。记得一九五五年,当我动手试验水稻杂交的时候,屡次失败,有人劝我说:“不要不自量力,这是专家、大学生的事。”说实在的,那个时候,我对水稻杂交技术一窍不通。不过,我看过米丘林的传记,知道米丘林原先不过是中学生,心想:米丘林在旧社会能做到的,难道我这一个小学生在新社会还学不到吗?因此,我回答他说:“今天不懂的,明天一定能懂!”我坚持试验下去,不断总结,不断向群众请教,也向书本请教,终于获得了杂交育种知识。
搞科学实验要有雄心壮志,才能够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战斗到底。种子虽小,到底是有生命的东西,有一个复杂的世界让我们去探索。因而,搞科学实验,就一定会有失败,而且失败不是一次半次,往往是几十次,千百次,半途而废,就搞不出东西来。我在育种的道路上,就不知碰过了多少次失败。比如在试验水稻和高粱无性杂交时,嫁接了一万四千零三次,最后才嫁接成功了一棵。为了摸索稻子开花时间,就一连站了三十个通宵的
“夜哨”,才得出结果。在遭到困难和失败的时候,我也曾经动摇泄气过。但在党的不断教育下,我一想起要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干劲就又来了。我有这个体会:失败中孕育着成功的因素,失败在前,成功在后。我在育种中每失败一次,都要总结一下,再试验,再失败,再总结,直到试验成功,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
政治和技术
搞育种要解决技术问题,但首先必须解决为谁育种,为谁服务的政治方向问题。方向一错,整个试验就会走岔路。我在育种的过程中,思想上就经历着兴无灭资的斗争。
农业合作化以后,为了解决水稻丰产的倒伏问题,我开始搞育种试验。我和社里的一些青年组成了一个青年种子队,繁育良种,我们培育的一块丰产田获得了全县最高的产量。那时候,我又搞了水稻远缘杂交的试验,搞出了一点点成绩,得到专家的赞扬,我的思想就出了轨,对个人荣誉发生了兴趣,便不专心致志于解决生产问题,而把全部精力都放到远缘杂交上,钻进了牛角尖。
这时,老农看了我的试验,说我的试验是高脚灯笼,照远不照近。群众的批评,真是一针见血呀!可是我当时还想不通。后来,当时的县委书记党向民同志找着我,对我说:“群众的意见是正确的,你现在试验的东西,在科学理论上虽然有些研究价值,但是对当前生产并无实效。搞科学实验最重要的,是为当前生产服务,应该针对大田生产急待解决的问题,踏踏实实地进行试验,才能对农业生产做出贡献。”县委书记一席话,使我的思想震动起来。我回想几年来,逐渐走进个人的小圈子里搞试验,希望搞出一鸣惊人的东西,结果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丢了为大田生产服务、为群众需要服务这个大西瓜。可是要转过来为当前生产服务,一切就得从头做起,这样会不会影响自己当模范,影响过去获得的荣誉呢?思想又有斗争。县委书记指示我学习《为人民服务》。读了毛主席这篇文章以后,我思想就亮堂了。我开始明白育种工作是为千百万群众服务的事业,直接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因而,认识到要培育出一个为群众所需要、为当前生产服务的良种,首先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
思想一摆正,技术的力量就发挥出来了。我在群众帮助下确定了培育中熟抗病高产矮种的育种方案。试验很快也就跟上去,取得了成果。至今六年已有七个新品种先后推广到大田生产中去,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南高广”,今年在广东广西种植面积达七十万亩。当我看到自己培育出来的良种推广出去,得到丰收,社员喜悦的时候,我感到最大的幸福。
当前和长远
为当地当前生产服务,这是育种的方向。但是,育出一个新品种需要几年时间。因此,着手培育一个品种时,要从近处着手,远处着眼,就是说既要从当前生产需要出发,又要有预见性,设想几年后的发展,培育出来的品种才能够为当前生产服务。
在实际工作中,怎样体现为当前生产服务呢?
首先,要根据当地当前生产的需要来确定育种课题。一九五八年之后,我在党的教育下懂得了育种要为当前生产服务,便根据当前生产需要确定研究培育抗倒伏的品种。当时广东早造水稻品种中,还缺乏中熟矮种,我就决定搞个中熟抗倒伏矮种,培育出“南高广”这个品种。后来,我又感到需要育出能抗倒伏的晚稻矮种,就搞了个“矮澄”,今年已经试种。
其次,设计育种方案时,要有目的性和预见性。我每设计一个新品种时,就预想一下几年以后生产发展的形势,来确定品种的目标。如设计晚稻抗倒伏矮种“矮澄”时,我根据当时的晚稻的品种“澄秋5号”产量五百斤和今后几年生产发展的要求,确定“矮澄”的设计目标是不倒伏,产量七百斤。以后就按照这个设计目的,进行杂交和选育。
第三,用打歼灭战的方法,重点突破,及时把良种拿出来。一九五九年之前,我贪多贪大,每年都杂交几十个组合。由于组合多,类型多,每年到了选种的时候,还未观察完毕,选种时间就过去了。结果,精力花得很多,最好的家系都选不到手。后来,我从毛主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思想中得到启示,就采用打歼灭战的方法,逐步收缩计划,效果较好。
我这样看:育种要做到为当前生产服务,就必须目的明确,预见正确,方法对头,三者不可缺一。
广东省新会县环城公社农科所副所长
邓炎棠
(邓炎棠同志的文章,是他最近在广东省新会县召开的全国农村青年科学实验会议上的发言摘要。——编者)
(附图片)
从左至右:河北省遵化县建明公社刁庄子大队科学实验组组长席瑞华、广东省新会县环城公社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邓炎棠、吉林省安图县万宝公社新兴大队团支部书记柳昌银和山东省掖县西由公社王贾大队技术队长张焕英等,在邓炎棠的试验田里交流经验。
狄祥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