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改良乎?革命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2-25
第5版()
专栏:

改良乎?革命乎?
王澈
吴晗同志在《海瑞罢官》的序里,谈到他七次重写的过程中,改变了戏的“主题思想”。他说:
“前四个本子的主题都是强调海瑞下令强迫乡官退还强占百姓的田,引起乡官的联合反对,被罢官回家。除霸只作为故事的穿插,作为退田的陪衬。许多朋友指出,海瑞下令退田固然是历史事实,但在当时情况下,不可能也没有解决农民的问题。从历史发展来衡量,这种政治措施肯定是改良主义的。今天新写历史戏,宣传历史上的改良主义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个问题经过多次翻复,最后才改为以除霸为主题,退田退居陪衬地位。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
看了这一段话,不禁发生这样几个问题:
一、吴晗同志说,因为“退田”是改良主义的,所以改以“除霸”为主。那末“除霸”和“退田”究竟有什么性质上的不同呢?难道海瑞的“除霸”不是改良而是革命吗?
不错,“除霸”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也可以是革命的措施,象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叙述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兴起农民运动的地方曾经枪毙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象土地改革运动中对恶霸地主的镇压,那都是革命的措施。但那是人民群众自己起来进行的阶级斗争,是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打击,是推翻封建制度的一个步骤和组成部分。而在另外的历史条件下,如果除霸是没落的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人物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而采取的措施,那只是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尽管有时对人民也有一些好处,但根本谈不上是什么革命。
我以为,对海瑞的“抑豪强”措施不是不可以作肯定评价的,但是要适当,要有阶级分析。象吴晗同志那样把海瑞写成了“被压抑、被欺侮、被冤屈人们的救星”,完全站在人民的立场来为人民打抱不平,而把群众却写成只会诉苦、告状、喊冤、啼哭、叩头的“群氓”,只是“陪衬”海瑞的“高大”形象的材料,这种写法,宣传的只是否定阶级斗争的改良主义。
二、吴晗同志虽然似乎也同意了退田这种措施“不可能也没有解决农民的问题”,可是他在戏里并不是这样写的,而是恰恰相反。作者在写海瑞下令退田以后,叫“众乡民”叩头说:“大老爷为民作主,江南贫民今后有好日子过了!感恩戴德,我等回去,要图画大老爷尊容,朝夕礼拜!”然后是唱:“今日里见到青天,勤耕稼重整田园,有土地何愁衣饭,好光景就在眼前。”你看,衣饭也不愁了,好日子也到了,这怎么是“没有解决农民的问题”呢?改良主义好得很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四十多年革命才开始解决的农民衣食问题,四百年前的海瑞一纸命令就解决了。既不用改变封建的生产关系,又不用走社会主义道路,多么简单省事!这不是美化封建制度,宣传改良主义又是什么呢?
连海瑞自己都没有对他的退田措施估价得这样高。当时戴凤翔弹劾海瑞,说在海瑞的支持下,老百姓象老虎,乡官变成了鱼肉。海瑞在《被论自陈不职疏》里辩驳说:“不知乡官二十余年为虎,小民二十余年为肉。今日乡官之肉,乃小民原有之肉,先夺之,今还之,原非乡官之肉。况先夺其千百,今偿其一,所偿无几。”这是真话。且不说海瑞命令退田并不是都退给农民,就算象《海瑞罢官》描写的那样都退给农民吧,农民原有的田就很少,日子就不好过,而退回的不过占被夺去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怎么就能过起“不愁衣饭”的“好日子”来了呢?海瑞自己承认,他任应天巡抚九个月,虽然作了一些措施而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谓扶弱被侵夺,而贫者自贫;谓抑强肆侵夺,而富者自富。”这虽是他想辞官不干而有意说自己的缺点,却不能说不是实情。这些史料吴晗同志不消说很熟悉,而且吴晗同志也曾强调写历史剧要符合“时代的真实性”,那么为什么要抹煞这一点呢?改良主义可以解决农民的问题,难道这是“时代的真实性”吗?
三、吴晗同志看来也同意这样一个意见:写退田是宣传了改良主义。那么,该怎么办呢?吴晗同志于是把退田由“主题”的地位降为“陪衬”。可是这样一来问题就解决了吗?就不是宣传改良主义了吗?明明知道是宣传改良主义,为什么不肯放弃呢?改良主义作为“主题”来宣传不可,作为“陪衬”来宣传就无妨,这样的道理站得住脚吗?难道错误的东西只要在戏里不占主要地位就变成正确的东西了吗?难道有毒素的东西只要不是“主题”就没有毒素了吗?我还想问:吴晗同志对于“在今天宣传历史上的改良主义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究竟是怎样看的呢?这是个重要问题,含糊不得。从吴晗同志文章的语气看,似乎只是说宣传改良主义“没有什么意义”。我看,不是“没有意义”,而是有意义,这意义就是提倡阶级调和,取消阶级斗争。戏曲里宣传的东西,如果只是“没有什么意义”,那不过是“无害”而已;宣传改良主义能说是无害吗?今天的作家编写剧本,不管是现代戏也好,历史剧也好,都应该宣传革命,而根本不应该宣传改良主义。这才是问题所在,而不在什么“主题”或“陪衬”。
是不是写了历史上的改良主义就是宣传改良主义呢?不一定。问题不在改良主义的措施能不能写,问题在怎么写,用什么观点写。如果是写改良主义虽然暂时缓和了阶级矛盾,但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农民的问题,表明了改良主义“此路不通”,也就从反面证明了革命是唯一的道路。这种写法既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也不会起宣扬改良主义的效果。如果是象吴晗同志那样,写退田使农民能过“不愁衣饭”的“好光景”,那就不管作为“主题”也罢,“陪衬”也罢,都是违反了历史的真实,都是宣传了改良主义。
吴晗同志先是以“退田”为主,以“除霸”为陪衬,经过多次“翻复”以后,又改为以“除霸”为主,以“退田”为陪衬。他自己说这是“主题思想”的“很大的改变”,其实根本没有改变。改来改去,不过是以改良主义替换改良主义,以改良主义陪衬改良主义。吴晗同志的七次翻复,始终跳不出这个圈子,这也是很值得深思的事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