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发扬大寨精神,革掉“大赖”思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2-26
第3版()
专栏:

发扬大寨精神,革掉“大赖”思想
中共河北阜平县委代理书记 曹桐风
要实现县委领导革命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阜平来说,根据我们的体会,有一个重要的认识问题必须解决,那就是搞生产革命,是靠大寨精神还是“大赖”思想。我们县多年来粮食搞不上去,长期不能摘掉缺粮帽子,检查起来,主要是吃了“赖”字的亏。
阜平县是河北省西部的一个深山区,自然条件不好,地少人多,土地瘠薄,全县每人平均只九分土地。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粮食产量年年都有增长,人民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县委本身革命化的程度不高,在生产斗争中,不是改天换地地搞生产革命,而是修修补补地搞生产改良,结果生产条件就得不到根本的改变,粮食长期上不去,只好年年靠统销吃饭。真是成了种地靠老天,吃饭靠统销,花钱靠贷款,受灾靠救济。自己种地不能养活自己,靠别人养活着。问题更严重的是,面对着这种情况,很多人却心安理得,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精神状态呢?因为有很多所谓“理由”在我们头脑里作怪。
不能以自然条件作为“大赖”思想的挡箭牌
多年来我们摔不掉“讨饭碗”,可是又不承认自己没志气,而是把责任推到自然条件上,说什么粮食上不去,缺粮帽子摘不掉,是地少人多,穷山恶水造成的,要是有个好的自然条件,缺粮面貌早就改变了。这种论调本来是站不住脚的,但我们却长期认识不了,原因就在于我们对人和自然条件的辩证关系认识不清,让自然条件束缚了人的手脚。自从去年学大寨以后,我们以大寨为镜子,一次又一次的对照自己,找差距,照一次,就明朗一点。比大寨的山,我们比人家强,比大寨的水,我们比人家足,为什么人家能够把粮食搞上去,高产余粮;而我们却抱着“讨饭碗”不放呢?最根本的关键,是我们缺乏改天换地的革命精神和雄心壮志,缺乏一分为二的思想,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把生产条件不好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生产条件的确是重要的,条件不好也是个坏事,但决定性的因素是人,不是自然条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自然条件不好是完全可以改变的,穷山可以变成富山,恶水可以改造成为幸福水,山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个真理是千真万确的。这个道理认清后,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县,这样的例子也是不少的。青沿大队每人只有五分地,年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亩产已跨过千斤。黄岸底大队过去很穷,长年缺粮,就是因为这几年发扬了自力更生精神,大搞水平梯田,大抓肥料,大搞小型水利,大搞综合治理,生产条件大变,几年来粮食翻了一番,由缺粮变成了余粮。可见,问题不在自然条件,而在于人。那里认识了这个道理,那里就能够把精神变成物质,在生产上实现一个飞跃。
不能以灾害作为“大赖”思想的遮羞布
阜平县是个多灾的地方,几乎是年年有灾,群众常说:“阜平县灾害多,旱岗滩地砂石坡,不是旱来就是涝,风灾虫灾加冰雹”。因此,我们就常常以灾遮百丑。每年缺粮要饭,就用灾害当遮羞布。认为受了灾就应该靠国家支援。这种认识,乍听起来好象有几分道理,可是认真分析起来,就不值一驳了。灾害是客观存在的,你不叫它有,它也要有。但是灾害并不是不可抗拒的,只要我们敢于和善于同灾害作斗争,敢于和善于作大自然的主人,就能够战胜灾害。就以今年的灾害来说,从去冬以来,我县没有下过一次透雨,今年雨量仅等于常年的五分之一,可以说是近百年来没有过的大旱灾。但我们在大寨精神的鼓舞下,通过修大寨田,大搞盘山渠和群众性的担水浇地,不但保住了绝大部分庄稼,而且使一万多亩旱岗地变成了稳产高产的水浇地。大旱之年,得到了比较好的收成。全县出现了四百斤以上的公社十三个,其中西庄公社亩产达到了八百斤,千斤大队五个,有很多过去靠“赖”过活的队,今年一跃变成了余粮队。但是,也有个别单位,在灾害面前束手无策,造成了减产或绝产,这些地方还得靠“赖”过活。我们有两个相邻的公社就是个鲜明的对照:东下关公社敢于而且善于向灾害斗争,千方百计地利用地上水和地下水,结果不但夺得了丰收(超过去年产量的百分之三十),而且全社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旱地变成了保收的水地。而龙泉关公社因有“赖”的思想,缺乏苦干精神,造成了减产。
这些事实深刻地教育了我们,以灾当“遮羞布”是遮不住的,问题不在有灾无灾,而在于领导的精神状态。只要有了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天地都是可以改变的。过去我们是作了大自然的奴隶,受了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只要从对老天的迷信中解放出来,从小农经济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走大寨之路,自力更生,作大自然的主人,不作大自然的奴隶,就一定能够战胜自然灾害,就一定可以摘掉缺粮帽子。
不能以关心群众生活作为“大赖”思想的护身符
过去我们常常以所谓关心群众生活,作为“大赖”的理由。认为伸手向上级多要点东西,是为了群众,是关心群众的疾苦。结果怎么样呢?恰恰相反,这不是真正的关心群众,而是害了群众;这不是真正的群众观点,而是片面的“恩赐”观点和本位主义。就拿向国家要统销粮来说吧,每年向国家伸手,而且是以多为好,以为这就是给群众办了好事。错误的认为,给群众多了,生活好安排了,群众积极性也就高了。实际情况正相反,越给的多,依赖思想越严重。广大贫下中农说的好:这样办就把一部分群众惯坏了,越给越赖、越赖越懒,越懒越等,越等越改变不了生产面貌,因而就只好当伸手派。这个一针见血的批评,确实打中了要害。这个道理为什么我们长期没有看清呢?关键在于我们片面的认为国家给的东西多了好办事,东西少了工作不好作。没有看到依赖国家给的东西,再多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因为来的容易,消耗着也容易。有些社、队年年向国家要统销粮,但他们那里的粮食多了吗?没有。有的地方却越给越少了。而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以革命的劲头,改变生产条件的社、队,其劳动成果,不但当年增产,而且年年增产,为子孙后代创了业。什么是真正的“摇钱树”,看来不是别的,那就是大寨精神。我县龙王沟大队,就是依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的,他们的粮食亩产过了黄河,核桃每年产八、九万斤,大牲畜发展到了一百四十二头,两年就繁殖了幼畜九十八头,羊发展到一千五百七十八只,社员丰衣足食,户户有存款,成了全县有名的农、林、牧全面发展的红旗。
不能以群众觉悟低作为“大赖”思想的影身草
我县长期摘不掉缺粮帽子,自己种地养活不了自己,根源究竟何在呢?过去有人认为,主要是群众觉悟低,干劲不足,经过学习大寨和一年来的生产实践,才找到了真正的根子,是县委领导思想革命化的程度不高。阜平是老革命根据地,有着三十年的革命斗争历史。群众经过了阶级斗争的考验,也经过了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富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光荣传统。绝大多数群众是党领导到那里就跟到那里。这样的群众,只要加以正确的领导和组织,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怎么能把生产落后的责任,推到群众身上去呢?道理很明显,但我们却长期认识不了,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对主席思想学习不够,缺乏真正的群众观点。
现在广大社员群众的劲头很大,坚决要走大寨之路;许多先进的兄弟县,也都远远地走在前头去了;形势所迫,大势所趋,再也不能“赖”下去了。我们县委会下定决心,以主席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改造我们的世界观;要以大寨作榜样,快马直追,力争上游;决心改变领导作风,依靠群众,大搞以“林、梯、坝”为中心的综合治理,使坡岗地变成大寨田,旱地变水田,穷山变富山。我们的口号是:大战一九六六年,坡地变成大寨田,旱田变成水浇地,坚决摔掉“讨饭碗”。总之,要发扬大寨精神,坚决革掉头脑中的“大赖”思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