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毛田巨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2-27
第3版()
专栏:

毛田巨变
湖南省岳阳县毛田区人民,发扬革命精神,持续八年同大自然进行斗争,终于把荒山秃岭的旧山区建设成为农、林、牧、副各业全面发展的新山区。毛田人的这种革命精神,正日益激励着湖南人民改造自然的斗志,人们在“学大寨、赶大寨”的同时,也开展了“学毛田、赶毛田”的活动。
新旧社会 鲜明对比
解放前,毛田这个地方是“一场大雨一层沙,三日无雨田开坼”。全区五万亩耕地,常年产量每亩只有二三百斤。加上国民党反动派、地主阶级的残酷迫害,毛田人民长期过着糠菜半年粮的生活,许多人被迫离乡背井,东逃西散。
解放后,特别是一九五八年成立人民公社以后,毛田人依靠集体经济的巨大力量,治山治水治田,初步控制了水土流失,使百分之六十五的稻田旱涝保收,使毛田的农业生产迅速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去年,全区粮食产量比解放前增加一倍以上,比一九五七年增加百分之四十七;交售给国家的粮食达到四百七十二万斤。而在一九五六年,全区还要国家统销粮食八十多万斤。去年毛田还第一次向国家出售了上万斤棉花,今年又增加到三万八千斤。到去年,全区储备了一百一十万斤粮食,积累生产资金一百八十万元;社员的纯收入比一九五七年增长近一倍。此外,全区每十三亩田就有一头耕牛,平均每户养猪一头半。全区有几十个小山村用上了电灯;所有的村庄都安装了有线广播。
毛田所以能够巨变,是因为这里有一批好的带头人,是因为毛田人有一股可贵的革命干劲。他们按照党的指示,艰苦奋斗,排除万难,不断前进。
兴修水利 降服旱魔
从一九五八年冬天起,毛田区的干部和贫农下中农社员就以敢字当头的革命精神,大规模兴修水利,降服旱魔。
毛田的耕地多是沙土,今天下了一场雨,或者刚灌满了水,隔夜就漏干了。人们称它为“米筛田”。为了使这些“米筛田”有充足的水源,八年来,他们新建了三十八座小型水库,四千多处塘坝工程,一万八千个沉沙池,八万五千多个土谷坊,一万六千多条撇洪圳,还环山绕岭开了数万条引水沟,终于使全区绝大部分稻田有了水利设施,其中三分之二的稻田抗旱能力在七十天以上。
在八年治水的日日夜夜里,毛田人处处显示了不畏艰难的精神。云山公社龙形大队修建“和尚咀”隧洞引水工程,就是毛田人民革命精神的具体表现。这个大队的龙形寺地方,有一百二十多亩“米筛田”,附近有一股很大的山溪水,因为隔着一座名叫“和尚咀”的石山引不过来。一九五八年人民公社一成立,大队党支部就提出打开“和尚咀”,引水灌龙形的倡议。消息传开,贫农下中农社员欢欣鼓舞,积极参加。
他们苦干硬干了两个多月,“和尚咀”隧洞终于凿穿了。有了水,如今龙形寺这片“米筛田”已全部插上了双季稻,单产从过去的一二百斤提高到八百多斤。
挑泥改土 植树造林
毛田的全部耕地中,有近半数是土质很坏的低产田,常年亩产量不过一至三百斤。因此,中共毛田区委在治水的同时,决定展开改造低产田的斗争。一九五九年冬天,他们选择南冲公社高家坳一带的瘦田为改造试点,在这儿搭茅棚,设立了“改造低产田指挥部”。山区的冬天,寒风凛冽,田土冻得梆硬,区委干部和贫农下中农社员一起跳下田去,铲光杂草,挖去蔸根,再挑来一担担塘泥、黑土,掺到田里。一亩田,少的掺上几百担,多的达一千多担。第二年,水稻亩产量比过去提高一倍多。
南冲改造低产田的事一传开,全区群众很快行动起来。
全区大面积改造低产田,为毛田由种单季稻改为双季稻,创造了条件。这时,区委及时组织人们到双季稻地区参观,使许多人的眼界开阔了,认识到不能光跟着前辈人的脚印走,老种一季中稻,产量提不高。于是,全区逐年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过去这里没种过双季稻,如今全区已有百分之七十七的水田种了双季稻,使粮食单产获得大幅度增长。
毛田区的大山小山面积有二十多万亩,大部分林木不多,有的还裸露着砂砾。一九六○年春天,区委书记许志龙带领一千多名社员,在相思山脉中的余家山等十九个山头,揭开了把荒山变成林海的斗争序幕。多少年来盼望荒山变样的群众,个个心情振奋。迎着刺骨的寒风,披荆斩棘,开垦林地。十多天时间就开垦了一千多亩荒山,播下了油茶种子,栽下了桔树和杉树。
但是,这次种的油茶大部分没有发芽,桔苗成活的也很少。一些对造林信心不足的人议论起来,说:“未见林海,倒见烂山”。
为什么失败呢?区委专门召集老农开会,总结失败的教训,派人到国营林场学习高山造林的经验,鼓足了勇气再干。这年冬天,在这些山头上又播下了油茶树种,栽上了杉苗。第二年、第三年,继续坚持补种,现在成片的林木已成长起来。这些年来,全区营造新林七万多亩,封山育林五万多亩。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毛田区在改造自然,发展生产的斗争中,充分发挥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四年,全区农田基本建设用工占农业总用工的百分之二十三,每个劳力平均在农田基本建设上投工三百七十三个。用于农田基本建设的投资八十三万元,其中自筹资金七十二万元,占投资的百分之八十六。
改造穷山恶水,是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奋发图强,艰苦创业?还是两手向上,依靠国家,坐等支援?这两种思想,在毛田的干部群众中曾经进行过一番斗争。区委及时总结本区一些“穷棒子办社”的先进单位的经验,在干部群众中进行自力更生的思想教育。
相思公社刘家大队就是这种艰苦创业的一个典型。这个大队一九五九年,在一条有四十多亩干旱的望天田的山冲里修一口大塘。砌涵管没有砖,干部社员就自筹了三千多块砖。一九六三年冬,他们计划修刘家水库时,光是买水泥涵管,请石工,买工具等就要开支三千多元,有人主张向公社写报告,要求国家贷款。
可是,贫农下中农社员主张自己筹集。他们共筹集了资金一千三百多元,还是不够。贫农社员许方池建议用瓦管代替水泥管。大队党支部采纳这个建议,节省了大批开支。水库竣工,没有要国家补助一分钱。
几年来,这个大队坚持小型为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新建了一座小水库,三十三口山塘,整修扩建了二十口旧塘,使百分之七十的“夜干丘”能够自流灌溉,百分之九十的田插上了双季稻。
刘家大队是毛田自力更生建设山区的缩影。
毛田的巨变,是毛田人民敢于革命和坚持革命的结果。在向大自然搏斗的日子里,困难一个接一个地向他们冲来,中共毛田区委的领导干部丝毫没有动摇,他们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带领群众冲锋陷阵。他们坚持真理,大胆领导。不管困难多大,他们挺身而出,一个个地解决它。
如今,毛田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满足,经常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检查和总结自己的工作。他们常常同先进地区比较,向先进地区学习。今年以来,他们反复组织全区的干部和群众向大寨学习,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奋斗目标。
今年冬天,毛田人在过去没有使用绿肥习惯的山冲田里大种绿肥作物,用它来进一步提高耕地肥力,促进粮食增产。
新华社记者 龙文明 赵颖 张运铮
(附图片)
毛田历史上没有种过杉木,目前有条件的公社都种植了。
新华社记者 孙丕永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