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阅读
  • 0回复

从切山药片机说起 谈推广农作技术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4-19
第4版()
专栏:工作研究

  从切山药片机说起
 谈推广农作技术的经验
前年夏天,我在定县留宿村认识了一个叫张不服的农民,这人心灵手巧,从没投过师,可是泥、瓦、木、铁的活全会做。他曾经用木头做了一辆自行车,一样的能骑。……做了一辆人推的水车,做了一辆出八根线的纺车……就连他家里用的油灯,也非常特别,盏上有一个夹灯捻的铁丝圈,即省油又明亮。他种庄稼,也和人不一样,常常出些新花样;黄瓜苗上接豆夹,长出的黄瓜来又长、又脆、又多……我觉得这个人对于农作技术的改良和推广的工作上很有用处,所以时常找他闲谈;有一次他偶而和我说了一件事,虽很平常,但增加了我对这问题不少知识。
他说,有一年他上县里参观了一个农业展览会。展览品中有一架“切山药片机”。这机器非常灵便,只要把山药塞在机器里,手摇机把,片如雪下,比起用手来切,何止快十倍。这一带盛产山药(红薯),是主要食粮之一。每年除了把一部分的山药下窖外,大部分都用刀切成片,以便晒干保存。但得一刀一刀的切,很费功夫。所以参观的人一见这么架灵便的机器都很感兴趣。
但张不服看了,就断定:这架切山药片机好是好,可就是推广不了!后来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对的。这架切山药片机始终连一架也没推广出去。到底是什么道理呢?他说,切山药片一年也不过切几天,所以平常人家就连切山药片的刀也并不是一家一把,用时还得向旁的人家去借,谁还去买这架机器,这机器固然便宜,但比起切山药片的刀来要贵十倍。其次,这切山药片机固然用法简单,但也得经过一个时期的练习,这一点就难行得通。
这架切山药片机虽是件小事,但对于农业技术的提高、改良和推广,却提供了不少重要的启示:
首先,农业技术的提高、改良和推广,必须要照顾到农民现有的经济基础。离开了这一点一切都将会落空。一切农业技术的提高、改良和推广,第一必须是大多数农民最迫切需要改良和提高的技术:如治蝗、浸种、防旱、防涝……等,首先着重到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方面。
第二、必须是农民目前力能所及能够办得到的,这样才能普遍推广。过去我们推广过“活底粪篓”、“五一水车”……等,虽然获得了不少成就,但还不能普遍推广,其中有一个主要原因:农民已有了的农具,叫他重添置一种新的农具,他先要考虑的是合算不合算,若这新的比旧的没有显著的效果,但有一分奈何,他就尽先凑合着旧的用。又比方过去我们的报章杂志上,曾经介绍过不少科学的农业知识和办法,确实起了不少作用。但有一些也实在是比较“遥远”一点!记得有一回介绍了一个杀蚜虫的办法,每亩地用煤油一斤,还有若干西药……,民校教员拿这念给农民们听,农民们听了嗤之以鼻,继而微笑,仿佛听了“今古奇观”一般。这就可以想见这办法即使十分有效也就很难行得通的了。
第三、农业技术的改良,提高与推广,千万别想一下子全面推广,必须一步一步的来。先选择几户愿意接受新技术的农民,切切实实做出一点成绩来,先做一个样子给大家看看。这样比任何宣传都要紧;大家就会跟着学。
第四、农民中原来也就有很多合乎科学的农作技术,所不足的是很零碎,不系统,只要我们去掉一部分不合乎科学的。把合乎科学的加以收集、辨别、系统化而加以提高,再加以普遍推广,比起生吞活剥的来介绍“科学技术”,定会事半功倍。
凡合乎以上数点来进行农作技术的改良、提高和推广的,成绩就显著。如治蝗——从治蝻到打成虫的一整套办法,就是群众喜欢接受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