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8阅读
  • 0回复

两种世界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1-01
第2版()
专栏:

两种世界观
去年十一月初,本报就江西省委召开省委扩大会议之便,邀请江西省上高、宜春、南昌、安义、新建、余江、广丰、波阳、南城、安福、泰和、崇仁、瑞金、全南、龙南、兴国、九江、瑞昌等十八个县的县委书记,座谈县委领导革命化的问题。会上,大家根据自己的实践,着重谈了县委指导思想和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及其在工作中发生的后果。现在摘要综述如下:
过得去和过不去
消极求稳思想从那里来?大家谈到,这常常和目光短浅、要求不高、骄傲自满、故步自封的精神状态分不开;另一方面还有个“怕”字。上高、波阳、南城等县的同志都谈到这几年(从一九五八年以后)连年稳定增产,这本来是件好事。但他们不知不觉因胜而骄、因骄而松、因松而发展缓慢,工作中怕冒风险,一意求“稳”起来。满足于年年增产,满足于国家征购任务年年完成,满足于群众生活可以“过得去”……一句话,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不以革命的需要和国家的需要来要求自己,工作中只要求“过得去”,这便是片面求“稳”的思想根源。
当然,我们不应当无条件的反对求稳思想。稳,如果是指要做好充分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是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根据客观规律办事,不左右摇摆,是锐意前进,把前进的脚步放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上;这是革命化中的稳,是积极进攻中的稳,是毛泽东同志一贯提倡的实事求是的作风。余江县的工作便是这样。这个县从一九五一年起,十五年如一日地兴修水利,水利基本解决以后又大抓肥料、种子和耕作制度的改革,踏踏实实,坚韧不拔地作了许多改变生产条件的工作。一九六五年粮食总产量超过一九五七年的百分之七十,比解放初期增加两倍多。这样的稳是积极的稳,是进攻中的稳,是快中求稳。而有些地方的“稳”,则是大体维持现状、不求大的变革的“稳”。
同样一个稳字,实质上反映着两种不同的思想。这里显然有个世界观的问题。是象余江县委那样当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力求改造客观世界呢?还是当无所作为的庸人,维持现状呢?许多县委同志谈到,把片面求稳的思想提高到世界观的高度,乍一看似乎有点难以接受。但是,仔细深挖一下,这种怕冒风险、一意求“稳”的思想后面,往往隐藏着一个“我”字,往往与个人得失利害的打算分不开。这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无所畏惧的思想是不相容的。
除了世界观的问题以外,也还有个思想方法的问题。不少县委谈到,消极求稳的思想,常常出于小生产者的近视眼。他们看不到人民公社的极大优越性,看不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集体生产的积极性,看不到全国形势的变化,看不到几年来各地普遍进行的农田基本建设和国家工业力量的壮大,为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创造的极为有利的条件。他们还一味根据老经验、老水平办事,本来是脚踏原地,还自以为是“合乎实际”哩!
思想不同结果不同
矛盾是这样毫不含糊地揭发出来了。如何解决?有些县委谈到,只要真正到群众中去,认真调查研究,切实了解群众的需要,思想上就稳不住,非变不可。只要领导思想彻底地变,坚决进攻,生产上就会立竿见影。
稳和变是两种互相对立的思想。上高县的同志谈到,上高县在一九五八年以后,生产基本上是稳步上升,几年来增产的积累数,在全专区占第一位,但近几年来发展的速度,只算得中等水平。主要思想存在一个稳字。因稳而发展缓慢。休养生息想得多了,改变自然面貌想得少了。思想一变,眼界开阔,原来认为无处可修水库的地方,发动群众以后,找到了水源,消灭了几年没解决的水利死角。
只想到“稳”,就会满足于已得成就,经验总结不起来,群众中新鲜东西看不见,看见了提不高,提高了推不广。不知不觉,眼光迟钝,心胸闭塞,手脚变懒。就象消灭过水田,上高县委吵了好几年,拖了好几年,终未解决。宜春的一个水库,研究讨论了五年,修不起来。飞剑湾水库,一九五八年修起,一直没有配套,一直没有受益。常想到变,就会目光犀利,心胸开阔,手脚变勤,说干就干。去年一个春季,上高县消灭过水田七万多亩,早稻增产百分之三十。宜春县那个拖了五年的水库,前年一个冬季干成了。飞剑湾水库的配套工程,去冬今春也能完工,至少能扩大灌溉面积三万亩。
攻和守的关系也是这样。思想上以攻为主,积极主动,好年景才能上得快,坏年景才能保得住。立足于守,不仅被动,现状也难保。泰和县地处赣江两岸,容易受灾。前几年县委没有树立“立足于灾,两手准备,以攻为主”的思想,一九六一年、一九六二年连续两年大水,产量就下去了。县委吃了苦头,总结教训,转变思想作风,亲自下去蹲点,参加劳动,搞试验田,采取了进攻的态度。一九六三年大旱,比水的危害性更大。但因领导思想有了准备,采取各种抗灾增产的措施,这一年还增了产。一九六四年又发洪水,是六十多年没有的纪录。全县干部群众,同心合力,顶住了灾害。这一年的粮食产量也打破了历史纪录。大灾之年大丰收。三年对比,教训深刻。
创业和守业。不少县委同志谈到,有了社会主义的创业思想和远大理想,工作上就会站得高,看得远,对于全县工作有个战略部署,就会高瞻远瞩而又脚踏实地,改变自然面貌,组织一个又一个的战役。余江县的工作正是这样。县委怀着一定要彻底改变余江面貌的强烈愿望,从解放到现在,县委一直是三大革命一起抓,踏踏实实,做了许多“笨”工作,解决了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消灭旱灾和血吸虫的问题,全县实现了水利化,改善了红壤土,使一个亩产不到二百斤的低产县,一跃而为亩产八百零五斤的高产县。如果只是守摊子,工作上只抓当年,没有长远打算,势必年年被动,年年老样子。有的县委同志谈到这一教训,深感痛心。
解决了稳和变、攻和守、创业和守业这一系列的认识问题之后,在一个县的范围内改变生产面貌靠什么?靠自力更生,还是依赖国家支援?不少县委谈到,口头上讲自力更生,思想上总想向国家多要些钱,多要些物资,认为钱多好办事。结果怎样呢?革命老根据地的兴国县的同志谈到,因为兴国是老根据地,救济款多,国家贷款也不少。前几年县委多多少少有依赖国家贷款的思想,结果并没有解决兴国的建设问题。好多水利设施是“八年‘抗战’,还未受益”。结果,全县生产发展慢,对国家贡献小,群众收入低。去年,县委确立了发扬革命传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思想,狠抓了几项增产措施,例如良种、灭虫和大种红花草(前年只种一万多亩,去年种了十三万亩)等,特别是通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调动了老根据地革命群众的积极性,去年粮食产量比前年增加百分之二十,超过最高年产量的百分之十以上。(金凤整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