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先除思想上的“灰” 只要思想上没有灰,劳动条件和生产环境再差,也能改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1-05
第2版()
专栏:

先除思想上的“灰”
只要思想上没有灰,劳动条件和生产环境再差,也能改变
马钢烧结厂工人 黄永龙
我们厂是个原料加工单位,一年到头同铁矿粉、焦炭粉、石灰粉打交道。从前,厂里到处灰尘弥漫,我觉得没有办法改变。现在,事实使我认识到,只要思想上没有灰,劳动条件和生产环境再差,也能改变。厂里有名的“沙漠地带”的变迁,就是个明显的例子。
“沙漠地带”又叫“大灰窝”,指的是烧结车间的返矿地沟。全厂加工的原料都得从它那儿过。过去,烧结矿粉末从几十米高的漏斗里扬下来,弄得这儿灰尘滚滚。由于灰尘多,也影响了机器寿命。当时,也有人提出来要改善这里的劳动环境,可是很多人都认为:烧结厂嘛,就是同灰粉打交道的,没法改变。
一九六四年初,大庆油田的先进事迹传到我们厂以后,震动了我们每一个工人和干部。返矿工人说:“大庆人是工人,我们也是工人,大庆工人成天和油打交道,能够做到井上无油污,井下无落物,我们为什么不能改善落后的劳动环境,促进生产呢?”老工人高金轩还说:“我们一定要学大庆人的革命精神。”
我们在大庆精神的鼓舞下,长了革命志气,在“沙漠地带”闹起了革命。当时看返矿尾轮的共青团员马朋友,首先干得最带劲。建厂七年来,因为灰尘老是没有清除,地沟里泥水积了几尺深,马朋友不顾寒冷,跳进地沟里,用脸盆、铁桶,一盆盆、一桶桶舀。白班干,夜班也干,经过了十几天艰苦奋斗,地沟里的积水才落下去一两寸。有人对小马说:“算了吧,地沟里的水是舀不完的!”小马还是不泄气,坚持干到底。大伙被小马的行动所感动,也都来干。经过一个多月时间,地沟里的积水终于被舀干了。
接着许多领导干部和工人一起钻到地沟里,清除积灰和污泥。经过半年多的苦战,又从地沟里清除了两百多吨灰尘和垃圾,终于改变了地沟原来的面貌。为了把机器保养好,大家又动手革机器设备的命。
通过这些,不但改变了工厂的面貌,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大大改变了,过去三四百只托辊不转动,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只要在本班发现一个托辊不转动,也要把它修好了才交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