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粤剧革命化的新成就——谈广东粤剧院演出的《山乡风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1-06
第6版()
专栏:

粤剧革命化的新成就
——谈广东粤剧院演出的《山乡风云》
张颖
正当全国掀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高潮的时候,文艺戏剧界也高举毛泽东文艺思想红旗,大演革命现代戏。曾有许多地方剧种以新的姿态、带着各自创作的革命现代戏来首都演出,使首都的观众和戏剧界受到极大的鼓舞和鞭策。现在广东粤剧院也正是以这种新姿态、带着革命现代戏到北京演出来了。我怀着热烈期待的心情看了第一次,接着又看了第二、第三次,感到十分兴奋、满意;每看一次我都发现有新的东西,值得好好学习。
粤剧是我国比较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它的发展和其他地方剧种大致一样又有所不同。解放以前,它被封建思想长期统治,又受到殖民主义文化的严重侵蚀,受到迫害最重。真正被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粤剧,几乎濒于灭亡的境地。解放以后,在毛泽东文艺思想光辉指引下,粤剧工作者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使它得到了新生,演出了一些比较健康的剧目。在大跃进的年代,也曾演出过真正的现代戏,如《红花岗》、《刘胡兰》等。一年多来,全国大演革命现代戏,广东粤剧院的同志们,经过深入农村、部队,改造思想,体验生活,也在努力编演革命现代戏,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历过不少艰难,作过各种探索,也有过失败的经验。确实如此,由于粤剧的某些特殊因素,使它作到革命化有更多的困难,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所以这次广东粤剧院成功地演出了《山乡风云》的意义,就不只是解决了粤剧必须、也完全可以演好革命现代戏的问题;同时也标志着粤剧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跨上了真正革命化的新阶段。
粤剧《山乡风云》,是根据长篇小说《山乡风云录》改编的。描写一九四七年华南地区的一支人民游击队,奉命挺进山区,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并运用里应外攻的办法,攻破了这一山区中封建恶霸地主的顽固堡垒桃园堡,建立起山区根据地,有力地配合了全国大反攻。剧本选取了小说中富有戏剧性的章节,通过描写尖锐的敌我斗争,塑造了一个人民游击队女连长刘琴的正面人物形象。剧本写出了在人民战争中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重要意义,再一次形象地说明:人民群众一经觉醒起来,就能打败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剧本主题思想鲜明,结构集中精炼,戏剧情节引人入胜,层次分明。几个主要人物有性格,形象还生动。
我特别欣赏其中几场:第一场看来只是过场戏,只演了十分钟,却把全国革命的大好形势,敌我双方的主要人物都介绍出来了。演出运用粤剧传统的古老排场加以发展,用传统的“五更头”曲牌,唱出了游击队员们的豪情壮志。同时也勾勒出联防大队长斩尾蛇的阴险毒辣和敌军的丑态。两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有适度的夸张,又不失于真实。这场戏,剧本写得精炼,导演处理得干净。第四场,刘琴接受上级命令,作为桃园堡中学的教师,深入虎穴,了解敌情。在这场戏中,几乎所有的主要人物都上场了。刘琴一开始就被这虎狼窝中的吃人景象所激怒,接着遇上了狡猾的匪特斩尾蛇,又被地主恶霸番鬼王盘查,黑牛当场对质。斗争复杂,情节惊险。但编剧和导演却处理得有条不乱,层次分明。第七场,本来这已经接近全剧的高峰。幕一拉开,在幽静的居室里,刘琴深沉地独白出鲁迅的诗句:“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而后接唱长段的梆子慢板转中板,抒发了刘琴从深入虎穴,经过艰苦的工作,而今接近胜利的心情,也抒发了这个革命战士的远大胸怀和革命豪情。这段戏的安排,不仅是编剧技巧的巧妙运用,而且对刘琴的塑造也是非常必要的一笔。因为刘琴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在前几场中还表现得不够丰富多采,而这段戏则使她显得比较丰满完整了,粤剧的特点也更突出。从艺术效果上看,从刘琴这样抒情的气氛,一转而为虎子下山,斩尾蛇紧紧咬住,把戏剧矛盾推到又一高峰,扣紧了观众的心弦。《山乡风云》的编剧和导演都注意到,不仅要有戏有人,还要有唱有做,在紧张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还留有余裕,使演员能发挥所长。这是使它不失掉粤剧风格的重要因素。
不少观众都有这样的印象:粤剧传统戏的唱词多是文绉绉的,而且比较陈旧。《山乡风云》在唱词上也作了革命化的尝试,有些唱词还写得颇具文采。如第一场班长和战士们唱的四句“五更头”,写得很有气魄,接着刘琴唱那段“快十字清中板”,也写出了在此情景中人物的胸怀,演员唱起来也上口。又如第三场何奉与刘琴的对唱:“……主家怎肯将奴才放?受气犹如吹箫笛,横直一样是凄凉。”“箫笛能翻百样腔,识者吹来不一样,做人那会都是凄凉……”这是从群众生活中提炼出的语言。创作革命化的新戏曲,非常需要从群众丰富多采的语言中吸取养分。斩尾蛇的唱和白也相当性格化。《山乡风云》的成就就在于:既是革命现代戏,又是粤剧;既使观众受到了革命教育,又得到了艺术欣赏的满足。在广东粤剧院同志们的努力下,已经在继承和发展粤剧的优秀传统艺术中表现了革命的内容,为粤剧革命化迈出非常有意义的一步。
剧本改编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的,比如全剧对基本群众的觉悟,描写得似乎过低了些,使刘琴进堡缺少可靠的必然胜利的条件;特别是何奉父女的线索,在剧中比重较大,却没有把他们的觉悟转变和整个戏剧矛盾发展完全交融起来。戏剧的结尾对鼓起群众的反抗怒潮、配合部队进攻,也不够鲜明有力。我相信,这些缺点在这个剧目的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是完全可以改得更好的。
在一台戏中,萃集了这样多被群众所热爱的著名演员,这在粤剧舞台上是不多见的。特别是这些演员,不管自己担任什么角色,都以充沛的革命热情、通力合作来演好一台戏,这也是粤剧革命化、演员思想革命化的重要标志。听说粤剧院在排演《山乡风云》时,刘琴一角就同时挑了五个演员(其中两个老演员,三个青年演员)大家比学赶帮,最后经过群众评比,最好的才参加演出。这种对革命戏剧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山乡风云》演出的成功,很重要一面是演员表演的成功。全台演员非常整齐,首都观众较熟悉的红线女同志,这次扮演游击队女连长,和她以往所创作的任何角色都大不一样,不仅是时代不同,人物的思想精神面貌各异;同时以她的表演特长,和作为一个演员所具备的素质来看,红线女同志演刘琴是有着较大的困难的。但由于她以“要演革命戏,先做革命人”的正确态度,并曾不断深入农村、部队,在人民生活中吸取艺术创作的营养,又一丝不苟地进行创作,时时倾听群众意见,不断改进,所以刘琴是演得相当成功的。第一场她怀着饱满的政治热情,以“锣边花”上场亮相,接着唱十字清中板,其中有些地方改变了传统旦角的身段和唱腔,使观众看到了一个英姿勃勃的女兵。第四场在刘立人家,从看到吃人景象激起了愤怒,转而又想到自己的任务这段戏,表演得非常细致;与斩尾蛇的斗智也演出了革命战士的机智。第六场在书房的一段抒情演唱,既有柔和婉转,又有慷慨豪情;既保持了自己表演的优点,又有所发展。红线女同志在创造刘琴时,极力摆脱她过去善于表演纤纤弱女子的那种习惯和素质,突出刘琴的粗犷性格,这个努力是取得了成果的,使观众看到了游击队女连长的真实形象。
罗品超同志过去演的长靠武生戏是观众喜爱的,在大演革命现代戏以来,罗品超同志曾在《南海长城》等剧中成功地扮演了当代正面人物。这次在《山乡风云》中扮演黑牛,应该说剧本对这个人物描写是不够充分的,演出又离开了他擅长的行当。但罗品超同志却一丝不苟地创造出一个贫苦出身、而又沾染了流氓习气的人物形象。他的戏不多,第三场与刘琴相遇,这个黑牛带着流氓习气、毫无阶级觉悟。但罗品超同志没有丑化他,而是表现出他憨厚直率的一面,所以到第五场,面对着恶霸地主的凶狠行为,又经过刘琴的教育,激发了他的阶级觉悟,毅然转变,也就觉得可信。文觉非同志是粤剧名丑,他扮演国民党匪特“三朝元老”斩尾蛇,他的表演有适度的夸张,但却没有用自我表现、自我陶醉来把这个人物漫画化,演得有深度,使观众看到这个阴险毒辣又诡计多端的坏蛋并不简单。如果把斩尾蛇演浅了,就衬托不出刘琴的机智勇敢。文觉非同志的唱腔、表演是独创一格的,但又和整台戏和谐,这说明他有相当高的艺术素养。扮演何奉的罗家宝同志本来是演小生的,这次却演一个深受压迫、历尽艰辛的老雇农,演来朴素自然,真实动人。扮演林校长的黄超全同志戏虽很少,而把一个地下党员那种稳重、有经验、又能当机立断的精神面貌演出来了。第六场当刘琴处于非常危急的情况下,他突然以地下党员的身分出现,观众看他取下眼镜思谋对策,而断然在敌人面前和刘琴接上党的关系。本来这场戏写得有些突然,演员却演得自然可信,真是戏少也能显才华。青年演员郑培英演的春花也称职可爱。总之,全台演员不只阵容整齐,艺术创作也都严肃认真,使这出戏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观众。
从整台戏,从演员阵容、行当、唱腔、做工等等方面的改革,都可以看出广东粤剧院是以革命的精神来编演《山乡风云》的。而且他们的努力得到了成功。他们所取得的经验,为粤剧进一步革命化打下了稳固的基础。在祖国建设一日千里的大好形势下,新的一年正在开始的时候,作为首都的观众,为能看到广东粤剧院取得这样的新成就而感到高兴!我们相信,经过这次成功的演出,在不久将来,我们一定能看到反映社会主义伟大时代和塑造当代英雄人物的、在艺术上更完美的革命化的新粤剧。(附图片)
刘琴深入虎穴了解敌情,利用黑牛解除了敌人对她的怀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