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移植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看中国京剧院一批小戏的演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1-06
第6版()
专栏:

移植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看中国京剧院一批小戏的演出武东涛
最近,中国京剧院在短短的十来天里,从中南、华东、东北、西北等地区九个剧种的优秀现代戏中,一下子移植了十四出小型剧目,这里面既有湖南花鼓《打铜锣》、祁剧《送粮》、楚剧《双教子》、河南曲剧《游乡》、越调《扒瓜园》,也有京剧《杜骨峰》、歌剧《红松店》、话剧《刺刀见红》等等,这是中国京剧院虚心向地方戏学习、辛勤劳动的结晶。
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不仅为京剧深入农村、为农民兄弟服务准备了剧目,而且通过移植地方小戏的实践,使京剧艺术增添了新的血液,有利于京剧革命化的深入开展。表现了京剧院的同志们的不断革命精神,也表现了文化战线上的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运动正在广泛展开。
看了演出,我们认为移植是成功的,移植后的这些小戏,既是新戏又是京戏。移植实践,对京剧艺术能否表现当代工农兵生活这个问题,再一次作了肯定回答,对京剧移植地方戏如何解决京剧化的问题,也作了有益的尝试。
最重要的一点,是移植者对这些地方小戏的共同特点有正确的理解,即着眼于这些戏的思想深刻、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地方色彩,而不单是注意某些艺术形式上的特色。这样,就抓住了解决移植中所有问题的核心。移植地方戏实际是学习地方戏;学习地方戏主要是学习它新的生活内容和艺术气质。因此,所谓移植的京剧化,使地方戏适应京剧特点的问题,实质上也是解决新的生活内容与京剧艺术形式的矛盾问题。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京剧院的移植,在遇到京剧化的难题时,他们所持的态度,不是先强调怎样使地方戏来消极地适应京剧特点,而是使京剧如何适应新的生活内容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在保持京剧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主动、积极地创造,虚心学习,大胆吸收。在这些戏里,有各种各样为京剧旧行当里所找不到的人物性格,为京剧表演程式里所不多见的新颖活泼舞蹈身段。特别是音乐和唱腔,更突出地表现了移植者的虚心学习和勇于革新的精神。音乐,是一个戏曲剧种的主要标志和命脉,是构成一个剧种的最稳固的因素,移植时最难于与新的外来的因素融合。由于京剧艺术长期脱离劳动人民,其音乐体系,从结构到板腔都比较凝固和呆板,与新的生活内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相距颇远,即使配上新词,唱起来也常常给人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气度之感。因此,在这次移植中,他们采取了坚决从生活出发的原则,根据内容的需要,许多地方,大胆保留和吸收了地方戏曲中的一些结构、音调、节奏和民歌风,用以改造丰富自己,创造了新的京剧板式、旋律和音调。如移植后的《彩虹》,在唱腔里不但揉进了客家山歌的风味,还利用京韵大鼓和梆子腔里的一些音调。不少戏里原样不动的借用了一些富有地方色彩的配曲,从歌剧移植过来的《红松店》里,我们甚至听到了西洋乐器的伴奏。结构方面,当遇到许多地方戏里常用、而在京戏里却不多见或者没有的唱腔结构时,如《打铜锣》的大段说唱;《补锅》中的拉风箱那段对唱;《游乡》中的载歌载舞等等。移植者不是靠改编剧本来加以回避,而是想方设法突破旧的京剧唱腔结构,向地方戏学习,创造新的相应的结构,西皮、二黄不行就用杂曲、山歌、拨子。比如《打铜锣》就是采用小曲来处理说唱结构的,边唱边说,听起来倒也很别致。实在处理不好、表现不了原来的结构特色的,就干脆沿用地方戏的唱腔。如《补锅》里李小聪与刘兰英拉风箱的那段对唱,开始几场演出用的是“拨子”,听起来,总觉得音乐效果与舞台上的生活情景、欢快的劳动节奏不相称,就干脆用了花鼓戏里原来的曲子来配这段对唱,反而觉得舒服、清新。
当然,演的既是京戏,还必须要象京戏。所以,与此同时,移植者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在不损害内容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了京剧艺术的特长。剧本整理时,在结构上作了适当的改动,使歌唱性较强的一些戏里比较零散的唱更集中;唱词,保持了地方戏曲语言的生活气息和风趣。但在声律和词汇方面,考虑到京剧音乐和北京方言的规范,作了必要的调整。表演,基本上是地方戏的路子,但在可以发挥京剧特长的地方也不放过,比如使一些主要场次的表演节奏感更强,身段动作更洗练等等。音乐方面,尽管有所吸收和变化,但每个戏的板腔设计,都基本坚持了以京剧的西皮、二黄或小曲为基调,再加上过门、拖腔、配曲、伴奏的弥补,听起来仍不失京剧的韵味。结构上,在比较难办的地方,也本着从生活出发的原则作了灵活处理。对那些比较现成的地方,移植者也没有贪图方便,敷衍了事,同样是从内容的需要出发,反复琢磨怎样发挥京剧音乐的特长,以求完善。
实践证明,京剧院的这些做法是成功的,尤其应该肯定的是这种虚心而且严肃认真的态度。虽然是移植,却象对待创作一样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学习是积极的学习,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有所消化。京剧化也不是消极的适应,随便搁上一些京剧的旧东西就算完了,而是有所创造。辛勤的劳动是决不会辜负人的,移植的成功,使京剧院在革命化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当然,由于时间太短和生活不熟,以及形式的局限,移植演出中还不够理想的地方是有的。但我们相信,只要方向明确,态度端正,本着彻底革命的精神、长期坚持深入生活实践,在比学赶帮超的大好形势下,中国京剧院的同志们一定会不断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有所前进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