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我们是怎样培养青年业余作者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1-12
第6版()
专栏:

我们是怎样培养青年业余作者的
北京部队政治部文化部
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们体会到,文艺要更好地为三大革命运动服务,为兴无灭资的斗争服务,必须大力发展群众的业余创作,培养既会劳动又能创作,既能使枪杆子又会用笔杆子进行战斗的红色文艺战士。我们采用的办法是“选”、“帮”、“奖”。通过群众业余创作来发现新苗,反过来,又通过培养文艺骨干来推动群众业余创作。
“选”
选什么人作为培养对象,是一个涉及到培养、造就无产阶级文学事业接班人的大问题。因此,一开始就要把“苗子”选好,使根子扎正。我们接受了一些教训以后,近几年来在选“苗子”时,一直坚持了“着眼于德,器重于才”这两个方面的条件。为了发现德、才兼备的“苗子”,我们采用了如下办法:(1)不断地结合部队中心任务,组织群众性的业余创作活动;坚持一年一度逐级进行的业余文艺创作评奖,通过作品发现人才。(2)依靠各级文化业务部门的推荐。(3)以老带新,有计划地在一般群众作者中培养。无论通过何种办法发现“苗子”,必须在掌握上述条件的同时,把那些政治思想好,创作态度正确,写作热情高,连队(基层)生活厚实而又有发展前途的人作为“苗子”。尽管他们创作水平暂时还低,也要下大功夫扶持他、培养他。对于那些虽然具有一定的写作才能,但政治思想不好的人,不能列为重点培养对象。
“苗子”选好了,能否成“材”,还得靠长期的辛勤培育。
“帮”
培养青年业余作者,必须把帮助他们实现思想革命化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这是正确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培养全心全意为工农兵服务的红色文艺战士的前提条件。在这方面,我们觉得最根本的环节是帮助作者学好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以毛主席的思想、观点、方法为准则,对待一切事物,指导创作实践。
为帮助作者学好毛主席著作,我们的作法是:一、把学习毛主席著作作为作者必须完成的任务来安排,并根据每一时期作者的思想实际,提出明确要求,使“学”落实于“用”。如一九六一、一九六二年,我们针对作者对党的文艺方针缺乏深刻理解和在文艺思想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规定了学好《毛泽东论文艺》一本书的任务。一九六三年又针对反修斗争的逐步深入,提出了在继续学好《毛泽东论文艺》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战争与和平、人道主义、写英雄、写真实”及所谓“艺术技巧”等五个问题。去年和今年,根据阶级斗争形势的发展,要求作者重点学好毛主席的四篇哲学著作。二、坚持“四同时”。即:布置创作任务的同时布置学习毛主席著作任务;检查、了解工作的同时检查作者学习毛主席著作情况;总结、交流经验的同时总结交流学习毛主席著作经验;要求作者汇报工作的同时汇报学习毛主席著作情况。三、解决困难,给予方便。比如及时供应学习材料;争取让作者参加各级开办的毛主席著作学习集训;利用召开座谈会和集中讨论、修改作品的机会,组织毛主席著作学习,请首长作辅导报告等。
在狠抓学习毛主席著作过硬的同时,要千方百计地帮助作者深入好生活,指导他们在生活中更好地与群众相结合,向先进学习,这不仅是丰富创作源泉的问题,也是直接促使思想革命化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只有思想过硬,观点、方法对头了,才能在生活中有新的发现,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从千变万化的生活海洋中认清主流,明辨是非。反过来说,也只有长期投身于火热的现实斗争生活,才能使毛主席著作学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因而,我们在这方面一直注意了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坚持不让青年业余作者脱离连队(基层)、脱离“第一线”生活,在基层的作者尽量不往机关里调。第二、尽量使他们生活得深一些,然后,在深的基础上适当广一些,从多方面丰富生活。如王石祥同志,由于生活面狭窄,因而作品不仅题材单调,语言也嫌不足。为了使他从多方面获得生活原料,领导上曾让他担任步兵、通讯兵、侦察兵、炮兵等五、六种不同兵种的战士、班长、排长职务。第三、诱导他们提高认识生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能力,诱导他们向英雄模范学习,要求他们在生活中作有心人,自觉地进行自我改造,作彻底的革命派。否则,就是长年泡在“源泉”里,也不可能使思想、生活过得硬。
当发现有的作者滋长自满情绪和个人主义思想萌芽的时候,也要及时向他们提醒,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在前头。总之,“警钟”要及时敲,“防疫针”要适时打,才能防微杜渐,才能增强对资产阶级思想侵袭和影响的免疫力。
另外,在帮助青年业余作者实现思想革命化的过程中,一定要下大力帮助他们提高创作技巧和艺术表现能力。一个文艺作者如缺乏这方面的基本功,就不能把正确的思想,丰富的生活通过完美的艺术作品表现出来。为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我们曾经采用过多种方法,如请专业作者传经,对优秀作品进行分析研究等等……。但是,最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不断地组织他们进行创作,在艺术实践中提高,只有经常“反复地看,反复地想,反复地写,反复地改”,经过长时间磨砺,付出辛勤劳动,才能使技巧过得硬。
“奖”
奖励,可为青年业余作者和广大业余文艺创作积极分子树立学习的“样板”,使他们从具体作品中,辨明创作方向;可以鼓励创作,更好地调动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可以帮助作者总结经验,更好地前进。自一九五九年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了一年一次的业余文艺创作评奖制度,并在工作中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坚持政治挂帅。所奖的作品,一定要符合党的文艺方针,和为兴无灭资、巩固与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从我们几年奖励的作品来看,虽然有些作品在艺术上还嫌粗糙,但政治方向是正确的。
二、高标准、严要求。“高”,当然也不能高不可攀,要水涨船高,奖励的作品总要能对多数业余作者起到“样板”作用才行。“严”,主要是在创作过程中对作者严,只有这样才能引导作者反复推敲,反复修改。通过“样板”的不断提高,来带动群众创作水平的提高。
三、群众路线。奖励的作品一定要有雄厚的群众基础,未经群众考验的作品一般不奖。否则群众不认账,也就失去了“样板”的作用。为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吸收更多的业余作者参与这项工作,使他们有一个学习、总结、提高的机会,我们采取了统一要求,逐级业务部门评选,逐级政治机关审批的方法。
四、造声势。在广大业余作者中贯彻党的方针、执行上级指示,或在创作上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没有一个群众性的声势是不行的。文艺评奖就是造这样声势的大好时机。因而,我们每次评奖都要通过发通报、登报纸、写评论、开授奖会等一系列方法,在部队造成一定的声势。我们业余创作中,大写现实题材、大写英雄人物等几个高潮,就是在这一声势的影响下形成的。
五、不搞物质刺激。奖,首先是从政治上奖。其次是给予荣誉奖,由政治机关颁发奖状或奖给政治、文艺学习书籍等。绝不能搞物质刺激,否则,不仅达不到奖励的真正目的,而且还会把青年作者引入歧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