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革命者的“小气”和“大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1-15
第6版()
专栏:

革命者的“小气”和“大方”
舟红行
最近听到大寨陈永贵的两桩事。
陈永贵从太原开罢会回去,路过阳泉,找了个“三毛钱”的地方住下来。有位同志发现这位“庄稼汉”就是全国闻名的陈永贵,惊异地说:“你怎么能住这里!楼上有一元五的房间,住的舒服。你到太原开会,反正是公家报销……”陈永贵回答说:“正是因为公家报销,我才找最便宜的地方。”同一个陈永贵同志,当他知道兄弟生产队闹了灾,牲口缺少饲料的时候,便亲自率领社员到田里拾玉茭叶喂牛马,而将省下的好谷草支援兄弟队。
把两件事联系起来看,很有意思。
如果用“反正公家报销”的观点看来,舍其一元五的“舒服”,而在“三毛钱”的地方“蹲”一夜,岂不是太“小气”了吗?同样,如果用“反正公家会管”的观点看来,把本队的好草去支援人家,不也太“大方”了吗?然而正是这种既“小气”又“大方”的看来很矛盾的现象,却是那样自然地统一在雷锋、王杰、陈永贵这些革命者的身上。
对“小气”和“大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并持不同的态度。“反正公家报销”的人,他们的确有时很“大方”,我们不是常常听到他们这样议论吗?——“反正公家报销,为啥不买贵的,为啥不多买点呢?”,“反正公家报销,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再买个新的吧!”等等。可也经常是这些“反正公家报销”的人,最爱计较个人得失,最会打小算盘,因为他们总是以“私家”的眼光来看待“公家”的事物,说穿了,在“反正公家报销”这句话背后,还掩藏着一颗“私心”。
革命者,发的是阶级之愤,图的是祖国之强;既懂得创立革命大业之艰辛,也明白保持艰苦朴素革命传统的意义;他们所想所做的,都是革命,都是人民的利益。
革命者的“小气”和“大方”,与个人主义者的“小气”和“大方”是根本不同的:一个闪耀着时代的光彩,一个散发着腐朽的气息;一个是共产主义世界观的产儿,一个是出自个人的私心。象雷锋、王杰、陈永贵那样“小气”地花“公家”的钱,“大方”地支援别人别单位的人越多,就能越有力地推动我们的社会上升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境界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