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阅读
  • 0回复

把王杰式的英雄更多地搬上舞台——看组剧《青春红似火》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1-19
第6版()
专栏:

把王杰式的英雄更多地搬上舞台
——看组剧《青春红似火》有感
王传伟
王杰的名字象一声春雷,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发出了强烈的回鸣。学习王杰,努力把自己改造为王杰式的战士,是今天时代的要求,也是每一个革命者的迫切愿望。济南部队前卫话剧团适时地把王杰的事迹写成组剧《青春红似火》与观众见面,正是“雪中送炭”。看了之后,感到非常亲切激动。
组剧《青春红似火》是由《在工地上》、《革命战友》、《青春红似火》三个独幕话剧和小吕剧《去接王杰的枪》组成。组剧选取了几个最生动、最感人、最能体现王杰精神面貌的典型情节,概括出这个伟大战士的崇高的精神世界。
《在工地上》这出戏,王杰的出场写得很动人:王杰右手受了伤,指导员强制他休息,并责成通讯员作“看守”,由于看守的疏忽,王杰不见了;班里的两个战士研究说服王杰离开工地的时候。对王杰的出场作了有力的烘托。通过王杰巧妙地拒绝了战友的劝阻,特别是参加抢险的英勇行动,揭示出王杰内在的美。在王杰看来:能为人民的利益而战斗是最大的幸福。
在《革命战友》中,通过王杰主动地帮助老战友——新任排长写夜间训练“教案”的情节,生动地表现了他“一无私心,二无杂念”,一心为革命,一切为革命的思想和胸襟。这出戏虽小、情节单纯,但由于比较深刻地触到了人物的精神境界,所以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青春红似火》在万朵朝霞即将放彩的时刻启幕,王杰同志虽然连续站了两班岗(替新战士站了一班),却仍精神抖擞,在指导员强行代岗,让他休息时,他却又背着指导员悄悄地挑起水桶走了。接着通过小学教师请他介绍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经验;地雷班民兵马振魁请他再辅导一次布雷技术;小红领巾找他理发、讲革命故事;老大妈请他吃告别饭(饺子)等几件事,就把王杰处处关心别人和对贫下中农群众的深厚阶级感情表现出来。王杰真正做到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王杰正因为有了以上那样的思想基础,所以他的青春放射出朝霞般的光辉。
组剧并没有因为写王杰的牺牲,而让观众沉浸在悲痛中,给我们的是自豪和力量。最后一个戏《去接王杰的枪》是以小吕剧形式演出的,反映了人们学王杰,作王杰式的战士的群众性热潮。使观众感到王杰并没有死,他还活着,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鼓舞着我们前进!
如果说这组剧我们还有不够满足的话,那就是它对王杰的崇高的精神面貌揭示得还不够深刻、丰满。《在工地上》和《青春红似火》都还有罗列事迹之感。
看了以王杰事迹为基础的组剧《青春红似火》,使人联想到一个问题:即如何把现实生活中英雄人物迅速地用文艺的形式表现出来。过去对写真人真事的作品有各种看法,现在看来:把文艺创作局限于真人真事的圈圈里自然是不必要的;但决不能因此而排斥和贬低以英雄人物真人真事为基础的文艺作品。英雄的时代,造就出雷锋、欧阳海、王杰……这样的战士,他们是中国青年的典型,在全国人民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再经过艺术的创造,就必然受到读者和观众的热烈欢迎,而得以更广泛更长久的流传,产生更大的教育鼓舞作用。我们殷切地期望,今后,有更多更好的表现王杰式英雄的戏剧出现在舞台上。(附图片)
《在工地上》
①王杰同志把为人民服务看成是最大的幸福,虽然他右手受了伤,但仍偷偷跑到工地用他的另一只手为战士们烧水。
《革命战友》
②王杰为自己的战友每前进一步而高兴,当同志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就伸出热情的手,这是他正帮新任排长研究“夜训”计划。
《青春红似火》
③王杰为了掩护自己的阶级兄弟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副班长把王杰生前给民兵班同志买的二十本毛主席著作送给民兵班。
《去接王杰的枪》
④一个王杰倒下去,千万个王杰站起来,王杰的英雄行动是人们学习的榜样,王杰的崇高思想鼓舞着人们奋勇前进。青年李学英立志沿着王杰的脚印前进,报名参军受到了母亲和未婚妻的热烈支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