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我国培养科学技术人材的道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1-20
第1版()
专栏:社论

我国培养科学技术人材的道路
一个只读过三年小学的普通工人,成了一个高真空、电光源科学技术方面的专家,这是偶然现象吗?不。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在我们国家里,这是必然现象。象蔡祖泉这样的劳动人民出身的科学技术专家,正在成批地成长。
为什么没有上过几年学的劳动人民,可以成为专家?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一切聪明才智,一切发明创造,并不是发源于书本,而是发源于实践。劳动人民天天在劳动,天天在实践,他们从生产斗争中,取得丰富的经验,逐渐认识和掌握了事物客观的规律性。这就是他们有可能成为专家的最伟大的源泉。任何人不参加劳动,脱离了实践,那么,在科学技术上,必然一事无成。
有的同志,一谈到科学技术力量,就只看到数量不多的专业的科学技术人员。总觉得比起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我国的科学技术人员的比例太低。他们就是没有看到,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广大工人群众。我们国家的工人群众,不仅可以是在科学技术方面经常出主意、想办法的人材,而且可以产生大批象蔡祖泉这样的科学技术专家。我们的很多发明创造直接出于工人之手,更多的发明创造有工人参加,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党的领导、专家、群众三结合的政策,就是要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在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中的巨大作用。如果这样来看,我国科学技术人员的比例不是比资本主义国家低,而是比资本主义国家高。
蔡祖泉同志的成就给我们指出了一条从工人群众中培养科学技术人材的道路。这条道路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明确的政治方向。这个方向就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不为个人名利,不计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搞科学研究,为革命搞科学研究。在这个大前提下,还要解决蔡祖泉在自己的文章中所讲的三个关系,即实践与读书的关系,生产与研究的关系,科学研究和改造自己的关系。
要进行科学研究,当然要读些书,但更重要的是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科学技术就是这样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生产实践和读书,两者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
一切科学研究都是为了发展生产,都要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研究题目从生产中来,研究成果又要毫无保留地回到生产中去。我们的科学技术工作者,绝不能在科学技术上搞任何“私有财产”,而要象蔡祖泉同志所说的,做个科学战线上的“无产者”。
科学研究是改造自然的,同时也要改造科学研究者自己。只有不断改造自己,才能更有效地改造自然,才能更多地出研究成果,才能培养和锻炼出更多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人材。
只要有了明确的政治方向,又解决了这些关系问题,从劳动人民中就会涌现更多的科学技术专家和科学技术人员,我国的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会越来越多,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也会越来越快。这样,我国的劳动人民就象蔡祖泉同志所说的“完全能够成为科学文化的主人”。我们的国家,正是要依靠大批这样的科学技术人员的努力,争取早日赶上和超过世界的先进水平。
蔡祖泉同志以及其他劳动人民出身的科学技术专家所走的道路,仅仅是劳动人民知识化的道路吗?仅仅是从劳动人民中培养科学技术人材的道路吗?不。它的重大意义决不止此。这条道路,也是我们国家培养科学技术人材的道路,这就是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同生产实践密切结合的道路。
蔡祖泉同志的成长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是,我们所有的科学技术工作者,都应该象他那样坚持参加劳动,坚持参加实践;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是,我们培养科学技术人材,不能仅仅依靠书本和实验室,而应该更多地更好地组织他们参加劳动,参加实践。
要搞科学研究,当然要认真读书。但是,正象蔡祖泉同志所说的:“光靠读书,是搞不成科学研究的”。如果脱离了实践,钻到书本里去,做了书本的俘虏,那末,书读得越多,就会变得越蠢。
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有伟大的毛泽东思想,这是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根本保证。有一个西方记者对蔡祖泉说:“你如果在美国,可能要成为百万富翁了。”这个洋人似乎很有点为蔡祖泉没有生在美国而惋惜。蔡祖泉回答得很好:“象我这样的人,如果在美国,不是瘪三,就是穷光蛋。”蔡祖泉深深体会到,在资本主义社会,象他这样的工人,连肚皮都填不饱,那里谈得上科学研究呢?“没有革命的胜利,就没有今天的一切”。蔡祖泉的这点体会千真万确。社会主义制度一方面为蔡祖泉这样的普通劳动者敞开了科学技术的大门,同时也为科学技术工作者,为科学技术大专学校的学生,敞开了更好地参加劳动、参加实践的大门。这两方面的队伍汇合起来,就会成为一支攻无不克的科学技术大军,为我国的科学技术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作出巨大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