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运用样板,推动全盘,是领导农业生产的好方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1-28
第5版()
专栏:

运用样板,推动全盘,是领导农业生产的好方法
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 江渭清
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对农业生产的领导,有正确的做法,也有不正确的做法,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教训。经过比较,我们逐步体会到,运用样板,推动全盘,把毛主席教导我们的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具体运用到农业生产的领导工作中去,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样板是不断革命的产物
我省的农业样板,是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是不断革命的产物。
样板开始产生在太湖流域的苏州专区。一九六二年,我省太湖地区的农业生产,已经克服了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超过了正常年景的水平。人民公社经过贯彻执行党的一系列的政策,已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毛主席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所作的关于“形势、阶级、矛盾”的指示,和全会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鼓舞着人们去夺取新的胜利。面临着这种形势,中共苏州地委研究了如何以不断革命的精神,突破历史上最高产量的问题。他们认为:搞点,推广全国农业劳模、省农科分院研究员陈永康的水稻丰产经验,闯出一条新的高产更高产的道路,以推动全盘,可能是一条较好的途径。
从一九六三年起,苏州地委开始在吴县郭巷公社长桥大队搞点。陈永康和省农科分院其他一些同志也在这里蹲点。同时在各县设立了一级点,各技术推广站设立了二级点,各公社设立了三级点,这样以一点带多点,以多点带全面,进行连环示范,推广陈永康的经验。从培育壮秧开始,陈永康的水稻栽培技术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外的干部和群众,有的划着船,有的背着行李铺盖,前来参观取经。在陈永康每做一个关键性农活的时候,四周田埂上都站满了人,他们对陈永康操作的精细、严格、准确,都惊叹不已,说:“看戏要看梅兰芳,种田要学陈永康”;“看了陈永康的示范田,不通也会通,不学也想学!”这一年的结果,陈永康的示范田水稻单产都超过一千斤,长桥大队的粮食亩产由一九六二年的七百六十八斤跳到八百二十三斤;各地的一级点、二级点,普遍超过了历史最高年产量。全苏州专区的水稻单产,也由过去几年五百斤左右的水平,一下子跳到了六百零八斤。有些地方的干部、群众回顾这一年的生产说:“过去搞试验田,花了很多工、很多肥,稻子的根是黑的,梗是软的,叶是披的,谷是瘪的,产量是低的;今年种试验田,工、肥都用在刀口上,稻子的根是白的,梗是硬的,叶是挺的,穗是大的,谷是圆的,产量是高的。水稻单产在一千斤以上,还长得这样清秀老坚,不倒伏,真是不平常!”
这是办样板的起点。
一九六三年夏季,毛主席提出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革命运动的指示,我们各级党组织贯彻执行这一指示,大批干部下乡下厂,投身到三大革命运动中去。许多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也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用科学技术为农业生产服务,并在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中改造自己。同时,全国和华东农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又决定在太湖地区建立“高产更高产”的样板,我们召集我省太湖地区各县市的同志研究,认为要搞好太湖地区大样板,必须从层层搞好小样板开始,这样,样板就在我省太湖地区普遍建立起来。其他地区学习了太湖地区的经验,也陆续开始了样板的试点。
但是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对于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领会还不够深刻,阶级斗争抓得不够深入,工作做得不够踏实,领导蹲点也不够认真。自从刘少奇同志亲临我省指示以后,我们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了少奇同志的指示,坚持轮流下去蹲点,了解实际情况,总结群众经验,以克服我们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
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逐步深入,随着领导蹲点对阶级斗争认识的逐步提高,随着样板工作本身经验的逐步积累,我们对样板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认为:样板,不能单纯是推广先进技术的样板,也不单纯是生产的样板,而应该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把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密切结合起来的样板。事实上不论是已经进行了系统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地方,或者是只进行了面上社会主义教育的地方,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总是存在的,建设样板的过程,决不单纯是推广先进技术和发展生产的过程,而是既充满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又充满着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斗争的过程。所以必须突出政治,抓住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的纲,才能带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发展;同时,也只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建立日益强大的物质基础,使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阵地更加巩固。在认识上明确了这个根本问题以后,许多样板都突出了政治,使样板面貌焕然一新,干部、群众生气勃勃。
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实践和不断总结经验,我们在样板工作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分级规划,层层设点,领导蹲点,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比学赶帮”的工作方法。现在,从省、专区、县到社队,基本上做到了层层有样板,初步建成了全省的样板网。样板在农业生产中起了显著的示范和指导作用。样板一般都获得了连续的大幅度的增产,比周围条件大体相同的社队的产量要高一、二成。吴县的长桥大队,一年比一年增产,今年稻麦两熟合计亩产量可达一千四百多斤。陈永康的经验,已经在我省太湖地区十六个县、市普遍推广,并已开始跨过长江,在里下河地区以及徐淮新稻区开花。苏州专区的水稻单产,已由一九六二年的五百二十斤增长到一九六五年的七百八十斤左右,麦子单产也由一九六二年的一百九十斤增长到一九六五年的二百六十二斤;苏州专区可能成为亩产粮食千斤、皮棉一百一十多斤的专区。南通专区启东县两年来棉、粮双高产,产量都超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所规定的指标。在全省的许多样板中,还出现了一些亩产粮食一千二百斤、皮棉一百五十斤以上的公社、大队,还出现了一些更高产的“尖子”生产队和“尖子”田。这些高产样板,对于促进人们思想的不断革命,生产的不断前进,起了很大的作用,许多群众反映说:“样板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办大寨式的样板
人们对于能不能靠自力更生发展农业,认识并不是一致的。在我省的低产地区,特别是占耕地一千多万亩的盐碱土地区,固然有能不能靠自力更生改变低产面貌的争论;在高产的太湖地区,同样有能不能靠自力更生实现高产更高产的争论。一九六三年前后,在太湖地区就出现过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太湖地区的生产已经“三到顶”:干劲到顶,措施到顶,产量到顶;要高产更高产,只有坐等“四化”。按照他们的设想,国家必须投资十多亿元,而且要十年以后才能收到显著的效益。一种意见是:通过搞样板,总结和推广群众的先进经验,主要是推广以陈永康为代表的水稻丰产经验,不花钱,少花钱,照样可以大幅度增产,而且可以逐步为“四化”积累资金。这是自力更生与消极依赖两种思想的斗争。斗争的结局,是自力更生的方针取得了胜利。三年来,我省太湖地区在国家没有特殊支援的条件下,水稻单产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十八点一,棉花单产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五十二点三。三年共计增产粮食六十五亿斤,棉花一百二十五万担,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大跃进。在低产的盐碱土地区,也出现了许多自力更生改变面貌的典型。其中突出的是东台县三仓公社新五大队,他们没有要国家额外照顾,把一块熟地不长粮、生荒不长草的盐碱窝,改造成为粮棉双高产的粮棉仓。事实证明,发展农业必须依靠、也能够依靠大寨精神,依靠自力更生;而通过办样板,去总结推广群众中的先进经验,又是推广大寨精神的好办法。
为什么通过办样板,总结和推广群众中的先进经验,能够不花钱,少花钱而获得大幅度增产?这里涉及到对群众先进经验的认识问题。群众的先进经验,是广大农民长期与大自然斗争的结晶,是从实践中来,又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它主要依靠人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去改变生产条件,改进栽培技术,不需要增加很多新的生产资料,比较适合今天的生产水平。它在同一农业区内大体都是适用的,是比较因地制宜的。它又是土生土长,到处都有的。我们办样板,就是要通过领导干部、科学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的三结合,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和科学技术知识,把群众的经验加以总结提高,并且同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结合起来,这样,它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过去,有些人也知道陈永康是个“种田状元”,会服侍水稻,新五人搞生产门槛精,有一套根治盐碱的办法,但这并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我们认为:陈永康的水稻高产经验和新五人根治盐碱的办法,集中地表现了广大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陈永康和新五人经验的共同特点,是:一不靠天吃饭,二不依赖支援,从现有的生产条件出发,依靠一颗红心,一双巧手,一副铁肩,进行精心的、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依靠自己的劳动去开发自然资源,挖掘生产潜力,改善生产条件。凡是观察过陈永康种田的人,没有不说他做的农活是十分精细的。做秧田,要三耕、九耙、八推平,达到畦平如镜,泥烂如酱;落谷播种,是匀而不密,一钱三粒(每块铜钱大的地方落三粒左右的谷子);施肥,要根据叶色长相,看苗、看天气、看田脚,还要瞻前、顾后、看当前。他真是从种到收,一丝不苟。根据陈永康的要求去劳动,是很艰苦的,有些农活的难度是很大的。水稻灌溉,每块田都要建设独立的排灌系统,做到要水有水,要干就干,排灌自如。整地,要做到“寸水不露垡”。炎夏季节下田耘稻,要把稻根逐棵摸透,把草拔净,把稻根脚边的土扒松,即所谓“剥棵耘”。陈永康的劳动,非常富有创造性,善于在劳动中运用辩证法。他干活不图好看,只求实效;既讲促进,又讲抑制,并且坚持一切因时因地因作物制宜,尽可能使自己的主观努力,符合农作物生长的客观规律。新五大队的干部社员在劳动中,也同样敢闯能钻、不怕苦,不怕难。他们年年扩大农田基本建设,年年进行技术革新,年年提高耕作要求,现在每亩耕地的平均用工量,已从一九五七年的二十八个工,增加到七十一个工。新五大队的支部书记顾存义,也是既会劳动,又会动脑筋。他为了改造盐碱地,先后阅读过一百多本技术书籍,把外地许多的改碱经验都拿来试验,最后才找到了适合当地情况的一套改碱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陈永康同志和新五大队的同志,在集体劳动当中,不仅拿出了全部体力,而且拿出了全部脑力。他们是手脑并用、全神贯注地为革命种田,以革命精神种田的;是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事业的。陈永康的精神,新五人的精神,就是我省的大寨精神。这种精神,比任何物的因素都更有用处,更有力量。我们通过办样板,把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普及开来,使之成为千百万群众的精神财富,就能够充分发扬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搞好生产。这是多快好省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
大寨精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而学习大寨精神又应该与各地的具体特点相结合。由于各地的具体条件不同,运用大寨精神发展生产的具体办法也是不同的。在我省的高产地区,大寨精神主要表现为:依靠自己的劳动,加强精耕细作,推进农业技术改造,结合改变生产条件,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在低产地区,主要是自力更生治水、治山、治碱,采取水、肥、林、种、管的综合措施,逐步创造稳产高产的条件。在同一地区,由于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变,运用大寨精神发展生产的具体办法也是有变化的。例如,新五大队开始主要抓开沟治水,淋盐洗碱;接着就主要抓种植绿肥,培养地力;后来又主要抓套作间作,合理轮作,发展养猪,多种经营。各类不同的地区,办起了因地制宜活学活用大寨精神的样板,广大群众就既可以学到大寨精神,又可以学到用大寨精神发展生产的具体办法。这样,大寨精神就容易在广大的面上扎根。有人曾经认为:山西有大寨,江苏没有大寨;苏州有陈永康,我们这里没有陈永康。象大寨这样的先进单位,陈永康这样的先进人物和先进经验,现在固然不多,但是不同水平的先进单位、先进人物、先进经验,各地都是有的。群众中的先进经验,开始总是比较分散的、不够完备的。问题是如何去发现、培养、总结、提高,使之成为比较系统、比较完备的东西。办样板,就是用毛泽东思想、用唯物辩证法,去做发现、培养、总结、提高先进典型的工作。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许多先进种子,一经毛泽东思想的培育,就会放出异常灿烂的花朵,产生伟大的力量。
我们的样板,应该模范地贯彻大寨精神,真正成为大寨式的样板。各地办样板的同志,多数是认识到自己的责任的,他们相信大寨精神,相信农业生产的潜力主要是人的潜力、劳动的潜力。他们在样板工作中,很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很重视调动人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很重视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大幅度地提高了产量,而且逐步降低了成本,创造了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发展生产的经验。吴县渡村公社的东进大队,在推广陈永康经验中,长期坚持勤俭办社,水稻单产从一九六三年的五百四十八斤,提高到一九六五年的一千斤左右,成本开支反而由占农业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五点八,下降到百分之十七点一。有人说:没有金弹子,就打不到银凤凰;要产量高,就不能怕成本高。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人民群众是赞成自力更生的。象东进大队这样坚持自力更生的样板,在群众中就有很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有少数办样板的同志,存在着依赖思想和恩赐观点,“物资靠国家,技术靠专家”。由于群众没有发动起来,生产还是搞不上去。即使搞上去了,也是成本过高,收入增加不多,甚至减少收入。当地群众说:这样的样板“明里好看,暗里吃亏”。周围的社队也不佩服,说:“饼肥香喷喷,化肥亮晶晶,这样的样板,我们学不上,也学不起。”显然,靠特殊照顾,靠“吃小灶”办样板,是不符合自力更生精神的,是没有推广意义的。
用先进技术武装广大农民
为了实现低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学科学,用科学,提高种田本领,实行科学种田。以样板为主要阵地,采取领导干部、科学技术人员、农民群众三结合的方法,认真总结群众经验,因地制宜地推广科学研究成果,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用先进技术把农民武装起来,正是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的。
总结和推广群众的先进经验,是用先进技术武装广大农民的重要一环。先进技术从何而来,来自群众的生产实践。离开了群众的生产实践,就谈不到什么技术改革。我国农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人民公社化以后,由于生产实践的范围不断扩大,由于比学赶帮超运动的开展,由于群众性科学实验运动的兴起,农业生产经验积累的速度,更是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代。把群众中的这些先进经验集中起来,整理提高,然后经过传授、示范,推而广之,就会大大提高广大群众的生产技术水平。样板正是担当了这个任务。几年来通过样板,发掘、整理、总结了许多先进经验,例如在水稻方面,过去只有一个陈永康,最近两年发现了不少陈永康式的劳动模范,其中如常熟县莫城公社的女生产队长沈巧根,连续三年创造了大面积单季水稻亩产千斤左右的纪录。过去在麦子栽培经验方面,好象是个缺门,前年发现常熟县王市公社生产队长倪永福,创造了一套“薄片深翻”、“高?深沟”、“宽幅密植”等经验,在低洼地区连续三年获得了大面积麦子高产。其他如沙洲县植棉能手邢珍琴,东海县山芋栽培能手吉庭和,都积累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栽培经验。除了这些全面的作物栽培经验以外,由于集体经济内部的分工分业,还培养了许多具有各种专长的人才,有的是选种、育苗能手,有的是管水、施肥能手,有的是治病、治虫能手。正如群众所说的:我们没有一个陈永康,但有许多“小陈永康”,这些人合起来就是一个“集体陈永康”。所有这些经验,通过样板的总结和传播,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掌握。
要用先进技术武装农民,既需要广大群众在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也需要科学技术人员在科学研究中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也就是说,要把科学技术从研究院、试验场里解放出来,成为广大群众向自然进军的武器。过去有些农业科学研究单位,关门搞试验,脱离政治,脱离群众,脱离生产。建立样板以后,广大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纷纷下楼出院,参加样板工作。他们既向农民学习,又给农民带来了先进的科学知识。这些科学知识,原来在研究单位只是为研究人员搞试验、写论文提供依据,到了群众手里,就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例如,防治螟害问题,过去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科学技术人员下乡后,在样板上进行了对比试验,组织周围群众前往参观,讲解螟虫发生发展的规律,讲解预测预报的知识,传授新农药使用的方法,大大提高了群众防治螟害的本领,基本上控制了大面积螟害的发生。为了解决“农垦五十八号”水稻的栽培技术问题,省农科分院的同志根据过去几年试种的情况和样板上群众实践的经验,提出了一个栽培技术纲要,帮助群众进一步掌握了这个品种的特性,加强了栽培管理。不少科学研究成果,经过在样板上试验、示范,迅速得到了推广。例如,“望麦十一号”、“华东六号”等小麦新品种,经过样板上试种,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很快为群众所接受。用“九一一”农药防治水稻纹枯病,在样板上试验,很有效果,已开始大量生产。
通过推广群众的先进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有了广泛的开展。几年来,在样板的带动下,全省已组织起来的群众科学实验小组有五万七千多个,举办的农村业余技术学校有二千一百多所,一九六四年一年训练的农民技术员有二百万人次。不少生产队都设立了“五员”(管水员、施肥员、植保员、选种员、气象员)。不少科学实验小组,都建立试验田、种子田、丰产田,逐步学会了田间观察,对比试验,建立了田间档案,以积累技术资料。单是苏州专区三十一个县级样板的科学实验小组,就搞了二百六十七个项目的试验研究。这些科学实验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助于运用和推广先进技术,而且可以不断提高广大群众钻研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进一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逐步把农民培养成一支有社会主义觉悟、有科学技术知识的农业劳动大军。
用先进技术武装农民,逐步实现农业的技术改造,是一项伟大的历史任务。广大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正在以满腔热情,为实现这一任务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两年多来,我省有三千多个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到样板单位长期蹲点,坚持“三同”,与基层干部一道挑起了“生产担子”。他们不仅以自己的科学知识为农业的技术改造服务,并且通过与群众一起参加生产实践,加强了阶级观点、群众观点、生产观点和劳动观点,世界观逐步得到改造,一支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正在形成。群众的生产实践,为农业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大大丰富了科学研究的内容。省农科分院搞水稻栽培的同志,一九六三年以前,在机关搞小区试验,四年中只取得了二十五块亩产千斤左右的资料,从一九六四年在吴县望亭公社搞样板以来,已掌握了二百多块亩产千斤左右的资料。群众也向他们提出了一百多个有关水稻栽培方面的新问题。在几个样板中又发现了三百多个“农垦五十八号”的变异品种,其中有一些很有希望成为新的高产品种。原来有些科学技术人员对样板能不能出科学的问题还有疑问,现在许多人已经开始体会到以样板为主要阵地,以群众性的科学实验为基础,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一条康庄大道。
为了推进农业的技术改造,各级领导干部通过与科学技术人员、农民群众一起搞样板,学习科学,钻研技术,指导生产的盲目性逐步减少。启东县委的同志经过蹲点搞样板,虚心向群众学习,向科学技术人员学习,逐渐摸到了一套夏熟半麦半豆、秋熟半棉半粮的轮作套作制度,有效地解决了用地与养地的矛盾,取得了棉、粮双高产。这说明,在政治挂帅的前提下,领导干部多懂一些技术,就能够把政治领导和技术领导更好地统一起来。当然,注意学习、钻研科学技术,又可能忽略政治,这点必须注意防止。
总之,样板既是推广先进经验,传播科学知识,用先进技术武装农民的主要阵地;也为在技术改革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实行领导干部、科学技术人员、农民群众的三结合,提供了一种具体的组织形式。通过样板,可以及时把广大群众在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的发明创造,集中起来,概括提高,坚持下去,推广开来,不断实现物质到精神、精神到物质的飞跃。通过样板,可以在领导干部、科学技术人员、农民群众三结合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逐步实现政治与技术、红与专的统一。通过样板,可以使农业科学技术工作和群众的生产实践密切结合,不仅动员广大群众学习科学技术,运用科学技术,而且依靠广大群众发展科学技术,真正做到既出高产,又出科学。这是多快好省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一条新的道路。
为大面积增产服务
办样板,不只是为了培养一些尖子社、尖子队、尖子田,而是为了树立先进典型,创造和传播先进经验,促进农业生产新高潮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从设置样板、建设样板到运用样板,都必须为大面积农业增产着想。
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领导农业生产,必须考虑到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特点,因地制宜,分区指导。毛主席说:“我们指导农业,要依各种不同地区而采取不同方法,……不但在大的区域之间要有分别,就是在一县、一区、有时甚至在一乡之内,也要有这种分别。”(《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为了摸清各地不同的生产状况,我们自一九六三年开始,组织农业部门和科学技术部门三十多个单位的力量,对全省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初步把全省划为徐淮旱粮区、里下河稻麦区、沿海棉区、沿江粮棉区、镇扬丘陵稻麦区和太湖稻麦区等六大农业区,样板的设置,就是以这种农业区划为基础的。在各个大的农业区内,各专区、县又分别情况,划为若干小区(即二级区划、三级区划),分区布点,这样,分级规划,层层设点,就使不同类型的地区都有了自己的样板。进行农业区划,为我们认识各地农业生产状况的差别,提供了依据。按照不同农业区划,分区设立样板,具体创造不同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经验,就可以使我们对农业的指导更加切合实际。
样板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都必须面向大面积生产,服务于大面积生产。样板要综合运用已有的科学成果和本地、外地群众中的先进经验,研究解决本农业区内的关键性增产措施,为大面积增产提供经验。样板中要有小面积的试验田,它的任务主要是进行中间试验,包括:把分散在群众中的经验集中起来进行试验,取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经验;运用科学研究成果和引进外地的先进经验,弄清楚它的价值和条件;对某些技术措施进行对比试验(如不同密植程度、不同肥料、不同播种期、不同管理措施等),等等。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在样板田上按照新的技术要求做出样子,向广大群众进行示范,由点到面逐步推广。实践证明,这种试验、示范的方法,是推广农业技术和先进经验最有成效的方法。在同一个农业区划内,凡是样板上能够做到的,一般在面上经过努力也可以做到,就是有些单位条件差一些,一时还做不到,经过短时期的认真的努力,改变条件、创造条件,也就很快可以做到了。
样板和大面积农田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的关系。样板里的先进经验经过示范,可以在大面积上推广开来。同时,在面上推广样板里的经验的时候,又会有新的创造和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注意把样板的先进经验变为面上的经验,还要注意用面上的经验丰富、充实样板的经验,坚持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做到点面相互推动,共同提高。南通地区提倡“固定样板”与“活络样板”相结合,是很好的。样板要相对地固定,不能“春搞点,夏松劲,秋搬家,冬重来”;但样板不可能在一切方面都是先进的。样板应该成为启发面上干部群众创造性的“引子”,不应该成为束缚面上干部群众的“框子”。所谓“活络样板”,就是面上那个社队有新的创造,大家就到那里去学习,去开现场会。这不仅可以更加集思广益,对点上也是很大的促进。
样板的经验,看准了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就要咬住不放,大搞群众运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认真地逐步地加以推广。新五大队虽然在几年以前就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碱经验,但并没有得到推广。一九六四年,盐城地委提出了“学新五”的口号,广泛介绍“新五人”的革命精神,采取了组织参观、办展览会、办训练班等具体措施,这些经验不仅已在东台县条件大体相同的九十万亩农田上开花结果,而且推动了我省沿海地区治碱工作的开展。又如,泰兴县何韩大队,为我省长江以北、通扬运河以南旱粮地区,创造了一条粮油猪结合的增产途径,这个每人平均只有九分六厘地的大队,一九六四年以前的八年中,每人每年平均向国家交售粮食八十一斤、猪肉八十斤、花生四十六斤,对国家建设作出了不小贡献。他们这个经验早在一九五九年就发现了。但一直没有认真推广,直到一九六四年,县委书记去这个大队蹲点,才认真总结推广了他们的经验。一九六五年,泰兴县由于推广了何韩大队的经验,并采取了其他增产措施,全年粮食比去年增产一亿三千多万斤。
推广样板上的经验,一定要走群众路线,一切经过试验,坚持自愿的原则,实行民主种田。这是因为农业生产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农业的增产包含着许多复杂的因素。有些样板上试行有效的经验,不一定完全适合其他地区。即使条件大致相同的地区,推广样板经验也还有一个群众的思想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质条件准备的过程。样板主要是通过示范,运用活的事实,来说服教育农民。农民群众对于样板上的经验,一次看了不信,可以反复看,反复比较;接受多少,就推广多少;什么时候接受,就什么时候推广。我们提倡的是以点带面,不是以点“套”面,不能一律化、一刀切。领导上对于点的经验,要随时加以具体分析,既要注意小面积高产,又要注意大面积增产;既要注意当季、当年的增产,又要注意今后的持续增产;既要考虑到顺利的自然条件,也要准备迎战严重的自然灾害;既要注意增加产量,又要注意增加收入。总之,要多一点辩证法,少一点形而上学,不能只是“一厢情愿”。最近几年,由于样板的作用比较显著,群众学习样板、学习先进经验的热情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同志的头脑有些不大冷静了,不大再注意系统的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了,简单化的毛病又有些抬头了。他们有一种说法:“措施要硬,群众思想不通,增了产也就没有意见了。”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有许多时候,群众在客观上虽然有了某种改革的需要,但在他们的主观上还没有这种觉悟,群众还没有决心,还不愿实行改革,我们就要耐心地等待;直到经过我们的工作,群众的多数有了觉悟,有了决心,自愿实行改革,才去实行这种改革,否则就会脱离群众。凡是需要群众参加的工作,如果没有群众的自觉和自愿,就会流于徒有形式而失败。”(《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我们要重温毛主席的指示,在运用样板指导农业生产的工作中,实行彻底的群众路线,把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围绕样板开展比学赶帮超运动
样板在同一农业区内,有一定的代表性,又有一定的先进性。围绕样板来开展比学赶帮超运动,使它与样板的示范推广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就易于收到较好的效果。群众反映:“说千遍,道万遍,不如到样板田看一遍。”
开展比学赶帮超运动,首先要敢于把先进样板树起来。对于先进样板,只要它的主流是好的,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的创造,我们就把它树起来,以后再不断地培养提高它。如果先进的旗帜举得不高,比学赶帮超运动就缺乏生气。在一九六四年的全省农业先进单位代表会议上,我们就树立了十七个先进的样板单位。接着,各个县也都通过农业先进代表会议,树立了各自的先进样板。这对于我省农业战线上的比学赶帮超运动是很大的推动。
在遍树红旗的基础上,还必须加强对比学赶帮超运动的具体领导。要以样板为基点,分级分片,连环挂钩,分段评比,年终总评。这里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要发动样板周围的单位同样板比,发动本地的样板同外地的样板比,从比较中看到别人的长处、自己的短处,这样来促进先进的更先进,落后的赶上先进。比,要比思想政治工作,比干部的民主作风和群众路线,比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比组织技术措施,比产量,比对国家的贡献,比集体的积累,比社员的收入。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看到一个单位增产了多少,而且要看到它是用什么方法增产的,从这里比出经验,比出教训。比,不仅要有年终总评,而且要有分段评比,这样可以及时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纠正缺点,又可以不断地激励士气,不失时机地做好工作。比,是找出差距,比了以后就要虚心地学。要真正吃透别人的先进经验,活学活用。群众说:“会学的学门道,不会学的学皮毛”。就是说不仅要肯学,还要会学。在这方面,许多样板单位是做得好的。例如,新五大队开沟淋盐的办法是从盐城专区农科所新洋试验站学来的,种绿肥是从本县莫庄大队学来的,种棉花是从浙江慈溪县学来的,套作间作是从启东县学来的,养猪是从泰兴县何韩大队学来的,但他们并不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而是:采百家之长,走自己的路,创造出一套适合本地情况的高产经验。淮安县石塘公社建淮大队,认真学习了江南精耕细作的经验,改变了耕作粗放的习惯,一九六五年稻麦两熟亩产超过千斤,成为淮阴专区第一个千斤大队。样板,特别是各个专区、各个县的中心样板,不仅向本地的先进单位学习,而且向兄弟省市的先进单位学习,例如,启东县是与浙江慈溪县挂钩学习的,长桥大队是与绍兴东湖农场挂钩学习的,还有许多同志到山西大寨、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北京市、上海市郊区及山东的临沂专区等地参观学习过,这对于打开眼界、拓宽思路,打破故步自封、骄傲自满的情绪,有很大的作用。有些样板社、队的同志反映:“没有出去看,以为自己是芝麻里的绿豆,独大了;出去一看,原来自己是绿豆里的芝麻,差得远哩!”样板对于周围的社、队,一定要有共产主义风格,要尽心地帮助他们赶上自己,超过自己。许多做得好的样板,都采取了开现场会、定期的技术辅导、请进来、派出去等办法,帮助周围的社、队;有的还把自己的良种换给周围社、队,有的还定期地发技术资料,有的还派专家到面上考察。如望亭中心样板就发出关于水稻农垦五十八号的栽培技术资料十一万份。陈永康同志一九六五年出外考察十次,到了十六个县市,做了三十次报告,有四万五千人直接听了他的报告,有一百三十八万人通过广播听了他的报告。
比得好、学得好、帮得好,是为了能更好地赶和超。在比学赶帮超的激流中,先进与落后常常是互相转化的。启东县在一九六四年是棉粮双高产的先进单位,全南通专区都开展了学启东、赶启东、超启东的运动,到一九六五年夏收时,南通县的夏季粮食产量就超过了启东县,海门县的棉苗长势也与启东不相上下,一时启东显得并不是最先进的,只是由于启东县委正视了这种情况,在全县干部群众中讨论了“前有尖兵(指浙江慈溪等),后有追兵,我们怎么办?”的问题,进一步鼓起了干部群众的革命干劲,作出了有力的增产措施,才在一九六五年长期雨涝的条件下,再夺粮棉双高产。这种你追我赶、互争先进的热潮,对于促进人们的进步是有很大作用的。
抓两头、带中间是比学赶帮超运动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在一般情况下,先进和落后总是少数的,而处于中间状态的则是大量的。抓住先进、落后这两头,把对立面树起来,就可以把大量处于中间状态的单位带动起来。为了抓好两头,就全省来说,在样板的布局上,我们从一九六四年开始,就以吴县望亭公社为重点,为太湖流域十六个县、市一千三百万亩农田,创造高产更高产的经验;一九六五年,又开始以滨海县的张集、黄圩、六套等八个公社和涟水县的李集公社为重点,创造低产变高产的经验,首先带动滨(海)、阜(宁)、涟(水)、灌(南)四个县五百多万亩农田改变低产面貌,进而带动灌溉总渠以北三千万亩农田的增产。
各专区、各县、社,也都根据自己情况,既在生产基础好的地方设立样板,又选择基础差的地方设立了样板。这样做,效果是好的。原来生产基础好的地方的样板,固然有推动作用;在生产基础差的地方搞样板,如果苦干一年、二年、三年,把它翻过身来,不仅使原来生产基础差的地方找到翻身之路,而且会使许多原来处于中间状态的地方“屁股也坐不住了”。
在围绕样板开展的比学赶帮超运动中,要加强思想政治领导。样板单位既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又要敢于挑起重担,不断地探索新的增产途径,起好“尖兵”的作用,不要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其他单位既要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虚心地学先进、赶先进,又不要简单急躁,追求形式,结果欲速不达。总之要不断发扬革命的精神、革命的风格,及时防止和克服不健康的思想作风的抬头。
样板和领导革命化
样板和领导革命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只有领导革命化,才能认真蹲点,自觉地运用样板来推动全盘;而搞好样板,人们又可以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进一步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加强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的革命化。
在当前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许多同志既有旺盛的革命精神,又有严格的科学态度,干得轰轰烈烈,踏踏实实,主流是好的。但是,也有一些同志,革命热情很高,而方法不大对头,不善于运用一般与个别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领导方法;还有少数同志,因循守旧,安于现状,革命干劲不足,领导落后于形势。要领导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高潮,领导干部必须既具有不畏任何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又具有刻苦钻研、逐步深入掌握三大革命运动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并且把两者密切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使自己的认识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
树立样板,推动全盘,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领导方法的具体运用,而尤其适合农村的特点、农业生产的特点、农民的特点。农村面广量大,工作如果没有一个基点,就象“十个指头揿跳蚤”,到处不着实。有了点,就可以一点带多点,多点带全面。社会主义的农业是集体经济,规模大,方面多,生产要有计划,要采用先进技术,我们对它既不能瞎指挥,又不能放任自流,而必须有具体的、实际的领导。农民群众又是“耳听是虚、眼见是实”,对先进的东西要求“摸得着,看得见,学得会”。运用样板,推动全盘,所以是一个好的领导方法,正是因为适应了这些特点。
今天的形势,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是进一步提高了。我们今天搞农业生产,不仅是要达到和保持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而且要不断突破这个水平,不断创造新的纪录。只凭老知识、老经验,一般化的领导,肯定是不够的。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斗争,正象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一样,需要通过认真蹲点,解剖麻雀,重新认识,重新学习,对一些重要问题取得系统的、基本的知识,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适应于已经变化了的情况。毛主席教导我们:“就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说来,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矛盾论》)要真正取得领导社会主义农业生产的知识,不亲自去蹲点,亲身参加农业生产的变革,是很难办到的。实践也证明:只有领导蹲点,搞好样板,才能把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当地的具体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吃透两头,更好地掌握三大革命运动的直接经验;才能做到“三军有帅”,突出政治,使点的工作始终有坚定明确的政治方向,并不断地通过点的示范,去加强面上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真正做到领导干部、科学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的三结合,发挥三个方面的专长,避免各自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才能运用组织力量,及时地、正确地推广点的经验,真正做到点面结合。总之,只有领导蹲点,搞好样板,才能真正做到情况明、决心大、办法对、效果好,领导工作过得硬。
领导蹲点搞样板,对领导干部本身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改造。要革自然界的命,首先要革自己思想作风的命。有些蹲点比较好的同志的体会是:蹲了点,了解情况具体了,问题看得准了,力量用在刀口上了,这就可以更好地革主观主义的命;发现问题快了,解决问题及时了,做的样子打动人心了,连说话也丰富生动了,这就可以更好地革官僚主义的命;天天接触到许多新人新事,发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出新的经验,培养出新的先进典型,这就可以更好地革故步自封、骄傲自满的命;坚持三同,放下“官”架子,参加生产劳动,增强了阶级感情,发扬了党的艰苦朴素、联系群众、联系实际的革命传统,这就可以更好地革“高官厚禄、养尊处优”的命。这些体会是很有道理的。领导蹲点搞样板,就使样板成为领导干部参加劳动、学习生产、取得领导三大革命运动经验的基点;成为领导干部经常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点;成为领导干部坚持一切经过试验,突破一点,推动全盘的基点。
在具体做法上,党委怎样加强对样板的领导?怎样既蹲好点又抓好面?有些县委是这样做的:县委常委既按条条分工,又分工联系一个样板点,一般是三分之一时间蹲点,三分之一时间跑面,三分之一时间回机关处理日常工作。他们叫这种方法是“分工一条线,蹲在一个点,抓好一个片”。同时,精简机构、会议、报表、文件,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把各部门力量都组织起来,蹲样板,用样板。部门要了解有关的情况,就到点里去了解;要创造部门工作的经验,就到点里去创造;要推广好的经验,也通过点推广出去。坚持放手发动群众、一切经过试验,把党的各项工作,先在样板中试行,以后再推广到面上去。这样,就使各方面的工作在面上开展时更有把握一些,样板也就不仅是生产建设的样板,而且是党的建设工作、群众团体工作、民兵工作、经济工作、文教工作、政法工作的样板,真正把样板逐步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
当前我们正处在国际国内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环境中,第三个五年计划已经开始,抓革命,促建设,把生产建设特别是农业生产,搞得更加多快好省,是党的要求,是人民群众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现在形势大好,红旗如林,英雄辈出,干部群众意气风发。我们的责任就是要站在群众运动的前面,因势利导,克服一切困难,使工农业生产建设的新高潮,始终循着党所指引的道路一浪高一浪地向前发展。让我们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旗帜,团结一致,英勇奋战,争取新的更加伟大的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