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勤俭红旗越举越高——记石圪节矿风的新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1-29
第1版()
专栏:

勤俭红旗越举越高
——记石圪节矿风的新发展
编者按:没有斗争,就没有发展。这是一条真理。一个后进单位赶上先进水平,要经过斗争,首先是政治思想上的斗争;一个先进单位要继续居于领先地位,也要经过斗争,首先也是政治思想上的斗争。
石圪节煤矿成为全国勤俭办企业的红旗单位以后,同样面临着这样一场政治思想斗争:是“保红旗”,不冒风险,不再革命,不再前进?还是“举红旗”,不怕风险,不断革命,不断前进?这个“举红旗”和“保红旗”之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思想同资产阶级思想之争,也是企业中的一场阶级斗争。结果,他们在兴无灭资的阶级斗争中打了胜仗,在生产斗争中打了胜仗,继续在全国煤矿中居于领先地位。
不是回避斗争,而是敢于斗争;不是躺在红旗上止步不前,而是高举红旗奋勇向前。只有斗争,才能前进,只有举红旗,才能保红旗。这是各行各业的红旗单位都应该吸取的经验。
一九六三年被评为全国勤俭办企业红旗单位——山西省潞安矿务局石圪节矿,两年来不断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职工的头脑,反对“保红旗”的自满、保守思想,大树“举红旗”的革命思想,使全矿在勤俭办企业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这个古老的矿井经过改造,不但生产能力由年产三十万吨提高到四十五万吨,而且也使矿井的开采寿命延长了十一年。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都在全国煤矿中居先进水平。
“保红旗”和“举红旗”之争
石圪节矿被评为先进单位以后,兄弟单位来这里参观学习的人接连不断。他们看到这里克勤克俭、点滴节约的事迹深受感动,但是有个共同的看法:这里的煤炭资源回收率低,希望他们改革采煤方法。
石圪节矿领导干部虚心考虑了兄弟单位同志的意见,决定要改革采煤方法。可是,有些人不同意,他们怕采煤方法大改革会使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担心保不住红旗。
是单纯求指标、保红旗,不改革采煤方法呢?还是全面贯彻总路线精神,更高地举红旗,改革采煤方法呢?这一场讨论在井下,在宿舍里,在办公室进行着。
老工人王振江回想起在资本家铁棍下挖煤的情景说:“在旧社会,资本家为了多赚钱,在井下乱挖乱采,不知破坏了多少资源。现在矿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建设一对矿井多不容易呀,眼看着煤炭丢掉,能不心痛!”
曾参加过石圪节煤矿革命暴动的老矿工李建喜激动地说:“从敌人手里夺回矿山是为革命,现在我们多生产煤也是为了革命,只要能多给国家出煤,困难再大,我们也不怕。”
事情越辩越明:单纯地保红旗就是故步自封,就是不敢革命。工人出身的党委书记王根保帮助大家算了几笔账:用过去的办法采煤,资源收回只有百分之五十,年产三十万吨煤,就等于同时丢掉三十万吨煤。如果改用分层开采办法,资源收回可提高到百分之七十五左右,矿井开采寿命可以延长十一年。
老矿工的回忆对比,党委书记算的大账,使职工们认识到改革采煤方法的革命意义。大家齐心协力为实现多快好省的采煤新目标而奋斗。
新的采煤法比原来的采煤法工序多,操作复杂,开始时生产秩序混乱,一时不能走向正常。生产混乱的原因在哪里?党委书记王根保和矿长、副矿长、副总工程师都到工作面来了。他们跟班劳动,同老工人商量,找到了生产秩序混乱的主要矛盾是分层方法不适当。经过七天七夜的奋战,新的采煤方法推行成功。生产正常了,资源回收率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五到百分之八十。他们紧接着又找到了降低坑木消耗的办法。
这是石圪节职工用过硬的思想打出的过硬的一场生产仗,实现了采煤方法革命。一九六四年不只给国家储备了大量的煤炭资源,而且生产蒸蒸日上。全员效率由一九六三年的一点六吨提高到一点七吨,成本还有下降。
穷干巧干创奇迹
改革采煤方法给稳产高产创造了条件,但是,在迎接一九六五年生产新高潮时,石圪节煤矿又遇到了新的难关:井筒提升能力不足。原来这里是单层罐笼,每次只能提升一吨。这是石圪节矿生产能否大发展的关键。
出路在哪里?很明显,要改造提升设备和运输设备。如何改造?人们的主张很不一样。有的主张用箕斗提升。但是改用这种现代化的装备,井上井下的设备要全部更换。有的主张把正在使用的一吨矿车换成一吨半的,但是这要花费三十万元。还有的主张利用现有的绞车,把原来的单层罐笼改成双层,这是一种用挖掘设备潜力解决提升能力不足的办法,既不花多少钱,也不用增添设备。但是,这仅是一种设想,还没有先例,技术人员没有把握。
几种改革方案同时提到党委会上讨论,党委明确地提出:任何一项改革,要从六亿人民着眼,从本矿条件出发。这次改革提升设备要本着自力更生勤俭办事的原则,创造出一种既不花钱,又能提高生产能力的新办法。经过反复讨论对比以后,他们决定采取最后一个方案。
改革提升设备的任务落到了副总工程师谢栓贵、机电工程师古杜尧身上。他们都是一九五五年从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尽管十年来他们已经很熟悉煤炭生产了,但是这次却碰到了许多想不到的难题。首先碰到的难题就是:在现有的绞车上进行改革,既不能超过负荷,还要增加提升能力,可是绞车的安全系数究竟有多大,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没经验,怎么办?为了测算绞车的安全系数、井架的强度,他们一面组织人到北京、沈阳、抚顺等地的煤炭科学研究部门、绞车生产单位向专家请教;一面和潞安矿务局的技师、本矿的老工人在现场试验。两三个月过去了,到外地求教的人回来说,还没有见过不更换绞车,就能提高提升能力的事情。
这时,有些人泄气了,劝两位工程师另找门路。可是,两位年青的工程师说:“我们不能躺在国家的怀里,靠国家给我们更换设备。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人能制造机器,也能改造机器。”他们同上级和外地的工程技术人员紧密配合,和老工人作了上百次的反复试验,反复测定,搞出了上万字的数据,终于研究出了一种办法,只花四万元加固了井架,就地制做了些备件,把井口提升能力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因此,石圪节矿井的生产能力由年产三十万吨提高到了四十五万吨。
提升设备的改革,使石圪节矿职工思想更加解放了,他们向新的技术水平奋勇前进。最近一年间,全矿革新了三十六项技术,生产效率成倍提高。
革命化的“司令部”
生产技术不断革新,工人的思想不断提高,这种新的形势要求矿的领导必须进一步革命化。
原来,石圪节矿的科室很多,分工很细,各管一行,既不便于互相协作,也不便于基层生产。有一次,采煤工作面急需一个电钻,派人到矿上领,老半天领不来。原来领一个电钻先得到机电科登记,再到财务科算成本,然后到供应科,最后才能去仓库领取。
矿党委听到类似这样的许多反映以后,经过调查研究,从有利生产、便利矿工的原则出发,把原来的九个科室改成三站、三室。矿级领导除设生活、行政两个办公室外,把原来的机电、地质、劳动、调度、统计、财务六个科室合并成生产办公室,使各种业务工作既有合作,又有分工。这样一来,全矿党、政、工、团和采掘队干部由九十三人减至六十一人。同时,又明确了科室工作的方针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职工,并规定科室干部轮流到采掘第一线参加劳动,为生产服务。
企业管理的革命,首先是一场思想革命。当初,有些人还受着“洋框框”的束缚,认为体制改革会失去各科室的互相制约作用,打乱了秩序。有的人还说:“国家在编制上给多少干部,就应该有多少,不应该随意减少。”矿党委却认为,社会主义企业管理首先要从有利于生产出发,因事设机构。什么是科学的管理?切合生产需要的就是科学的;不切合生产需要的就是不科学的。明确了企业管理的原则,又进一步组织科室干部学习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文章。他们就是这样在进一步树立为革命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上,确立了新的管理机构。
企业管理革命彻底克服了管理机构的“衙门化”作风。各业务部门做到计划到现场,材料送到现场。矿领导干部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生产指导生产,重大的生产问题也能得到及时解决。现在,这个矿已经没有多头绪的生产汇报会议了,各种文件表报很少,但生产井井有条,经常能稳产高产。
《山西日报》记者 裴润生
新华社记者 李希孟 范银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