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工厂建筑设计应当从什么实际出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2-04
第2版()
专栏:

工厂建筑设计应当从什么实际出发
中南工业建筑设计院在设计一座工厂时,同兴建单位发生一场“大实际”和“小实际”的争论。他们带着这个问题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认识到首先应该从六亿人口这个“大实际”出发,结果,使工厂的建设不占用农田,节约了投资,做到了多快好省。
新华社武汉三日电 最近,中南工业建筑设计院为湖北省安陆县设计了一座粮食机械厂。在设计过程中,设计部门同兴建单位发生了一场“大实际”和“小实际”的争论。这场争论的结果,使人们弄清了基本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的真实含义,从而多快好省地建设了一座工厂。
争论首先是在选择厂址的问题上开始的。最初,兴建单位在气象台附近选择了一个厂址,设计人员在城关一个旧衙门废墟上看中了另一个厂址。兴建单位认为,废墟两面靠河,两面紧挨城镇居民,面积小,不便工厂的生产和发展,而设计人员认为兴建单位选择的厂址,要迁徙气象台,还要占用百亩农田,不利农业生产。双方争来争去,都说建设应该从实际出发,各执一端,互不相让。至于建设工厂究竟应当从什么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的真实含义是什么?谁也说不透彻。
设计人员决心带着这个问题从毛主席著作中找答案。他们细细领会了毛主席的教导:“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思想上豁然开朗。他们认识到:从实际出发,首先应该以六亿人民这个“大实际”为前提,然后再去考虑工厂生产、生活这个“小实际”。“小实际”必须服从“大实际”。在农村建设工厂,就应该首先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尽可能不占或少占农田,不拆或少拆民房。他们把自己的意见反复同兴建单位商量,最后决定利用废墟建厂。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工厂对用地面积的合理要求,双方商量之后,把职工宿舍布置在城镇居民住宅之间的空地上,从而扩大了厂区用地范围,便利了工厂的生产和发展,并且充分利用城镇现有的公共福利设施,大大减少了生活区的公用建筑项目。
争论的第二个回合集中在厂房的具体设计过程中。厂区用地面积扩大了,兴建单位又有人提出,既是一块废墟,用地面积就应当放宽一些,主张大平大挖。但是设计人员考虑到,大平大挖,工作量很大,增加了投资;用地面积过分放宽,也会妨碍工厂今后的发展。他们说,建设工厂要从六亿人口的“大实际”出发,不仅要有利于农业生产,而且必须坚决贯彻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在这个思想指导下,他们根据工厂生产过程中的运输特点,因地制宜地把厂房布置成阶梯形的竖向设计,在最大高差达十米的自然地形条件下,把填挖土方量限制在二万三千立方米以内,把厂区用地面积限制在四万二千多平方米以内,从而节约了大量的开拓费用,缩短了工期,还给工厂留下了一万七千多平方米的发展余地。
几番争论,几番实践,彼此间的认识都提高了一大步,“小实际”服从“大实际”的事例越来越多。废墟上原有三千多平方米旧建筑,双方一致同意把它保存下来,稍加修葺,改作工厂的仓库、汽车库和办公室,又节省了一大笔建筑资金。
但是,建设一个工厂,是不是一个“省”字就可以写好全篇文章;起初,设计人员没有很好考虑这个问题。他们在设计金属加工车间的天窗时,设计成了只能一面射进光线的窗子。兴建单位提出这是主要厂房,不能为了片面节约而影响生产。设计人员再次计算,果然不错,便把它改为双面采光天窗。这件事使设计人员深切地感到,片面强调“大实际”的利益,不认真解决“小实际”的合理要求,其结果也会损害“大实际”的利益。
目前,这个工厂即将竣工。由于建设中合理解决了“大实际”和“小实际”的关系,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工厂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以及工厂今后的发展需要,也没有占用一亩农田,没有拆毁一间民房,并且为国家节约基本建设投资四十多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