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革命精神能转化为巨大物质力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2-05
第2版()
专栏:

革命精神能转化为巨大物质力量
从物质到物质,物质是有限的;从精神到物质,物质是无穷的。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干部和群众,革命思想、革命精神就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人的因素第一。人,只要有了革命精神,就能改天换地,就能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这点我们过去虽有认识,但是体会不深,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运用。去年我们重新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精神变物质等论述,指导工作实际,收到很好的效果。
滨海县的农业生产一直是低而不稳。全县每人平均近二亩耕地,而粮食不能自给,年年要国家大量供应;全县有很多荒地和宜长柴草、树木的土地,而烧草不能自给,每年要国家供应煤炭;全县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发展多种经营有广阔的门路,而生产、生活资金不能解决。这种现状为什么迟迟改变不了呢?
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反复学习了毛主席著作。主席教导我们:“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毛主席还说:“……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听听毛主席这些教导,看看自己的行动,深深感到问题的症结,就是缺少毛泽东思想作指导。过去,只看到物质条件差,背上了“老灾区、条件差,底子薄、社员穷”的包袱,总觉得要翻身得靠国家支持,靠自己翻身只能慢慢来,把外因看成是决定作用。总是试图以物质来变物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人的革命精神。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穷可以激励革命精神,可以转化为无穷的物质力量。但是,我们没有突出政治,没有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人民,教育人民,把“穷”作为动力去推动生产。
去年,我们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起了很大变化。这一点,在以水利为中心的冬季生产中看得特别明显。
我县在苏北灌溉总渠以南有六个公社,沿射阳河一线有几万亩农田,一遇雨季,河水倒灌,年年受害。本来,完全可以自力更生修好圩堤,防止灾害,但是由于领导上只看到物质差,修圩堤有困难,就是不相信群众的力量,不相信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两眼向上,坐等支持。就这样年年搞规划,年年要粮要钱,年复一年,始终搞不起来。去年,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反复学习《愚公移山》,学习大寨精神,收效很大。群众说:只要听毛主席的话,生产面貌就能大改变。古代愚公能移山,我们就能筑圩堤。说干就干,不要国家一分钱、一担草、一斤粮,不到两个月,就挖了一百二十万方土,筑起一百五十里的长堤。其他一些中型骨干工程,也是在很短的时间内,用自己的双手大部分完成了。这些,在过去是办不到的。
有了革命精神,就能将国家的支援用在刀口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收到更快的效果。我县曾挖过一条越翻河,组织了上万常备民工,一切由国家包下来,搞了大半年,钱花了,但工程没搞好。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没有突出政治,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单靠国家支持的结果。总认为今年弄不好有明年,结果呢,钱用了,工花了,河却淤了。一九六五年冬,我们开挖了一条黄响河,情景就大不相同。广大干部群众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十分珍视国家少量投资,二万五千民工,五十天就完成了五十华里长、二百六十万方土的任务。更突出的是,这条河是在沙土地上挖的,过去群众老认为沙土地挖不好河,挖的河,是头年挖,二年淤,三年平。但是这次挖的河,河坡、青坎、堆身全部铺上了黑土,沙土地上挖出了油泥河。沿河还改良了几千亩土地。挖同样一条河,同样的人在挖河,为什么过去用钱多,时间长,工效低,质量差,而现在却是花钱少,时间短,工效快,高标准呢?主要是人的精神面貌变了。群众都说:“过去我们一切靠国家,把头脑弄糊了,手脚也懒了,现在我们想到种田为革命,就有一股革命精神,就能把事情办得又快、又好。”
一年来我们深切体会到:从物质到物质,物质是有限的;从精神到物质,物质是无穷的。只要经常用毛泽东思想去武装干部和群众,精神就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就能改天换地,就能变穷为富。
江苏滨海县委书记 杨志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