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密云县谷子生产上的一场革命 打破了“谷子低产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2-06
第2版()
专栏:

密云县谷子生产上的一场革命
打破了“谷子低产论”
据新华社四日讯 中共密云县委领导群众在谷子生产上进行了一场革命,打破“谷子低产论”,创造了谷子大面积高产的新纪录。一九六五年,这个县种植七万多亩谷子,平均亩产四百五十一斤,比一九六一年翻了一番;许多大队的谷子平均亩产六百斤、八百斤甚至九百多斤。
密云多山,全县耕地约有三分之二是梯田坡地,土质瘠薄,春季干旱。群众向来就习惯在这些地上种谷子。一九五八年,由于修建密云水库,这个县平原地区的耕地减少了一些,由余粮县变成了缺粮县。中共密云县委立下雄心壮志:在人多地少情况下,争取粮食作物高产,使密云由缺粮县再变成余粮县。这样,如何对待谷子生产,就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当时,密云的谷子播种面积占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近三分之一,但是谷子产量很低。如何解决这近三分之一耕地的高产问题呢?县里有些领导干部采取了简单的作法。他们没有研究谷子生产落后的原因,忽视了群众的种植习惯和生活需要,认为谷子既然是低产作物,那就缩小它的种植面积,改种玉米、甘薯及其它高产作物。到一九六一年,谷子种植面积便由原来的八万多亩减少到三万多亩。不想,事与愿违,许多瘠薄的坡地改种玉米、甘薯后,产量反而比谷子低。因为少种了谷子,谷糠少了,影响喂猪;谷草少了,大牲畜饲料不足;小米少了,食粮品种调剂也发生了困难,群众长期吃不上小米很有意见,对压缩谷子种植面积纷纷提出批评。
群众的批评,促使中共密云县委认真对待谷子生产问题。县委的一些领导干部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矛盾论》和《实践论》。他们认识到,谷子生产是一个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问题;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它,是衡量县委为人民服务彻底不彻底的一个标准。过去谷子低产,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造成的;而条件是可以凭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去改变的,条件变了,低产就可能变成高产。正因为谷子处在低产状态,它的增产潜力就很大。要谷子高产,关键在于县委领导。如果县委重视谷子生产,下苦功夫领导群众为谷子高产创造条件,谷子的生产面貌就会大为改观。县委在提高了思想认识以后,便下定决心,要发动群众在谷子生产上进行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目标是给谷子摘掉“低产作物”帽子,同时改进县委领导农业生产的方法和作风。
接受过去盲目压缩谷子种植面积的经验教训,密云县领导机关没有用行政命令的办法,限期恢复谷子种植面积,对谷子增产也没有提出一套意见。县委领导干部带头到生产队去蹲点,向群众请教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调查研究,他们才了解到,过去谷子低产,原因很多,除了谷子地瘠薄以外,种植技术也很落后,大多数社队种谷子沿用千百年前传下来的老方法:大垄稀苗,少施肥或不施肥,不选用优良品种,不防治病虫害。而更为重要的是人们思想保守,被“谷子是低产作物”的老框框束缚住了,不相信谷子能够高产。因此,不肯在谷子地基本建设上下功夫,不愿破除陈规,改革耕作技术,精心伺弄谷子。这种在旧社会落后的生产条件下形成的“谷子低产论”,是发展谷子生产的主要障碍。
找到了谷子生产的症结以后,密云县委领导干部又和社队干部、技术人员一起,总结当地群众种谷高产经验,和社员一起种谷子高产试验田,最后总结出一套谷子增产的办法。这套办法是:(一)根据降雨规律和土地条件,合理安排谷子播种期。(二)实行合理密植。(三)增施底肥,适时追肥。(四)选用优良品种。(五)改良土壤。
怎样打破“谷子低产论”?中共密云县委认识到,在推广谷子增产措施中,首先要做好人的思想工作,运用示范的办法教育和引导群众,来改变一些人的旧思想和习惯势力。几年来,这个县先后建立了十八个谷子种植示范基点。去年,有七个公社种了谷子丰产田,面积共有三万亩。东田各庄葡萄园大队推行种谷新作法时,许多人表示怀疑。有的说:历来谷子打二三百斤就不算少,还能再多吗?有些人对谷子合理密植抵触更大。党支部发现这些问题,耐心地说服他们,同时进行了三角留苗和单线留苗的试验。秋后,三角留苗的谷子,平均亩产六百二十七斤,单线留苗的亩产量只有四百五十斤。看到了这个事实,不少人的思想才通了。
中共密云县委认为,密云县虽然打破了“谷子低产论”,但是有些地方谷子的产量还比较低。密云县的谷子生产革命还要继续进行下去。今年这个县准备从消灭谷子低产田和提高复种指数等方面着手,力争谷子生产更上一层楼。
(附图片)
地处丘陵地区的密云县穆家峪公社前栗园大队的麦茬谷子,秧棵高,穗头大,比春谷子产量不低。  孙秉友 王宝琴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