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县委要把造林营林放在重要日程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2-06
第3版()
专栏:社论

县委要把造林营林放在重要日程上
森林覆被少,林业资源不足,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解放以来,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一再指示我们,一切能够植树造林的地方都要努力植树造林,逐步绿化我们的国家,美化我国人民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变成千百万群众的行动,产生了巨大的物质力量。十多年来,我国的林业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许多荒山、荒滩、荒坡,许多铁路、公路、河流和渠道两侧,许多村庄的房前屋后,都植了树、造了林,使一部分大地披上了绿装。但是,总的来说,林业建设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赶不上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今年我国已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在这个新的时期,为了使林业工作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为了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各地党委和政府有必要检查一下林业工作进行的情况,特别是造林营林的情况,把造林营林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造林营林工作做得好不好,原因固然很多,但是起决定作用的是党委的领导,特别是县委的领导。许多县委是重视造林营林的,他们在大抓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生产的同时,也大抓、狠抓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等生产,把植树造林作为发展农牧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在这样的地方,林业建设的成就就比较显著,树栽得多,养护管理也好,很多已长大成林。但是,也有一些县委不重视造林营林,把这一工作看作可做可不做,甚至当成一种负担。平时很少过问,在造林的季节也常常不能进行有力的领导。结果,造林的质量不高,养护管理更差,栽的多,活的少,成林的更少,不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浪费了人力财力和物力。
如果一个县的县委是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是充满着革命热情的,它就应当经常考虑,怎样才能彻底改变这个县的面貌,把这个县建设好?县委有了这样的愿望和要求,它就不会不重视以营林造林为基础的林业建设工作。广东省电白县,原来是一个水、旱、风、沙灾害连年不断的重灾县。中共电白县委认为,不领导全县人民改变自然面貌,不把电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就是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而要改变电白的自然面貌,就必须狠抓植树造林。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电白县的植树造林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再过两三年全县就可以基本上实现绿化,这对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起了重大作用。电白县的经验,应该引起各地县委同志们的注意。
“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县委要坚决地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办事,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就应当发扬不断革命的精神,认真地组织和领导群众,不断地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既抓农业生产,又抓林业、牧业和副业生产,充分开发和利用一切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国家和人民创造物质财富。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说,对于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林业生产决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林业是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农业、牧业和副业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毛泽东同志指示我们:“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有了林木就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雨量和气候,保证农业稳产高产。我国有许多地方,特别是许多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严重,风沙干旱频繁,只有下决心营造水土保持林和各种防护林,实行山、水、田、林综合治理,才能有效地战胜自然灾害,发展农业生产。木材又是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物资,国民经济各部门,人民的衣、食、住、行、用,都离不开林业生产。我国有许多省是山多田少,宜林地比宜农地的面积大得多。在这样的地方,只有把林业生产作为一项重要的生产抓起来,才谈得上有效地支援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更快地发展和壮大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改善社员的生活。植树造林,这是一件同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大事。如果一个县的其他工作做得都好,而林业生产搞得很差,那就很难说这个县的县委做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服务。
“抓农业,当年就能见效;抓林业,几年甚至十几年以后才能见效,远水解不了近渴。”的确,同农业生产比较,林业生产的周期要长一些,几年以后才逐步有收益。但是,我们为人民服务,难道应该仅仅考虑人民当前的利益吗?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家,人民的当前利益当然应当考虑,但是,我们应当站得高,看得远,在走第一步棋的时候,就看到第二步、第三步甚至更多步棋怎样走,对一个县的建设要有统一的全面的规划。只有这样有计划地进行建设,才能使我们的农村一天天地富裕起来。
其实,所谓植树造林是“远水”,也并不是那么远。许多地方的经验证明,只要切实加强领导,充分发动群众,奋战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林业生产就会有收益;时间越长,收益越大。四川南充县龙桥公社,从一九六二年开始大种芭茅草,大造速生薪炭林,三年就解决了群众的烧柴问题。反之,如果以为植树造林是“远水”,总不抓它,许多迫切的需要,例如缺木料、缺烧柴等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
当然,我们的国家大,在长期的反动统治下,林木的破坏又极其严重,要使一切能够植树的地方都植上树,完成全国的绿化任务,不是短时期内的事情。因此,在对待植树造林上,一方面要敢于在战略上藐视困难,有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另方面又要在战术上重视困难,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有些同志说:“植树还不容易,挖个坑,把树苗栽上就行了。”这是把林业生产看得太容易了。树木是有生命的,从播种育苗到长大成林,要做好一系列的工作。要通过调查研究,弄清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好全面规划,从远处着眼,从近处着手,一步一步地开展工作。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林业政策,正确处理林权问题,经常对群众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充分调动群众造林营林的积极性。在植树造林期间,要发动群众打歼灭战;在植树造林以后,要组织群众打持久战,切实抓好林木的抚育管理工作。
“我们这里是粮棉产区,对国家的贡献不小,外地支援我们木材是应该的。”当然,由于每个地方的情况不同,生产的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粮棉集中产区,着重抓粮棉生产,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地方,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生产的条件,也是广泛存在的。把这方面的条件充分利用起来,在抓好粮棉生产的同时,也抓好林业生产,既可以为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创造更好的条件,又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的多种需要,并且能够减少国家的木材供应,减轻群众购买燃料和木料等开支。为人民服务是没有止境的。凡是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的事情,都要尽力去做;凡是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都应当尽力自己解决,力争对国家和对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才是革命者应有的胸怀,应取的态度。
“既要抓农业,又要抓林业,争地争劳力的矛盾不好解决;弄不好,就会影响粮食生产的发展。”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林业生产同农业生产,固然有互相矛盾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互相促进的一面。林粮争地的矛盾,在部分山区和丘陵地区并不突出,那里宜林的土地很多;在平原地区,当然不应当占用好的耕地去种树,只要把荒滩、荒地和“四旁”等一切可以种树、需要种树的地方都种上树,就是一个很大的成绩。解放十五年来,山东鄄城县除成片造林取得显著成绩外,“四旁”植树也搞得很好。现在,全县平均每人有二十七株“四旁”树,三分之一左右的村庄基本上植满了树,有三百一十个村庄营造起围村林带,变成了一个个的小林场。林粮争劳力的矛盾,一般地说,由于林业生产的季节同农业生产的季节不尽相同,只要安排得当,是完全能够解决的。当然,要掌握林业生产发展的规律,学会正确地处理林业同农业以及其他生产事业的关系,需要有一个实践过程。但是,只要有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决心,认识到植树造林在发展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密切结合起来,任何矛盾都是可以解决的,做到林茂粮丰是完全可能的。
植树造林,绿化我们的国家,这是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在我们的国土上画最新最美丽的图画所必须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要完成这一伟大光荣的任务,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斗争。毛泽东同志说,“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在林业建设上,必须有这种精神,我们这一代人,应当在这方面为子孙后代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